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節律行為教案範文

動物的節律行為教案範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動物的節律行為教案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動物節律行為的概念和生物學意義。

  2、瞭解晝夜節律、季節節律和潮汐節律的概念,以及主要節律行為的分類。

  3、瞭解動物體內生物鐘的概念。

  教學重點

  1、動物節律行為的概念。

  2、動物晝夜節律、季節節律、潮汐節律的概念。

  3、動物體內生物鐘的概念。

  教學難點

  1、潮汐節律的概念。

  2、生物鐘的概念。

  教學方法

  講述法結合談話法。

  教學準備

  蝶和蛾晝夜節律實驗裝置。

  教法建議

  學生雖然對一般動物的節律行為有些感性認識,但缺乏系統地理解。因此,在解決難點時,教師應在課前做些更深入細緻地準備。可在學生現有的自然科學知識水平和一般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配合直觀教具,逐步深化,突破難點。

  沒有到過海邊的學生,對海洋的潮汐現象不甚瞭解,瞭解潮汐現象的學生也不一定了解潮汐的規律。因此,學生理解海洋動物的潮汐規律更感困難。這就需要從日、地、月的執行規律講起,還要涉及到萬有引力的常識。學生對潮汐現象及最基本的規律瞭解後,對動物的潮汐節律行為也就容易瞭解了。潮汐現象不是生物課的重點內容,使學生一般瞭解便可,不必佔用過多時間。

  生物鐘的概念比較抽象,也是學生感到生疏的內容。在講述動物的晝夜節律、季節節律和潮汐節律的基礎上,說明動物的一切行為都是與環境相適應的,由於環境中年、月、日的變化有節律性,生命活動必然也會具有節律性。這種節律性像鐘錶一樣,按照一定週期重複出現,時間很準確,但也可以延遲或提前,就像鐘錶一樣。生命活動的節律在生物學中稱“生物鐘”,這只是一種比喻,應該使學生明白,動物的體記憶體在著類似鐘錶結構的器官,由它可以調節生物生命活動的內在節奏性。還應向學生講明生物鐘在生物界廣泛存在,每一種生物的生命活動都能反映出來。

  講述動物的晝夜節律時可以演示一個實驗:捕捉活的蝶和蛾各5只,1只蝶和1只蛾放入一個紙盒中為一組,共5組。講課時相繼開啟每個盒蓋,蝶應立即飛出,蛾應無活動。以此說明,在正常的情況下,蝶類的生活節律是夜伏晝出,蛾是晝伏夜出。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1、哪些動物有社群行為?與單獨生活的動物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2、什麼是動物的語言,舉例加以說明。

  講授新課:

  引言:日、月、星球都在運動。地球因自轉一天分為白晝和黑夜;由於公轉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廣闊的海平面總是在起伏動盪,潮水的漲落週而復始地進行。幾億年來,動物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隨著地球、月亮、太陽執行的往復變比,逐漸形成一些週期性的行為,在一天中、一月中或一年中重複出現。動物的這種週期性出現的行為,叫動物的節律行為。

  一、晝夜節律

  教師:人一天的活動有沒有節律?

  學生:有、白天活動,夜間休息,一日三餐。

  教師:動物也是這樣,大部分動物不是晝夜都在不停地活動,有的白天活動,有的夜間活動,有的是早晨和黃昏時活動。根據晝夜活動不同的習性,可以分為夜行性動物和晝行性動物。請學生講一講自己知道有哪幾種夜行性動物。

  學生:夜行性動物有老鼠、貓、貓頭鷹、蝙蝠等。

  教師:空中既然有飛翔的蝙蝠,這時的空中是不是還應該有其他動物在活動?

  學生:應該有大量的昆蟲在飛舞。

  教師:大部分兩棲動物、爬行動物,一部分哺乳動物、昆蟲和少數鳥類屬於夜行性動物。大多數鳥類、一部分哺乳動物、昆蟲及少數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屬於晝行性動物。有些動物,如許多種鳥類在拂曉和黃昏時活動,也有一些動物的活動沒有晝夜的區分。

  演示實驗:蝶和蛾的晝夜節律。

  這裡有5個硬紙盒,每個盒裡放著1只蝴蝶和1只蛾子。蝶類一般是夜伏晝出,蛾類一般是晝伏夜出。現在開啟盒蓋,看看它們的活動情況。

  相繼開啟5個盒蓋。應該5個盒中的蝴蝶全部飛出,蛾子全部不飛出。如果有的蛾子也飛出,教師可向學生解釋這是動物的防禦行為,不是節律行為。可引導學生觀察蝴蝶和蛾子各飛到什麼地方去了,是飛出去活動還是藏匿起來了。

  二、季節節律

  以上學習的內容和看到的現象就是動物的晝夜節律。有些動物的活動隨著季節的變化而出現週期性的行為,這叫季節節律。請同學們舉幾個例項,說明動物的季節節律。

  學生:每年的初夏布谷鳥便叫了。秋季,許多鳥飛到南方過冬,明年再飛回北方。

  教師:這說的是鳥類的遷徙。除去鳥類的遷徙外,還有什麼動物的行為也是隨著季節發生週期性的變化?

