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獨坐敬亭山》教案3篇

精選《獨坐敬亭山》教案3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案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的目標:

  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藉助字典與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寫課文。

  2、過程與方法的目標:

  同學透過自身查閱課外資料、字典,朗讀體會、小組合作來學習古詩 。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對詩中描繪的景物展開充沛的想象,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過程】

  一、創情激趣

  1、教師即興背誦一首古詩,引發同學興趣,問:

  在你學過的古詩中,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背給大家聽。

  2、老師:

  俺聽出來了,你們掌握的許多古詩都是在課學習的。那你是怎樣學習古詩的呢?有什麼好方法嗎?

  3、今天俺們再來學習一首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

  板書課題。齊讀,解釋詩題:

  “誰願將課前收集到有關李白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二、自讀交流

  1、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自由的誦讀古詩,注意古詩的韻味,讀的舒緩些,並劃出節奏。

  2、再來讀一讀古詩,邊讀邊品味:

  你的心中有什麼滋味?

  3、請你帶著你品味的這種感覺,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來學習古詩,對不明白的地方,小組內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4、同學小組派代表彙報,學習組長先彙報是以什麼方式來學習古詩的,弄明白的什麼?其他同學補充。

  三、精讀品味

  1、老師:

  聽了你們的介紹,俺也彷彿能感受到詩人的心境,的確,這首詩寫得是多麼的含蓄深刻,韻味悠長呀!讓俺們再次讀古詩,畫出令你感受最深的詞句。

  2、互相交流:

  你透過朗讀感受到詩人什麼樣的心情?

  3、小組討論:

  說說這首是中的詞語有什麼特點?讀了以後你發現了什麼?

  四、達標測評

  1、詩人李白把山擬人了,寄情于山。學完這首詩你聯想到什麼?

  2、鼓勵同學根據自身對詩句的理解,以及詩人的`感情,選用自身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身的感受。

  (寫作、繪畫、背誦、抄錄等)

  五、拓展延伸

  1、把這首詩默寫下來。

  2、請你選擇自身喜歡的詩句加以想象畫出來。可以在詩句意思的基礎上豐富內容。

  3、你還知道李白的哪首詩?讀給大家聽。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2

  1、 古詩詞三首

  教學目標:

  1、 認識2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 學習透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薰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 激趣匯入

  1、 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2、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 釋題,簡介背景

  1、 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2、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 交流詩意。

  五、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透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 自由吟讀

  1、 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註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 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 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 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 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 引導賞析

  1、 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 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 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 交流課外積累

  1、 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 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 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3

  (一)匯入課題,揭題。

  1、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瞭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

  齊讀課題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

  課件

  :(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麼?亭是什麼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簷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透過看註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

  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寥廓的長空還有一片白雲,卻也不願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在厭棄詩人。“盡”“閒”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一個“靜”的境界:彷彿是在一群山鳥的喧鬧聲消除之後格外感到清靜;在翻滾的厚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因此,這兩句是寫“動”見“靜”,以 “動”襯“靜”。這種“靜”,正烘托出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

  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詩人和敬亭山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這使詩人很動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還願和我作伴吧?“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深厚感情。“相”“兩”二字同義重複,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地聯在一起,表現出強烈的感情。結句中“只有” 兩字也是經過錘鍊的,更突出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表面看來,是寫了詩人與敬亭山相對而視,脈脈含情。實際上,詩人愈是寫山的“有情”,愈是表現出人的“無情”;而他那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處境,也就在這靜謐的場面中透露出來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