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地震時應如何逃生教案(通用6篇)

發生地震時應如何逃生教案(通用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發生地震時應如何逃生教案(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發生地震時應如何逃生教案1

  一、班會主題:

  科學對待地震。

  二、班會地點:

  xx班教室。

  三、班會時間:

  四、班會目的:

  向學生介紹地震的有關知識,使學生能夠科學地對待地震。

  五、班會形式:

  介紹講解,交流發言。

  六、班會過程:

  (一)地震的成因和分佈。

  (二)地震前兆異常。

  地震前兆異常一般分微觀和宏觀異常,微觀異常是透過現代精密儀器測量分析得出,宏觀異常人們能直接觀察到,一般指氣象和動物異常。但是,前兆異常並非全都由地震引起的,如動物異常也可能與環境的劇烈變化、天敵和病害等有關。因此,對待宏觀異常應持慎重態度,並及時向當地政府或地震管理部門報告。常見的異常有:雞到處飛,豬羊等大牲畜拱圈、亂跑亂竄,狗貓等動物狂叫亂咬;地下水異常;地光明亮而且恐怖;地聲強烈而且怪異……

  在介紹地震的成因和分佈的過程當中,班級的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其中,運用所學的地理等知識來解釋,每個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氣氛熱烈。

  (三)地震預防知識。

  1、學習地震知識。

  (1)學習地震知識可使你在地震時不害怕、不驚慌,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2)瞭解家庭、學校和辦公房所處的地質構造情況。

  (3)掌握基本的地震防禦辦法。

  (4)注意身邊自然界的異常現象。

  (5)不要聽信和傳播地震謠言。

  2、室內防震措施。

  (1)高櫃要和牆體固定在一起,以免傾倒砸人或堵塞逃生之路。

  (2)較高的傢俱上面堆放笨重物品。

  (3)最危險的是組合傢俱,可用角鐵或結實的木條固定各部分,再和牆體連線,或乾脆拆除。

  (4)固定桌面上的貴重物品,如計算機等。

  (5)繫緊或加固懸掛物,如燈具、掛鐘鏡框和廚房用品等。

  (6)取下陽臺圍欄上的花盆、雜物。

  (7)臥室,尤其是老人或兒童的臥室儘量少放傢俱和雜物,尤其不要放高大物品。

  (8)有條件的家庭,可設計一個室內避震空間。如重點加固一間居室或在床上增設結實的抗震框架等。

  (9)每個家庭成員都要熟悉電、水、氣閥門的位置,掌握正確的關閉方法。

  (10)不要把易燃、易爆物或農藥、有毒物品放在屋內

  3、室外防震措施。

  (1)正門、樓道、走廊不堆放雜物,以利人員疏散。

  (2)選擇疏散避震的安全場地。場地應就近、寬敞,應避開高大建築物、電線杆、磚牆、路燈和變壓器

  (3)釋出臨震的地區,應按政府安排,按指定地點修建臨時防震棚。在外期間注意衛生,防火,儲備飲用水等,遵守和維護社會秩序

  (四)總結:

  今天,我們瞭解了有關地震的知識,希望同學們能夠科學地對待地震。

  班會效果:透過班會同學們瞭解了有關地震的知識,克服了懼怕地震的心理,掌握了有關地震的防護知識,能夠科學地對待地震。

  發生地震時應如何逃生教案2

  一、教學要求:

  1.透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初步知道地震的原因,以及預防地震傷害的方法。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在Flash動畫和圖的啟發下,想像地球內部的運動。

  3.向學生進行科學自然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二、教學重點:

  地震的成因.

  三、教學難點:

  地震的求生。

  四、教學準備:

  flash課件、ppt圖片、記分牌。

  五、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想了解地震的有關知識嗎?

  (二)新授

  1、瞭解地震成因初步瞭解地震是由板塊和板塊之間的擠壓造成的(也叫彈性回跳說)。

  2.地震既然對人類和大自然造成了這麼大的傷害,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預測地震,從而儘量減少地震災害呢?

