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獨坐敬亭山教案四篇

精選獨坐敬亭山教案四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獨坐敬亭山教案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理解詩中詞意,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並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透過想象和朗讀了解詩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孤獨寂寥的情感。

  重點難點:

  領悟詩意,感悟詩情(難點)。

  教學過程:

  一、感受李白

  同學們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詩你能背幾首?

  從上面詩歌中,我們感受到了一個形象豐滿的李白,他是思鄉的遊子,是豪邁的俠客,是重情重義的真漢子,今天我們還要再學一首李白的詩,你將會看到又一個不同的李白。

  二、初讀古詩

  1、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

  有誰知道敬亭山?你來說說。(圖片《敬亭山》)是啊,敬亭山又被稱為“江南詩山”。自李白《獨坐敬亭山》這首詩篇傳頌後,敬亭山聲名鵲起。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梅堯臣、湯顯祖等許多名人慕名登臨,吟詩作賦,繪畫寫記。歷代吟頌敬亭山的詩、文、畫達千數,敬亭山這座“江南詩山”,也因而飲譽海內外。

  2、再讀課題:敬亭山前面加了個“獨坐”,應該怎樣讀?你為什麼這麼讀? (你讀得很慢,因為——哦,是因為傷感;你讀得很輕,因為——哦,很孤獨;你怎麼讀這麼重?——哦,是在感嘆!)

  3、讀課文:帶著你體會到的情感,按自己的節奏自由讀兩遍。開始—— 好!誰來試試! (讀得多好啊!字正腔圓。)誰再來?同學們從他們的朗讀裡聽出了什麼感覺?(好孤獨!好無奈!好傷感!好寂寥!恩,很有體會!)我們一起來讀讀。

  4、同學們讀了這首詩,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你的問題很有價值!看得出你很善於思索!)

  三、細品詩意

  1、李白到底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他寫這首詩想告訴我們什麼?讓我們走進這首詩——(齊讀課題)《獨坐敬亭山》。“獨”在這裡是什麼意思?

  2、這首詩裡分明寫了好幾樣景物,為何李白要說“獨自坐在”敬亭山呢?請在詩中劃一劃,找一找你所感悟到的詞語。

  好,你找到了什麼詞語?(“飛盡”是指——)是啊,所有的鳥都飛走了,敬亭山靜悄悄了。你呢?(“獨去閒”是指——),滿山不見一隻鳥,不聞一絲鳥鳴;遼闊的上空不見一朵白雲這是一座怎樣的敬亭山?(我和你的感覺一樣)(是啊,好一座寂靜清幽的敬亭山!)

  3、讀讀這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李白久久地坐著,久久地看著,鳥飛雲去之後,靜悄悄地只剩下誰了?詩人凝視著秀麗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

  4、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在李白的眼裡,還有云麼?還有鳥麼?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這句話是說——

  是啊,李白看敬亭山,敬亭山看李白,看來看去,誰也看不夠。“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鳥飛雲去又何足掛齒啊!再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人山脈脈相望,緊緊融合。——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四、感悟孤獨

  好一句“相看兩不厭,只有敬庭山”。李白啊李白,你遊歷了那麼多名山,你曾豪情萬丈,你曾廣交朋友,為什麼此刻這麼深情地看著敬庭山呢?(孤獨)

  你從哪裡感受到了“孤獨”呢?

  1、我們一起讀前兩句。“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在李白的眼裡,那是無情的鳥兒在棄他而去,那是高傲的雲在棄他而去。 再讀: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其實在自然環境中,鳥飛雲走,是很自然的。為什麼這時候的李白卻是那麼孤獨?你想過麼?(你們很善於推測。)

  (介紹背景)的確,這時正是李白橫遭冷遇,寂寞淒涼的時候。李白曾經七次來到敬亭山所在的宣城遊玩,這首詩是李白被迫離開長安10年以後再次來到敬亭山所作的。李白的滿腹才情只被唐玄宗視為點綴昇平的御用文人,他空有投身政治報效祖國的雄心,卻被一些權臣小人算計被迫離開長安,長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飽嘗了人間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態炎涼,從而增添了孤獨與寂寞之感。

  現在你明白了麼?誰再來讀讀前2句。(聽得出,同學們感悟很深)齊讀。

  2、老師也來試一試。閉上眼睛,想想,那是怎樣的一翻情景呢?人看山,山看著人,人陪伴著山,山陪伴著人。配樂,範讀。

  同學們來!(齊讀)

  3、這哪是人和山。分明是兩個李白,分明是兩座敬亭山!李白啊李白,你有什麼話想對敬亭山說呢?敬亭山啊敬亭山,你有什麼話對李白說呢?

