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耕時代的手工業》教案

《農耕時代的手工業》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耕時代的手工業》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課標要求

  1.知識與能力目標

  瞭解我國古代冶煉、紡織、陶瓷業發展的基本情況;透過梳理古代手工業發展的歷程及分析公私手工業的消長,培養學生歸納概括以及客觀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引導學生梳理歸納手工業的發展演變程序;透過具體史實引導學生歸納手工業發展的特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掌握中華民族高超的手工業技藝,以及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和對世界文明的影響,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金屬冶煉術的進步

  1.青銅冶煉技術

  商代青銅鑄造技術已比較成熟,數量多,種類齊備,使用廣泛,技藝精湛。

  2.鋼鐵冶煉技術

  (1)產生:春秋時期開始冶鐵和使用鐵器,發明了冶煉生鐵和塊鍊鋼的技術。

  (2)鍊鋼技術的演變:春秋時期是塊鍊鋼,南北朝時期發明了更先進的灌鋼法。

  3.冶鐵燃料的進步

  (1)漢代開始用煤冶鐵,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使用煤的國家;

  (2)北宋時,用煤冶鐵已相當普遍;

  (3)南宋末年,我國開始使用焦炭冶鐵,明朝流行開來。

  深化拓展

  想一想:為什麼把夏商周時期稱作“青銅時代”?

  提示: 青銅時代,是指人類社會已經發明和製造了青銅器,運用於生產和生活領域,使整個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時代。它相當於我國的夏商周時期(即從二里頭文化時期到春秋末期,歷時約15個世紀);之所以稱為“青銅時代”其主要依據是:第一,生產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第二,生產數量大,品種多,價值高。第三,青銅鑄造是商周時期的主要手工業部門。

  二.衣被天下

  1.絲織技術

  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明絲織技術的國家

  (1)相傳上古時代的黃帝時期發明了養蠶繅絲。

  (2)西周以後,絲織工藝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3)漢代絲綢遠銷歐洲,使中國獲得了“絲國”的稱號。

  (4)唐代出現緙絲技藝,使絲織品更加具有藝術神韻。

  2.棉紡織技術

  (1)宋末元初以來,邊疆地區種植的棉花迅速向內地傳播。

  (2)元代黃道婆推廣先進的“捍、彈、紡、織”技術,併發明腳踏三錠紡車,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

  (3)由於先進技術的推廣,江蘇的松江在元明時期迅速崛起,成為全國的棉紡織業中心。(4)明代後期,棉布已取代絲、麻、毛,成為主要衣料。

  深化拓展

  想一想:棉紡織技術作為一個新興部門為什麼得到了迅速的推廣?

  提示: 絲織品太貴重,往往為社會上層穿著,很難在民間推廣;而棉布柔軟、保暖,並且結實耐用,適合各階層穿著,社會需求量大;棉花種植由邊疆向內地的推廣,為棉紡織業的發展提供了原料;棉花加工技術的進步也推動了棉紡織業的發展。

  三.從燒陶到制瓷

  陶瓷技術主要包括製陶技術和制瓷技術的演進。

  1.製陶技術的演變

  陶器的發明是新石器時代手工業中最重要的成就。古代先民創造了彩陶、黑陶、白陶等陶器工藝。

  2.制瓷技術的演變

  (1)東漢晚期,人們已燒出了成熟的青瓷。

  (2)南北朝時成功燒製出白瓷,是制瓷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3)隋唐時期,白瓷進入了成熟期,制瓷業成為一個獨立的生產部門,瓷器成為人們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

  (4)宋代,景德鎮成為“瓷都”,全國出現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窯體系。

  (5)元代,開始進入彩瓷生產時期,燒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裡紅。

  (6)明代,創造了鬥彩和五彩瓷。

  (7)清代,有了進一步發展,創造了粉彩和琺琅彩。

  影響:由於陶瓷技術的進步,陶瓷從唐代起開始大量出口,取代絲綢成為中華文明的新象徵。

  深化拓展

  景德鎮原名昌南鎮,在江西饒州浮樑縣,位於昌江東南,處在昌江及其支流的匯合處,四面環山。景德鎮附近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瓷土資源。浮樑縣境內及附近地區,橫臥著懷玉山脈,盛產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於運送物資,河水又可用於淘洗瓷土,並安裝水磨用於粉碎瓷土。景德鎮的制瓷業出現於南朝,至五代時已經遠近聞名。北宋景德年間,朝廷派官員燒製瓷器充作貢品,遂改地名為景德鎮。入明以後,大批擁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紛紛向景德鎮集中,這裡的制瓷業發展更加迅速。

  依據材料分析景德鎮為什麼能成為全國的“瓷都”?

