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地形區地理教案

主要地形區地理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主要地形區地理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知識目標

  透過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地圖上確認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準確位置,並能描述其各自的地形特點。

  能力目標

  透過讀圖、填圖的訓練,使學生能夠從中國地形圖上讀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的分界線,及其所在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從而在山脈的基礎上,建立起各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空間分佈觀念;透過閱讀地表形態景觀圖、示意圖和分層設色地形圖,使學生學會從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地表物質組成等方面去表述地形區的地形特點。

  情感目標

  透過介紹雲貴高原的“壩子”、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洲等知識,使學生知道這是人類依據自然條件,對其進行利用和改造的產物,樹立因地制宜的觀念。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由引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五部分組成。引言部分簡要說明我國東部和西部在地形構成上存在顯著差異。第二至第五部分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分別講述了各地形區的位置和特點,其中高原和平原詳講,盆地和丘陵略講,而每一部分又都包括兩個層面的內容,即每一個地形區的分佈和地形特點。

  教法建議

  建議以讀圖講述法、分析對比法和指導學習法相結合進行教學。引言部分可透過複習舊知識匯入,也可直接讀圖得出結論。

  各地形區的'分佈是本節教學的重點,各地形區的空間分佈觀念的形成又是教學難點。因此,關於各地形區的位置這個層面的教學,一定要抓住讀圖環節,教師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後,讓學生充分活動,從讀圖中去發現和掌握知識。

  各大地形區的地形特點也是本節教學重點之一,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與讀圖相結合,透過分析、比較得出每一個地形區各自的典型特點。

  塔里木盆地中的綠洲的分佈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透過教材中“想一想”的兩個問題特別提出,這是人類長期以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產物,是人地協調、良性發展的極好例證,這有助於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地觀。

  教學設計方案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位置和主要特點。

  〈教學難點〉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空間分佈觀念的形成。

  〈教學手段〉

  計算機課件:中國地形分佈示意圖

  中國分層設色地形圖

  〈教學過程〉

  (引課)我們已經學習了我國的主要山脈,山脈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在山脈之間相對低下的區域則形成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在第三節我們學習有關上述地形的知識。觀察中國地形圖,考慮上述四種地形的分佈是交錯在一起,還是有明顯的集中分佈區?(學生讀圖回答)可見我國地形構成的東西差異很大,西部主要是高山、高原和盆地,東部主要是平原和丘陵。我們先從西部地區開始。

  (板書)

  主要地形區

  一、四大高原

  (講述)四大高原的分佈,我們很容易在中國地形圖中找到,但這不夠具體,現在要求我們從不同的角度,準確指出它們的位置,並用語言敘述出來。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仔細讀圖。

  (板書)

  地形區名稱全國的位置分界線所在階梯所在省區

  探究活動

  將學生分組,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讓學生思考、討論:

  1、觀察青藏高原山的山脈,它們大多為何種走向?為什麼?

  2、水是人類生存不可替代的資源,水對地表形態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想一想,水對黃土高原地形特點的形成有怎樣的影響?水對塔里木盆地地形特點的形成又有怎樣的影響?

  3、說明我國人口分佈與地形分佈的關係。

  每個問題討論的時間控制在3分鐘左右,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最後由教師總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