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動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不斷的反思教學上的不足教學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動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動量守恆定律教學反思

  一直覺得習題課很難上,雖然精心選擇習題,但看學生上課的反應,設計的題目並沒有給他們設定多大的難度,真的是題目的難度不夠嗎?什麼才叫做難題呢?其實很多同學簡單的題目也不會做啊,我是很糾結啊!楊雙老師專門聽了我的一節《動量守恆定律的應用》的習題課,這回在楊老師的指導下,明白了不少。

  一、設問深度不夠,不能引發思考

  我在課上選了這樣一道例題

  例1:兩輛質量相同的平板小車a、b成一直線排列,靜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原來靜止在a車上的一個小孩跳到b,接著又立即從b跳回a車,他跳回a車並相對a車保持靜止,此後。(填選項前的字母)

  A.a、b兩車的速率相等           B.a車的速率大於b車的速率

  C.a車的速率小於b車的速率        D.a、b兩車均靜止

  這本是一道多物件、多過程的使用動量守恆定律的典型例題,但學生不經任何詳細分析就可以獲得全過程的動量守恆方程,從而得到結果。這不是我想要的,但我沒能很好的將學生帶入分析。楊雙老師建議:設問之一:每輛車的動量是如何變化的?這個問題明確的將學生帶入過程分析,並能很好的體現內力是如何改變系統內各個物體的動量,做好這件事,對以後新問題的解答提供了思路上的示範(其實,課後還真有同學問我當人再次落到a車上,小車不會靜止嗎?)。同時我也體會到這個設問對下一個例題的處理明確了思考方向

  例2:在質量為M的小車中掛有一單擺,擺球的質量為m0,小車(和單擺)以恆定的速度v沿光滑水平地面運動,與位於正對面的質量為m的靜止木塊發生碰撞,碰撞的時間極短.在此碰撞過程中,下列哪個或哪些說法是可能發生的  (    )

  A.小車、木塊、擺球的速度都發生變化,分別變為v1、v2、v3滿足(M+m0)v=Mv1+mv2+m0v3

  B.擺球的速度不變,小車和木塊的速度變為v1和v2,滿足Mv=Mv1+mv2

  C.擺球的速度不變,小車和木塊的速度都變為v′,滿足Mv=(M+m)v′

  D.小車和擺球的速度都變為v1,木塊的速度變為v2,滿足(M+m0)v=(M+m0)v1+mv2

  這道題是個瞬間問題,強調了碰撞瞬間擺球動量不受影響,可解釋方法要用到力對運動狀態改變的作用,如果例1的設問解釋清楚,學生想到這一層也就順理成章了。

  對於例1,還可以設問:若人是斜向上方跳離小車,還會是這種結果嗎?這樣也將學生帶入動量守恆使用條件的思考上,增加了思考的難度和廣度。

  二、題型設計單一,無法激發高水平學生的思考積極性

  本節課的題目設計均在水平面上的狀態變化,想法較為單一,如若再加上下面這到例題,從思維的深度上就明顯提高了

  例3:如圖所示,將質量為M1,半徑為R且內壁光滑的半圓槽置於光滑水平面上,左側靠牆角,右側靠一質量為M2的物塊.今讓一質量為m的小球自左側槽口A的正上方h高處從靜止開始落下,與圓弧槽相切自A點進入槽內,則以下結論中正確的是(    )

  A.小球在槽內運動的`全過程中,小球與半圓槽在水平方向動量守恆

  B.小球在槽內運動的全過程中,小球、半圓槽和物塊組成的系統動量守恆

  C.小球離開C點以後,將做豎直上拋運動

  D.槽將與牆不會再次接觸

  這樣的例題要求學生必須從三個方面做出考慮:①、動量守恆定律的使用條件;②、內力決定的動量變化過程;③運動的合成與分解,這樣的題目不僅將先前例題所涉及到的方法加以強化,而且拓展了學生的思路,從而也引導學生得到一些簡單的結論:初態中動量大的物體決定系統最後的動量狀態。

  三、對學生估計不足,使課堂留有遺憾;學生課堂上出現的問題處理不夠透徹,為以後留下隱患

  對於學生處理例1題目的快速,預想不足,沒能達到對多過程問題的整體處理的強化認識;對於鞏固練習中出現的研究物件的選擇問題,沒有對整體處理和部分物體作為研究物件處理兩種方法的明確對比,這應該對以後的問題處理留有隱患。

  其實,本人在設計習題課時,主導思想還是想幫助學生建立模式化的解題思路,但在具體操作中,也不時和學生犯同樣的錯誤:先算後想,以對代會的錯誤,這應該還是對題目的理解不夠透徹,講解抓不住要點所致吧。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