  提示:

  (1)這裡出產優質高嶺土,周圍盛產松柴,為制瓷業提供廉價的原料和燃料;四周河流密佈,交通便捷同時還可為制瓷業提供動力。

  (2)景德鎮以開放的姿態,吸納了各地的名師名匠。

  (3)景德鎮由於高超的陶瓷技藝,多為皇家燒製貢品,因此,備受朝廷的重視。

  (4)宋代,以皇帝年號將昌南鎮更名為景德鎮,更推動了景德鎮制瓷業的發展。

  四.官私手工業的消長

  中國古代的手工業主要有私營和官營兩種方式。起初,官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私營手工業的'比重日益增大。

  1.官營手工業

  (1)產生:西周時期。

  (2)特點:①手工業由官府統一經營管理,工匠集中在官府設立的作坊內生產,原料由官府供給;

  ②職業世襲,依附關係強,後來由於商品經濟和私營手工業的發展,官營手工業內部的生產關係不得不加以調整,出現了僱募工匠。

  (3)地位:到明代前期為止,官營手工業一直佔據著古代手工業的主導地位。

  (4)評價:①官營手工業資金雄厚,規模經營,又為細密分工和協作創造了條件,而眾多富有經驗和技術的工匠一起工作,加之對產品質量的較高要求和嚴格管理,推動了古代手工業技藝的提高;

  ②但官營作坊原料由官府提供,產品由官府調撥,不計成本,不入市場,缺乏競爭,而且官營手工業採取強制勞動和超經濟剝削手段,常常引起工匠激烈反抗,導致產品質量低劣,生產效益低下,弊端叢生。

  2.私營手工業

  (1)興起:春秋戰國時期,私營工商業興起。

  (2)發展:春秋戰國以後,私營手工業在曲折中發展;明代以後,超過官營手工業,佔據了主導地位。

  (3)經營方式的變化:

  ①唐代以前,私營手工業生產主要以農民家庭副業和城鎮家庭小作坊的形式進行;

  ②唐宋以來,私營手工業顯著發展,農村家庭手工業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明朝中後期,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場日益增多,並從中孕育出了僱傭勞動關係,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產生。

  深化拓展

  想一想:古代手工業由官營為主到私營為主變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私營手工業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和技術基礎;農業生產的進步為私營手工業的發展提供原料;而商品經濟的發展以及封建人身依附關係的削弱也有利於勞動力的獲得。

  學海導航點撥

  對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特徵的概括是本課的難點,可透過縱向的朝代比較,橫向的與世界比較,注意結合史實來概括手工業發展特徵。第一,手工業生產部門不斷增加與勞動分工越來越細;第二,手工業生產技術不斷進步;第三,手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與工場手工業出現;第四,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第五,經濟重心南移與手工業生產佈局成相應變化;第六,古代手工業生產長期領先於世界,產品不僅供國內消費,而且還遠銷亞、非、歐許多國家,廣受歡迎和讚譽。

  走進歷史感悟

  杭州……桑麻遍野,繭絲錦織之所出,四方鹹取給焉。……毅庵祖,家道中微,以酤酒為業。……因罷酤酒業,購機一張,織諸色絲帛,備極精工,每一下機,人急鬻之。計獲利五當一。積兩旬,復增一機。後增至二十餘。商賈所貨者,常滿戶外,尚不能應。自是家業大饒。 ——張瀚《松窗夢語》

  據材料概括出毅庵“家業大饒”的成因有哪些因素?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提示:發展絲織業的原材料豐富;適時改行易業;絲織品品種多,花樣全;絲織品質量高;產品銷路好,供不應求;注重擴大再生產。毅庵適時改行易業、注重擴大再生產的成功經驗很值得借鑑。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