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課程《多有趣的現象》教學的反思
對於課程《多有趣的現象》教學的反思
《多有趣的現象》這一學科以它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深受孩子們的喜歡,《多有趣的現象》教學反思。而《多有趣的現象》這種課型為低年級兒童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一種真實的環境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索,學會求知,從而成為學生成長之路的奠基石。在本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直接傳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兒童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導者,是引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求知慾和深化兒童活動的人。
我所講的這節課根據這三個特點而設計的教學活動:
1.情景感知,問題匯入
播放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學生欣賞課件後,提出問題:“無窮的大自然中藏著許多秘密,想不想去認識一下這個神奇的世界呀?”學生興致調動起來。接著我繼續問:“那你們知道樹葉是什麼顏色嗎?”學生大都回答是綠色。然而學生透過課前的觀察、蒐集發現,花不僅有綠色,還有黃色、紅色等等,教學反思《《多有趣的現象》教學反思》。然後再由“誰知道樹葉有什麼形狀呢?”
這時我告訴學生“這就是發現!”讓在“感知樹葉”這一活動過程中初步瞭解“什麼是發現”,而且知道大千世界裡藏著許多的奧妙,等著我們去發現、研究。學生積極性很高,迫切的想要去探索這個神奇的世界。
2.創設課堂和諧情境,親身體驗並發現
課件中我準備了一些知了、蟈蟈、蛐蛐、紡織娘等發音的影片,學生觀察知了是怎麼發出聲音的,這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透過對昆蟲發音的觀察,有的學生們會說知了是用嘴巴唱歌,有的會說那是翅膀發出的聲音,最後有的學生查詢課本發現:“原來知了是用腹部的發聲器發出聲音的”。不同的昆蟲發音部位也是不同的`。讓學生在思考、觀察、找資料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培養他們的探究能力,自己想辦法解決了問題,學生無比高興,覺得自己特別了不起。
這時候我引導學生透過各種途徑來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並可以用觀察和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動手動腦。
3.發現和探討
《多有趣的現象》主題是“動手動腦有創意的生活”, “看雲識天氣”,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有趣的自然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自然現象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係,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有深厚的探索慾望,並自己去發現更多的有興趣的自然規律;從而讓學生課後積極去查詢資料,去發現更多大自然的奧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為學生打下自學、探究的基礎。
本課教學,自己還有很多不足,知識積累不夠豐富;尤其在把握課堂方面,課堂隨機性強,時間掌握不好。這些都需要我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的學習、積累,進一步提升教學能力,讓課堂更能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