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實用的《土地的誓言》教案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土地的誓言》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

  投影儀、PP軟體、錄音機等。

  教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匯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範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並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裡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麼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迴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後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於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充套件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佈置作業(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教後記:土地也就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結合〈最後一課〉來講。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來匯入。文章是寫事變過去十年後,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難的時候。用聯絡時代背景,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紮實字詞,增加詞彙積累。

  2.品味文章蘊藏的複雜情感。

  3.揣摩、品味文章具有激情的語言。

  4. 培養、強化學生熱愛故土、熱愛祖國的情感。

  【學習重點】

   作者情感的把握。

  【學習難點】

  揣摩、品味文章具有激情的語言。

  【課前準備】

   發放預習任務單,學生在此指導下進行預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1.師:本單元的學習中我們感受著腔腔愛國心。其實,記住每一個國恥日也是我們愛國的表現。在我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日子。(幻燈片投示)

  2.投示:1931.9.18

  學生交流課前蒐集的歷史上的九·一八事變.

  1931年9 月18日,日本侵略者炸燬南滿鐵路,挑起事端,並於當晚10點20分突襲東北軍北營駐軍,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爆發……

  3.(播放圖片)

  師:“九一八事變”, 使東北遼闊美麗的江山沃土盡陷日軍鐵蹄之下,一時民生凋蔽,四野荒蕪,淪亡是他們唯一的選擇,無數百姓為免遭日軍的蹂躪而逃離家園。十年之後的1941年,也就是“九一八事變”過去整整十週年之際,當時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外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家端木蕻良懷著痛失家園,渴念故土的強烈感情寫下了這篇激情澎湃、感人肺腑的文章。

  板書: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二、預習交流,自學生疑

  1.作者簡介

  學生交流,教師歸納: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漢文,遼寧省昌圖縣人,現代作家,先後畢業於南開和清華,學生時代即開始創作,是東北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補充筆名由來。

  三、整體感知,師生釋疑

  聽讀課文,思考感知:

  1.關注重點字詞。

  2.認真體會,你發現文中都蘊涵著哪些情感?

  (注意教師朗讀時對語氣、語速、重音等的把握和處理。)

  學生聽錄音感知,之後進行交流。

  1.字詞檢測

  字詞檢查

  A讀準字音

  1)對於廣大的關東原野,我心裡懷著熾痛的熱愛。

  2)在那亙古的地層裡,有著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湧著血液一樣。……它們從來沒有停息,它們的熱血一直在流,在熱情的默契裡它們彼此呼喚著,終有一天它們要匯合在一起。

  3)而我將用我的淚水,洗去她一切的汙穢和恥辱。

  B寫對字形

  4)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 háo míng )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裡的脆響;……我想起悠遠的車鈴,晴天裡馬兒戴著串鈴在溜直的大道上跑著,狐仙姑深夜的( lán yǔ ),原野上( guài dàn )的狂風。

  C選好詞語

  5)在那田壟裡( )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A 迴響 B 飄蕩 C埋葬

  6)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 )著一種熱情。A澎湃 B 湧動C氾濫

  2.懷念、讚美、憂傷、憤怒等

  四、問題引領,合作探究

  1.主問題研討

  文章中哪些語言最能表達作者的情感?請勾畫出相關詞句並賞析。

  1)學生研讀文章,之後交流。

  重點語句賞析示例:

  A當我記起故鄉的時候,我便能看見那大地的深層,在翻滾著一種紅熟的漿液,這聲音便是從那裡來的。在那亙古的地層裡,有著一股燃燒的洪流,像我的.心噴湧著血液一樣。這個我是知道的,我常常把手放在大地上,我會感到她在跳躍,和我的心的跳躍是一樣的。它們從來沒有停息,它們的熱血一直在流,在熱情的默契裡它們彼此呼喚著,終有一天它們要匯合在一起。

  (這塊廣大的關東大地因為這些擬人化的描寫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於是可以像母親一樣召喚著我、激勵著我為之奮鬥、為之犧牲!→擬人手法——失去土地的痛苦 具有強大的感染力)

  B 在那田壟裡( )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A迴響 B 飄蕩 C埋葬

  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 )著一種熱情。A澎湃B 湧動C 氾濫

  (充滿感情色彩的詞語→喪失土地的悲憤、屈辱和仇恨。富有情感表現力。)

  C我想起那參天碧綠的白樺林,標直漂亮的白樺樹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見奔流似的馬群,深夜嗥鳴的蒙古狗,我聽見皮鞭滾落在山澗裡的脆響;我想起紅布似的高粱,金黃的豆粒

《土地的誓言》教案 篇3

  課題:《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

  課型:新授課

  研究課題:培養學生在網路環境下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材與學情分析:

  《土地的誓言》是東北作家端木蕻良寫於1941年九一八事變十週年的一篇抒情散文,抒發了作者對淪亡國土的強烈思念之情。調子是悲愴的。

  學生由於年齡的限制,根本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歷和體驗,但他們有著樸素的情感,也有豐富敏感的心靈。教學中應努力喚起其內心的情感,進入情境學習。

  對於文章的創作背景和作者,通常由教師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在21世紀的資訊社會,網路已經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我們教學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本課將實驗由學生利用網路資源當堂檢索。

  教學創意:

  學生在網路環境下由教師指導,自主獲取知識,擴充套件課堂教學;配以音樂感染學生。

  教學結構:

  情境匯入——整體感知——品味精彩語句——擴充套件思考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2、體會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利用網路獲取知識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投影儀、計算機lanstar教學軟體、錄音機等。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匯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範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並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湧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

  “在那田壟裡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

  作者為什麼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迴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後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於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後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充套件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佈置作業(播放《松花江上》)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可以網上檢索有關資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