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三角形教案小班科學活動

認識三角形教案小班科學活動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三角形教案小班科學活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三角形教案小班科學活動1

  教學目標:

  1.透過觀察、操作活動,認識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以及底和高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透過實驗,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和方法。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學難點:會畫三角形的高。

  教學準備:

  課件、磁條。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課前談話引入:板書:認識三角形

  老師帶來了一些圖片,你能從中找出三角形嗎?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圖片,學生說說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有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二)探究

  1.學生動手操作、老師黑板擺三角形。

  (1)師:剛才我們看了這麼多的三角形,你能動手畫一個嗎?

  師:這裡有同學們畫的一些三角形,老師在黑板上也創作了一個三角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點嗎?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哪一位同學來說一說你的發現,

  你能找出三角形的3個頂點、3個角、3條邊分別在哪裡?跟同桌說一說。

  利用學生錯誤資源,出示未首尾相連的圖,你能用完整的語言來說一說什麼是三角形了嗎?

  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由3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相鄰兩條線段的端點相連)叫做三角形。(並板書)

  2.試一試:剛才同學們都很厲害,你會在方格紙上畫三角形嗎?先讓學生說一說任選三個點是什麼意思,再按要求畫一畫。儘可能多畫幾個。

  思考:都能畫出一個三角形嗎?

  得出結論: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不能在同一條直線上。

  3.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學們非常了不起)

  (1)同學們,請看這幅圖,這是一個人字梁,是建造房屋時房頂的結構,你能量出圖中人字梁的高度嗎?你量的是哪條線段?它和底邊有什麼樣的位置關係?

  (2)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交流,指名說一說量的是哪一條線段,和下面的橫樑在位置上有什麼關係。

  (3)測量人字梁的高。學生在書上獨立測量人字梁的高,交流測量方法及高是多少。

  (4)畫三角形的高

  如果我們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畫下來,就可以這樣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課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變化動畫,讓學生說一說高是如何變化的)

  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對邊的垂直線段是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是三角形的底。課件出示概念

  怎樣利用工具規範的畫出三角形的一條高呢,請看螢幕演示。(課件)看清楚了嗎?

  5.學生做作業紙,不同的邊做為底作高,得出三角形也有三條高。

  展臺展示學生作業,觀察你有什麼發現?(三條底對應三條高)

  (三)鞏固

  1.填空

  2.判斷

  3.書本量高

  4.書本作高

  (四)總結延伸

  1.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好,同學們請看,老師將三角形的一條邊變化一下,還能圍成一個三角形嗎?

  板書設計

  認識三角形

  三條線段首尾相接圍成的圖形叫作三角形

  3條邊(底)

  3個頂點

  3個角高

認識三角形教案小班科學活動2

  活動設計背景:小班的幼兒略微有了粗淺的幾何概念,這一階段的幼兒透過老師引導能正確的認識圓形,三角形和正方形。但他們不是從這些形狀的特徵來認識而是將其和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因此,我讓幼兒在遊戲中探索中對圖形產生興趣,並透過觀察,比較,想象動手等形式感知圖形的不同特徵。

  活動目標:

  1、透過對比讓幼兒感知圖形的基本特徵,創設愉悅的遊戲情節。

  2、運用多種感官來調動幼兒的思維想象能力的觀察力,激發幼兒的探索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圓形三角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別

  活動準備:小動物的'圖片,幾何圖形組成的圖畫和三種幾何圖形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

  1、小朋友老師今天帶你們拼拼圖,你們願不願意圖?。隨後,我會出示用這三種圖片組成的各種圖片展示給幼兒,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會和幼兒一起繼續透過想象擺出各種圖形。

  2、提問;這麼多好看的圖形你們知道它們使用什麼圖形組成的嗎?