  學生:蛙、蛇的冬眠,魚的洄游。

  教師:結合教材說一說大雁一年兩次在什麼時候遷徙,飛到什麼地方,飛去幹什麼?

  學生:每年秋季到來時,大雁便從北方飛向南方去過冬。第二年春又從南方飛回北方,進行繁殖。

  教師:鳥類隨著季節的不同而變更生活地區的習性,就是鳥類的遷徙行為,有遷徙行為的鳥叫候鳥。如家燕、杜鵑(布穀鳥)、天鵝、丹頂鶴等都是候鳥。候鳥的遷徙和樹木的.發芽、開花一樣,時間較為固定,每年前後相差不了幾天。像鳥類的這種季節節律行為,在許多其他動物也都存在,如海洋魚類的洄游,溫帶和寒帶蛙、蛇、蝙蝠、刺蝟、土撥鼠(旱獺)的冬眠。有些動物只有在一定季節才發情、交歡、產卵、育幼,這都屬於節律行為。

  三、潮汐節律

  動物除隨著晝夜、季節的變化發生節律行為外,還可以隨著海水的漲落髮生潮汐節律。到過海邊的同學都知道,茫茫大海不但有永不休止的波濤起伏,一天之中,一月之中海平面都在有規律地起伏著。海面上升,海水向岸邊湧來,叫漲潮;海面下降,海水退去,叫退潮。潮汐就是海平面這種有規律的起伏變化。很多海洋生物的活動與潮水漲落的變化相適應。這種行為叫潮汐節律行為。

  海灘上生活著一種招潮蟹,雄性個體右邊的螯肢特別大,像是拉提琴的姿勢,也叫提琴蟹。落潮時,在海灘上尋找食物,海水再次上漲前10分鐘便藏進洞穴中。潮汐現象有個規律,每天的漲潮、落潮總比前次晚來50分鐘,招潮蟹出來活動和鑽入洞穴中,每天也都推遲50分鐘。有人曾經作過一個這樣的實驗:把這種小蟹轉移到沒有潮汐更迭的環境中,既看不見海水,也聽不見海浪,但它們仍然按照原來的時間鑽入洞穴和出來活動,而且每次活動都比的一次推遲50分鐘。

  除招潮蟹外,其他海洋生物有些也有潮汐節律行為。例如,牡蠣、蛤蜊在漲潮時張開貝殼在水小覓食,落潮時閉上貝殼靜止不動。有些珊瑚、海生環節動物和一些魚類,在海水達到高潮時才產卵。

  四、生物鐘

  上面我們講過的這些動物,它們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為什麼在時間上會與環境中的晝夜交替、四季更迭、潮漲潮落相呼應呢?公雞在黎明前啼叫,招潮蟹在漲潮前鑽入洞穴,大雁在秋季準時遷徙,旱獺準時進入冬眠。除動物外,許多開花植物也有在一定的時間內開花的現象。以上種種事實表明,生物的生命活動存在著節律性。這種節律是一種複雜的生理活動,是生物體內化學物質變化的結果。這種節律像是有一個鐘錶在指示著時間,生物學家就把這種現象叫生物鐘。

  鐘錶可以撥快或撥慢,生物鐘能不能加以調節呢?生物學家用蟑螂做了一個實驗。蟑螂是一種晝伏夜出的昆蟲,傍晚最活躍。把蟑螂放在實驗室特製的箱子裡,人為地用燈光把白天和黑夜顛倒,大約經過1周,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裡活動,這時室外實際是白天,這樣等於把蟑螂體內的生物鐘撥慢了12小時。這個實驗說明,外界環境的週期性因素可以影響生物體內生物鐘的節律。

  動物在生活中表現出來的種種節律行為都是生物鐘在起著調節作用,這是動物長期生活在光照、溫度或海水發生週期性變化的環境中,適應這種節律變化的結果。節律行為對於動物獲得食物和適宜的生活環境,對於繁殖和躲避不良的生活條件等都有積極的意義。人們掌握了動物的節律行為,可以更有效地保護和利用有益的動物,限制和防除有害動物。

  小結:這一節我們學習了動物的節律行為。節律行為是動物隨著地球、太陽、月亮週期性變化,逐漸形成的許多週期性的、有節律的行為。動物表現最多的是晝夜節律、季節節律和潮汐節律。節律行為受生物鐘的調節,是動物長期適應自然生活環境的結果。可透過下面兩個題目來檢查學生的瞭解程度:

  1、什麼是晝夜節律行為和季節節律行為,舉例說明。

  2、招潮蟹每天推遲50分鐘出洞尋食和進洞藏匿,這屬於哪一種動物行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