上《一片槐樹葉》的教學反思

上《一片槐樹葉》的教學反思

  1、在文字解讀方面:還是存在偏差,詩歌的創作過程和文字的呈現順序是兩個不同的過程,有時甚至是相反的兩個過程,文字的解讀不應該以創作的心理過程為準,這直接導致了文字的解讀用了很大的力氣再詩歌的第一節的解讀上面,導致了課堂調控的把握不合理;也間接導致了在朗讀示範的時候處理不好第一節的語氣和語調,在詩歌的內在節奏的`把握上出現問題,應該遵循的是文字的呈現順序,遵循閱讀的常態!

  2、在備課的時候:對學生的學情把握不準、不夠,因此,導致當學生出現遲遲不能深入到語言層面的時候不能很快地將學生的表現進行模式的歸類,沒有自覺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的意識;備課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不能很好地將語言和詩歌的情感主題結合在一起,不能把語言的問題統攝在對故國的思念之情的這個主題下,存在過於瑣碎的問題設計,學生的思維因此也被割裂。

  3、在課堂實施上:存在教師語言的指向性非常不明確的情況,例如對槐樹葉的形態的把握、對槐樹葉的寓意的概括等提問,語言是非常不規範的,指向性的不明確也直接導致了學生在回答和思考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誤解和障礙。

  4、在課堂實施上:存在對自己所要選擇的教學內容出現了一種實踐偏差的現象,這歸結於在課堂的實施過程中,自己不能始終扣緊“語言”這一核心的教學內容,浪費的比較多的時間在朗讀上(這也是課堂不能很靈活地進行調控的時候出現的一種不成熟的表現,當學生在自己的引導下不能很快把握語言的時候,企圖透過讀,透過語感去幫助學生感悟,實際效果很差!

  5、在課堂實施上:因為有了上面存在的問題,於是課堂變成了學生遲遲不能進入賞讀的情景和角色,教師拼命地拉著學生跑的表象,令人厭惡!這本來不是理念的落後造成的問題,但卻變成了貌似理念的落後這種根本性的問題!離自己最喜歡的課的感覺實在差太遠!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