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的教案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的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的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的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妒、督、魯”等14個生字,會寫“商議、探聽、推卻”等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2、解決生字詞障礙。

  妒忌(jì):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周瑜:三國時東吳的名將,總督東吳兵馬。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抓住課文中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能按事情的發展給課文分段。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清事件發展的因果。

  教學準備:

  大字課文(三國演義)赤壁之戰部分影像資料ppt

  教學過程:

  一、介紹名著,瞭解大勢。

  1、觀看赤壁之戰影像資料,瞭解相關人物形象。

  師: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裡面的人物或機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別成功,其中諸葛亮這個人物尤其生動,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以諸葛亮和周瑜為主的課文。

  2、板書課題:草船借箭。

  二、初讀課文,審題激趣。

  1、什麼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麼意思?

  諸(zhū)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才幹:辦事的能力。

  軍令狀:接軍令後寫的保證書,表示如不能完成任務,願依軍法處罪。

  懲(chěng)罰(fá):嚴厲地處罰。魯肅:字子敬,三國時東吳的名將。罪(zuì):作惡和犯法的行為。甘受:心甘情願地接受。

  幔子:帳幕。自有妙用:自然有巧妙的用處。翎(líng)毛:鳥翅上、尾巴上的長羽毛。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師:誰借箭?為什麼要借箭?怎麼樣借箭?用什麼借?最後借到箭了嗎?

  2、師:我們把草船借箭事情發展的過程分為原因、準備、過程、結果,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周瑜設套三天趕造十萬支箭

  草船借箭的準備:二十條快船草人軍士

  草船借箭的過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駛回南岸草船借箭的結果:如期交貨、周瑜歎服

  3、師:據此提綱給本文分段:

  一)(1、2自然段)

  二)(3—5自然段)

  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四、熟讀課文,總結全文。

  本文是寫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來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借箭是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萬支箭),機智的諸葛亮一眼識破是一條害人之計,卻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權和劉備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的教案2

  教學目標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4、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寫法。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談話匯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後齊讀)

  2、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3、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麼?

  你還想知道什麼?

  如:怎樣借?為什麼能借到?

  4、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並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三段(6~9)講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學生歸納之後,教者充分肯定,並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的順序寫的。

  二、學習第一段。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麼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透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徵、

  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可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兇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的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一段,分析諸葛亮周瑜的幾輪對話,感知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諸葛亮的表現。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點、思想狀況。

  教學重、難點:

  分析對話,體會文中周瑜、諸葛亮的人物特點,感知周瑜的妒忌之心。

  教學準備:

  (三國演義)草船借箭部分影像資料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意境。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2、朗讀課文,檢查課文分段情況。

  (1、2自然段) (3—5自然段) (6—9自然段) (10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找出第一段中你最喜歡的句子。

  (1)領悟“妒忌”。什麼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觀看(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周瑜與諸葛亮對話部分影像資料。

  2、齊讀第二自然段,提問:從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對話中我們能看出周瑜對諸葛亮的“妒忌”嗎?

  (1)、學生分為兩組,分角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師讀旁白。

  (2)、學生3人一組,分角色讀課文,並記錄共有幾輪對話,為每一輪對話編上序號。

  3、周瑜和諸葛亮共有六輪對話,讓我們再來看看,周瑜在與諸葛亮對話時,心中是怎麼想的?

  三、小結。

  周瑜想害諸葛亮,諸葛亮也立下了軍令狀,那麼事情又會怎麼發展了?下節課我們再繼續學習。

五年級下冊語文《草船借箭》的教案4

  教學要求:

  1、理清課文內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瞭解諸葛亮能如期交箭的原因,從而瞭解他的才能。

  2、能簡要地根據板書概括全文內容,瞭解課文中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課文的第三段是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由表及裡地瞭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準備:

  多媒體電腦及教學軟體、幻燈機及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透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了草船借箭的大概情況,知道這個故事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諸葛亮。今天,我們要深入學習課文,弄清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瞭解諸葛亮的才幹具體體現在哪裡?

  二、新授

  一學習一、二段

  1、幻燈出示三個問題,學生帶著問題輕聲朗讀一、二段課文。

  ①周瑜妒忌諸葛亮的原因是什麼?

  ②為什麼要趕造十萬枝箭?

  ③諸葛亮為什麼答應三天造十萬枝箭?找出反映諸葛亮胸有成竹的詞語。

  2、讀後討論。

  3、用先……然後……最後……的句式說說周瑜是怎樣設計陷害諸葛亮的?

  4、分角色讀周瑜與諸葛良亮的對話。

  二學習第三段

  諸葛亮顧全大局,答應趕造十萬枝箭。在魯肅的幫助下,作好了草船借箭的準備。諸葛亮是如何利用草船借箭的呢?

  1、指名分節朗讀,並概括每段意思。(板書)

  2、讀了這一段,你覺得諸葛亮是個怎樣的人?(出示卡片)

  (神機妙算、識天氣、懂地理、知己知彼)

  3、默讀課文,劃出表現以上幾點的語句,

  4、讀後交流。

  教師相機出示7、8小節,劃出有關語句。

  5、齊讀7、8小節

  電腦顯示:船一字兒擺開受箭的情形,幫助學生理解諸葛亮計算的準確與計謀的絕妙。

  6、引讀第9小節

  三學習第四段

  教師讀第10節,學生齊讀周瑜的話。

  1、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裡,妙在何處呢?

  2、朗讀全文,體會諸葛亮的傑出才幹。

  三、總結全文

  這堂課我們透過討論,懂得了草船借箭的真正起因是(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而諸葛亮神機妙算,根據天氣、地理、人的性格決定借箭的策略,最後取得了成功,周瑜只能自嘆不如,這是草船借箭的結果。同時我們還從字裡行間體會到了諸葛亮的傑出才幹。他是個顧全大局、胸懷寬廣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