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教學反思

《乙烯》教學反思

  乙烯是學生學習有機化學以來第一次接觸到的烯烴的代表物,乙烯分子結構中的碳碳雙鍵決定了乙烯的化學性質,因此我在新課之前先給出資訊,讓學生解出乙烯的化學式。並透過化學式結合價鍵規則推測乙烯的結構。透過乙烯的結構推測其可能具有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同時利用模型展示乙烯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讓學生感受一下鍵角、C原子與H原子的空間位置。教師就可以順利引出乙烯的分子式、電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鍵角。投影出球棍模型、比例模型、鍵角,教材在介紹乙烯的化學性質之前,首先介紹了乙烯的分子結構,然後透過三個現象明顯的實驗引出乙烯的化學性質,並著重透過加成反應體現結構與性質的辯證關係,不僅使學生對乙烯的性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繼續學習烯烴以及它們的衍生物的性質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課堂中充分利用多媒體素材,利用動畫展示微觀的結構和變化,激發興趣,突破難點,突出重點。採用對比、探究的方法進行乙烯分子結構的'教學,引導學生推斷乙烯分子的組成,比乙烷分子少兩個氫原子,在乙烷和乙烯分子中,碳原子都是四價的,那麼乙烯分子中的碳原子與氫原子是怎樣結合的呢?它們的電子式、結構式怎樣寫?透過學生討論,能夠得出乙烯分子間有兩對共用電子對。並透過課件演示弄清以下幾個問題:1、乙烯為平面型結構,鍵角約為120度,2、乙烯分子中C=C雙鍵鍵能比C—C鍵能大,但比C—C鍵能的2倍小,鍵長也比C—C鍵長短。3、乙烯分子中C=C雙鍵中的兩個鍵是不同的。

  關於乙烯化學性質的教學,重點在加成反應上,由於高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加成反應的歷程,在講授烯烴和某些物質反應時,只能從形式上對加成反應進行分析,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素材,透過和不同物質的加成,領會原子的連線方式。如將課件設計為如下形式:乙烯和溴水反應,乙烯和與氯化氫反應,乙烯跟水反應。透過這些操作,讓學生體會“哪裡斷哪裡接”六個字的含義。對於氧化反應,可引導學生和CH4進行對比,分析現象不同的原因;對於乙烯與高錳酸鉀的反應,不宜給出反應的方程式,但要告訴學生產物

  轉化往往會有CO2 ;對於聚合反應,可透過課件演示聚乙烯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分析其反應的實質,從而深化對加成反應的理解。

  當然教學過程也發現了許多問題,最突出的就是對課堂的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一些探究性的問題不敢完全放手交給學生,對問題的探討不能深入進行;另外在進行演示實驗時對學生的要求不夠明確,不能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試驗,無法充分實現實驗的目的。這些方面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將逐步改進最佳化。

  免責宣告:除正式檔案通知外,好研網所有文章及所有評論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好研網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任何觀點,所有文章文責自負,若有任何非法及不當資訊,請與我們聯絡,我們會在第一時間作出相應的處理。[好研網]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