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蟻國英雄》的教學反思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蟻國英雄》的教學反思
我一開課,就運用“提起英雄,你想誰?”和“說到螞蟻,給你的印象是什麼?”兩個問題揭題匯入,一來意在喚醒學生已有的經驗世界,二來意在激發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運用問題作橋樑,連線了課堂的外與內。疏通文路是初讀感知中較為關鍵的'一環,而對於中年段學生而言,他們還不一定能較為完整、全面地把握住文字的主要內容,教師適當的扶助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在學生自由朗讀全文的基礎上,相機拋給學生“草叢起火、蟻群被圍、抱團突圍、成功脫險”四個詞語,幫助學生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高潮、結局,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讓學生體會、掌握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重點問題“為什麼稱外層的螞蟻為‘蟻國英雄’?”來具體讀悟。同學們很快找到了答案,因為它們“至死也不鬆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如果就此收住,淺嘗輒止,無異於蜻蜓點水、半途而廢。我又馬上引導同學聯絡前後,具體感悟螞蟻們在巨大的災難面前又有怎樣的表現——是怎樣壯烈獻身的?接著,以“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為什麼能“至死也不鬆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誘導同學由表及裡,由蟻國英雄們的行為推及它們的精神世界。
在提問“面對如此險境,小螞蟻們是怎麼做的”時,我請他們運用如“扭團突圍”這樣的小標題簡潔扼要地來說明,學生們說“迅速滾動”,我轉身板書,寫了“加速滾動”,覺得這樣更好,因為文中有一句“蟻團在火舌舐動的草叢間越來越迅速地滾動著”;學生們說“至死不放”,我轉身板書,寫了“至死不渝”,兩個詞意思一樣,可是我覺得後者更好,還能讓學生們有個詞語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