  ⑴東漢時的張衡就已經開始著手進行地震的預測了,現在的

  科學能使我們儘快瞭解地震的產生時間,但是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和現象也可以使我們提前知道地震即將發生。老師和學生一起觀看Flash課件: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前),並嘗試一起討論其他預示現象。

  (瞭解地震的原理和地震的過程。使學生初步瞭解縱波、橫波、體波和麵波基本知識。教師對這部分知識做相應講解,使學生對引起地震災難的縱波(P波)、橫波(S波)、體波和麵波有一個基本概念。)

  縱波(P波):速度快,引起地面上下顛簸。

  橫波(S波):速度慢,引起地面水平(左右)方向搖晃。

  體波:P波和S波統稱體波。在地球內部傳播。

  面波:體波到達地表後激發的次生波——面波。它沿地表傳播,速度慢,對地面的破壞作用較大,。

  ⑵我們瞭解了地地震的相關知識,那我們遇見地震時候該如何自救呢?

  接著觀看Flash課件: 恐怖的地震(求生篇後),瞭解逃生基本要領,學生和教師一起學習,相互討論包括如何抓緊時間逃生,哪些地方相對安全等。

  提問:

  同學們相互討論,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怎樣自救?(看PPT課件)

  3.知識競賽。

  PPT課件。

  規則:題答對加分,答錯不減分,其他組補答正確可以加分,每答對一題加十分。答題分為判斷題和問答題。同學舉手,教師叫到的小組才能回答,抽到同學回答正確才能加分,齊答題不加分。希望同學注意答題的規則。

  六、全課總結

  地震的形成。地震災害的預防。

  1.地震的形成:地震是由板塊和板塊之間的擠壓造成的(也叫彈性回跳說)。

  2.地震的求生方法:

  ⑴地震時,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鐘的時間,此時要保持冷靜,12秒鐘內要因地、因時地作出瞬間避險抉擇;

  ⑵不要擁擠在樓梯,過道上;

  ⑶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員,要選擇空曠地帶避;

  ⑷不要盲目破窗跳樓;

  ⑸不要在高樓、煙囪、高壓電線、狹窄巷道、橋樑等處停留;

  ⑹避震時,要注意保護頭部;

  ⑺地震發生時,應及時採取正確措施,緊急避險。來不及撤離,應就近避震。

  七、作業:

  地震在漢中容易發生嗎?請大家到課後去尋找答案。

  發生地震時應如何逃生教案3

  【活動主題】

  自然災害是無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喪生於自然災害,其中特別是地震的破壞性最強,這次班會我們就來認識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這節課中學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活動目的】

  1、透過這次班會,讓學生知道地震給人民帶來的嚴重災害。

  2、讓學生了解並掌握一些地震基本知識,教育學生髮生地震時不慌張,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強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活動準備】

  影片播放,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主題:讓世界充滿愛。

  在漫長的人生路中,總要有許多難以預料的事情,我們是否注意到身邊的危險。“防險之心不可無”。地震時有發生,我們是否知道注意安全、注意防震減災的重要性?惡魔總是來找無知的人。今天,透過班會我們將更多的瞭解一些地震知識,讓我們未雨綢繆,為我們的生命買一份保險,為我們的生命加一把鎖。

  二、地震知識知多少:讓學生了解並掌握地震基本知識,感受地震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災難。

  1、展示地震後的相關圖片。

  2、瞭解唐山大地震(播放影片),汶川地震。

  三、地震防護知多少:讓防震深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備無患。

  1、地震發生時如何應對。(播放地震逃生教育短片)

  2、補充:強震過後如何自救。

  A、地震發生後,應積極參與救助工作,可將耳朵靠牆,聽聽是否有幸存者聲音。

  B、使傷者先暴露頭部,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C、一旦被埋壓,要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並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加固環境。

  D、先救易,後救難;先救近,後救遠。

  四、地震無情人有情: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

  討論:當地震發生時,作為非震區的我們應該怎麼辦?

  生:

  (1)號召我們身邊的人為地震災區人民捐助物資。

  (2)時刻關注地震災情,必要時做好地震防範工作。

  2、課件展示震後為災區獻愛心的相關圖片。

  【活動小結】

  地震非常可怕,因為它不可預測,威力大,但是如果我們做好了挑戰“天災”的思想準備,地震的威力也就在它沒有發生前降低了許多。同學們,平時看一些自我保護方面的書籍,為我們的安全保駕護航!