  3、幼兒回答完我會根據小朋友的回答用兒歌的形式把三種圖形的特點和名稱說給小朋友們聽。

  二、用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認識三種圖形。

  1、遊戲;摸一摸。用摸得形式讓小朋友體會這三種圖形的不同之處,並說出圖形的名稱。

  2、遊戲;誰的本領大。出示由圖形拼成的各種圖案讓小朋友找出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

  3、遊戲;小動物找家。出示小動物圖片,我會告訴小朋友它們哭了,原因是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請小朋友幫幫它找找它們的家。例如;我會扮演小動物說說自己的房子是什麼形狀的,請小朋友來幫忙。

  4、遊戲;找圖形寶寶。在教室地板上擺放三個圖形寶寶,我喊口令小朋友找圖形站好看誰找的快又好。

  三、結束。

  今天我們玩得很開心,小朋友們能告訴老師你們都認識了什麼圖形,它們都有什麼特點?你們回家觀察一下,你家裡什麼東西是由我們今天認識的圖形組成的,明天來了告訴老師。

  四、放排排隊的歌,帶小朋友去衛生間。

  教學反思:

  (一)當我進行實際教學過程時,我從孩子們身上看到了這樣的現象:

  1、幼兒對各種圖形非常感興趣,幼兒對身邊的事物有著敏銳的觀察力,有渴望瞭解圖形寶寶的慾望

  2、在活動中,幼兒的情緒很活躍,能把自己發現的主動地告訴老師和周邊的小夥伴,使幼兒的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二)我還從孩子們的操作中

  1、在這次活動中孩子樂於參與,積極發現。

  2、孩子們興致濃厚,也願意主動去探索,主動去參與。我覺得我原來的設計可以這樣的調整:幼兒自我操作時間不足,沒有創設幼兒合作交流的機會,語言還要精煉等,在以後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我應加以改進,為幼兒傳遞良好的語感,培養幼兒善於表達的能力。

認識三角形教案小班科學活動3

  一、目標:

  使幼兒透過感知和觀察,瞭解三角形的名稱和特點,能找出生活中相應形狀的實物來。

  二、準備:

  1.圓形紙板;大三角尺、三角形紙板或這種形狀的其他物品各4、5件(按幼兒分組的數準備)。兩根約4米長的繩。

  2.彩紙或白紙剪成的可重疊比較的等邊三角形和圓形每個幼兒各1個。

  3.配套幼兒用書《數學》上冊。

  三、過程:

  1.感知三角形的特徵

  教師出示三角形的實物,讓幼兒觀察並輪流觸控邊緣,說一說是什麼形狀,有什麼特徵,數一數它們有幾個角。

  2.找實物

  教師請幼兒在活動室內找三角形的物品,或讓幼兒回憶在生活中見過哪些這種形狀的物品,如小彩旗是三角形的,山的形狀是三角形的等。

  3.認識圖形名稱和基本特徵

  教師將三角形的物品按在黑板上,用粉筆沿邊緣勾畫出物體的外形輪廓,告訴幼兒三角形的名稱,教幼兒正確的發音。然後教師請幼兒拿出紙製成的三角形和圓形,重疊起來進行觀察比較,並說一說三角形的特徵,如三角形有三個角和三條邊。

  4.做練習

  教師指導幼兒做幼兒用書第2頁的練習。

認識三角形教案小班科學活動4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形與三角形。

  2、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兒歌《快樂小魚》;

  2、用三角形、圓形、正方形拼成的小魚圖形;

  3、待塗色圖形;

  4、蠟筆;手帕;音樂磁帶。

  5、場地上劃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區域。

  活動過程:

  一、教師拼小魚圖形,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變出了什麼?它們是用什麼形狀拼出來的?

  二、出示正方形手帕,引導幼兒將其變成三角形。

  幼兒人手一塊手帕,操作一下。

  三、引導幼兒重點觀察三角形,說說它是什麼樣的。

  四、遊戲《快樂小魚》。

  1、幼兒念兒歌,做動作。

  2、老師念:“游到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池塘裡”,幼兒遊向相應的區域,並做小魚的動作。

  3、一名幼兒當小老師,來發出指令,其他幼兒和老師一起遊戲。

  五、欣賞掛圖,你覺得好看嗎?

  1、引導幼兒說出沒有塗色的是什麼形狀。老師與一名幼兒來給它打扮一下。

  2、幼兒分組操作,給小圖中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配樂)。

  六、活動延伸:

  幼兒將自己的作品給老師或其他幼兒看,並說說自己給哪些圖形塗了什麼顏色。

  附:兒歌《快樂小魚》

  小魚小魚遊呀遊,游到小小池塘裡。

  捉小蟲,吐泡泡,真呀真快樂。

  七、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並幫助他們梳理總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