  發生地震時應如何逃生教案4

  活動時間:

  20xx年05月12日

  活動班級:

  小一班

  活動科目:

  健康

  活動名稱:

  《防震減災》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地震前自然界的異常表現,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2、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演練遇到地震這種突發事件時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讓幼兒掌握來不及逃離的情況下如何躲避地震傷害的本領。

  活動準備:

  有關地震防震圖片和影片。

  活動過程:

  “安全重於泰山”,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我們在汶川地震發生後及時在園開展防震知識普及和防震演練,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一)、透過學兒歌,讓幼兒初步瞭解地震前自然界的異常表現,培養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自我保護意識。

  1、觀看影片(地震預兆)

  2、震前井水變化的諺語:

  井水是個寶,地震有前兆。無雨泉水渾,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氣泡。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

  3、動物反常情形的諺語:

  震前動物有預兆,群測群防很重要。牛羊騾馬不進廄,豬不吃食狗亂咬。鴨不下水岸上鬧,雞飛上樹高聲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著小鼠跑。兔子豎耳蹦又撞,魚躍水面惶惶跳。蜜蜂群遷鬧轟轟,鴿子驚飛不回巢。家家戶戶都觀察,發現異常快報告。

  植物在震前也有異常反應,如不適季節的發芽、開花、結果或大面積枯萎與異常繁茂等。

  (二)、教師講解有關地震時應注意的問題:(播放地質災害影片)討論強調地震來時注意的問題

  (三)、進行簡單的'防震演練

  (四)、活動小結;

  本次活動我們透過圖片,兒歌,影片,實際演練等方式使大家基本掌握了地震這種突發事件時有秩序地逃生自救的技能,讓大家掌握來不及逃離的情況下如何躲避地震傷害的本領。

  發生地震時應如何逃生教案5

  一、教學設計說明

  在教學活動中,以教師播放影片素材,學生蒐集資料、交流彙報、發表看法、模擬體驗等構成教學活動主線,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重過程、重體驗”讓學生在活動中認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習得技能。

  二、教學目標

  1、透過學生自主開展組內實踐體驗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體驗中感悟生命的脆弱,提高對珍愛生命、學會自我保護的重要性的認識。

  2、透過引導學生對學校、家庭、社會生活各類危險的關注,幫助學生逐步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形成正確的安全防範、自救意識。

  3、讓學生了解並掌握日常生活中一些基本的自救、自護知識和技術,學會保護自己,為自己的建康成長奠定基礎。

  三、教學過程

  1、地球的構造(播放影片課件)

  地球的內部好比一個煮熟的雞蛋,最外層相當於蛋殼的部分叫做地殼,平均厚度為35.4千米,由各種岩石和土壤層組成。地球的中間層相當於蛋青,叫做地幔,厚度約為2900千米,由成分複雜的岩漿物組成,溫度高達1000—2000℃。地球最內部相當於蛋黃的部分叫做地核,半徑約為3470千米,由鐵、鎳等很“重”的物質構成,溫度可達5000℃,壓力高達幾百萬帕斯卡。多數構造地震發生在地殼的岩石層內,也有的發生在地幔的上部。

  2、地震(學生彙報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地震,就是平常人們所說的地動。它像颳風、下雨一樣,是一種經常發生的自然現象。是由於地球內部緩慢積累的能量突然釋放或人為因素引起地球表層的快速顫動叫地震。所以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是現代地殼運動和地球運動的一種表現。

  3、地震時刻都在發生(學生彙報交流各自收集的材料)

  全球每年平均要發生1500萬次地震,每2秒就有1次地震發生。這些地震絕大多數都很小,只能用靈敏的儀器才能觀測到。能夠形成災害的地震,全球每年只有1000次左右,其中能造成重大災害的大地震,平均每年只有十幾次。

  4、幾個常用的地震科學名詞(播放影片課件)

  震源:地球內部發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中:地面上與震源相對的地方,叫震中。震中距:地面上任一地點到震中的距離。震中區: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稱為震中區,也稱極震區。震源深度:從震中到震源的距離,或者說震源到地面的距離,叫震源深度。我們把地震發生在60公里以內的稱為淺源地震;60-300公里為中源地震;300公里以上為深源地震。目前有記錄的最深震源達720公里。

  地震波:地震時,在地球內部出現的彈性波叫作地震波。這就像把石子投入水中,水波會向四周一圈一圈地擴散一樣。

  地震波主要包含縱波和橫波。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一致的波為縱波(P波)。來自地下的縱波引起地面上下顛簸振動。振動方向與傳播方向垂直的波為橫波(S波)。來自地下的橫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動。橫波是地震時造成建築物破壞的主要原因。

  由於縱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大於橫波,所以地震時,縱波總是先到達地表,而橫波總落後一步。這樣,發生較大的近震時,一般人們先感到上下顛簸,過數秒到十幾秒後才感到有很強的水平晃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縱波給我們一個警告,告訴我們造成建築物破壞的橫波馬上要到了,快點作出防備。

  5、地震的大小分哪些?(學生彙報)

  大地震:震級M≥7級的地震強震:6≤M<7級的地震

  中強震:4.5<M<6有感地震:3≤M≤4.5

  弱震:3<M級的地震

  6、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課件展示)

  震級反映地震釋放能量的大小,因此一次地震,震級只有一個。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影響和破壞的程度,因而烈度在地面不同的地點各不相同。烈度不僅跟震級有關,還與震源深度、震中距以及建築物的抗震效能等多種因素有關。

  四、教學總結:

  啟發學生思考:透過本節課,在課前準備和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你的收穫和感想是什麼?

  發生地震時應如何逃生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地震帶來的後果,知道地震是一種自然災害。

  2、讓幼兒知道地震中的自救基本常識。

  3、在情景演練中,幼兒將自救知識轉化為自我保護能力。

  活動準備:

  1、地震的資料圖片。

  2、書包、桌子、盆子、毛巾、水、等物品。

  3、動畫課件、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認識、瞭解地震。

  1、讓幼兒觀看地震的動畫,讓幼兒直觀的觀看地震時的情景。

  教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段動畫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請幼兒觀看相關地震的動畫)

  教師:你們剛剛看到了什麼?(地震)地震給我們帶來了哪些災害?

  2、請幼兒看看有關地震引發的災害圖片(房屋倒塌、破壞財物、山體滑坡、人員傷亡)

  二、引導幼兒知道一些有關地震的自救知識。

  1、教師:原來地震會給我們帶來這麼大的傷害,那如果地震突然來到我們身邊,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好我們自己呢?

  2、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討論後請幼兒觀看室內自救動畫。

  小結:地震來時如果我們在家裡,我們要及時找安全的地方躲避好如:桌子底下、床底下、家裡的衛生間,待地震停後要及時跑到外面空曠的地方去。跑的時候要用身邊的物品或手保護好頭。

  三、組織幼兒地震演習。

  1、教師:現在我們知道了這麼多在地震中自救的方法,那麼如果現在發生地震你會怎麼做?現在,我們就來進行一次地震演習,當聽到警報響時,你們就趕快想辦法躲到安全的地方。

  2、給幼兒展示已準備好的自救場景。

  3、提示幼兒奔跑時應注意的一些事項。

  4、給幼兒講解演習的流程。

  當幼兒聽到音樂響起的時候是說明地震來了,教師這時組織幼兒找好躲避的.地方。當幼兒聽到音樂已經停時說明地震已經停了,這時教師組織幼兒有序的往空曠的地方轉移。

  四、活動結束。

  教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的自救知識,當地震來時不用怕!我們只有多學習和演練自救的方法,來保護自己。小朋友們,記得把我們今天學到的自救方法與家人、朋友分享,好嗎?”

  活動反思:

  透過這一次的活動幼兒對地震有了很深入的瞭解了,也學會了一些自救的方法,增強了幼兒自我保護的意識。孩子們對這活動也很感興趣,但個別幼兒比較興奮,比較貪玩,沒按照自救方法去演練,所以以後再這方面有待加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