  (1)練筆:

  李白神情地看著敬亭山,輕輕地對他說:“”

  敬亭山深情地看著李白,輕輕地對他說:“”

  (2)引讀:

  啊!鳥兒和雲朵也討厭我,只有你陪伴我在身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是啊,只有我們兩個人在這裡真有點死氣沉沉啊。(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不用答不用問,一切都在不言中(齊讀——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相看兩不厭,只有李白啊!”

  五、課外拓展

  《秋蒲歌》出示。自由讀,感受下這首詩裡是怎樣的李白?

  你來讀讀。請你讀讀。很深情。讓我們齊讀《秋浦歌》。

  “這是一個怎樣的李白?”

  對這個孤獨哀愁的李白,你能安慰安慰他嗎?

  李白,這麼多人在關心你啊,你要樂觀、堅強、開朗起來。

  你還記得《贈汪倫》嗎?同學們齊——

  還記得《靜夜思》嗎?

  還記得《望廬山瀑布》嗎?

  李白啊李白,我們都在懷念你,你並不孤獨!

  讓我們再來齊誦這首詩《獨坐敬亭山》。

  六、作業: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相看

  獨←——————→敬

  坐←——————→亭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語。

  2、會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會透過看註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教學重點:

  重點品味詩句,背誦古詩,積累語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知識連結: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是李白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遊安徽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詩人透過對敬亭山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一、匯入

  師:同學們知道李白嗎?(知道)那你能給我們來介紹一下李白嗎?(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的偉大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音律和諧多變。開創了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被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李杜”。)

  師:李白的詩我們已經學過不少了,誰來背一首?根據學生的背誦相機點撥。《望廬山瀑布》——寄情山水的詩人。《靜夜思》——鄉愁滿懷的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重情誼、珍友誼的李白

  二、學習生字詞

  1、同學們都預習的很認真,看來字詞關是攔不住大家了。螢幕上的8個詞語如果你都認識,就給老師一個自信的笑容。那就開火車吧。

  2、是不是老師隨便指哪一個詞語都難不倒四年級一班的同學們啊?打亂順序讀。

  3、強調“敬亭山”------敬亭山在哪裡?(江南,安徽)

  強調“兩不厭”------註釋中如何解釋“厭”,那麼不厭是什麼意思?“兩不厭”又怎樣解釋?

  強調“孤雲”------孤雲是多少白雲?只有一朵。白雲的夥伴呢?早就走了,這是最後一朵,也將要“獨去閒”了。悠閒自在的飄走了。

  4、出示:“盡”在字典裡的三種解釋,全部;完了,沒有了;用了很大的力氣。“高飛盡”裡面你怎樣理解“盡”字的意思?“高飛盡”又怎樣解釋?“眾鳥高飛盡”呢?

  三、理解詩句,體會感情

  (一)從題目上感悟

  師:知道敬亭山在哪兒嗎?(生答)

  師:我們透過預習已經知道了。敬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大詩人李白一生七次到過宣州,多次登臨過敬亭山。在李白之後,白居易、杜牧、蘇東坡等等這些大詩人也都先後去過,並且在那裡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所以敬亭山後來被稱為“江南詩山”。好,誰再來讀題目?注意敬亭山前面還有“獨坐”兩個字。(生讀)

  3、李白來到敬亭山下,坐下來欣賞對面山上的美景。有知心朋友陪伴嗎?有隻可愛的小鳥陪伴也行啊,有一朵白雲相伴也很悠閒啊!(生回答,都沒有並說說從哪句詩裡知道的。)

  4、沒有夥伴,你覺得李白是怎樣的心情?板書:獨。

  5獨坐敬亭山的意思是( )學生填空,理解題目的意思。

  6、誰願意來當一次小演員,把自己變成李白,讀一讀自己的這首詩的題目。

  7、知道孤獨憂傷的語氣要低沉,緩慢。練習朗讀題目。

  8、李白為什麼會孤獨,會憂傷呢?一起來了解一下李白當時的處境,寫作的背景。

  (二)細讀詩文,理解含義

  1、課件出示全文。讓我們繼續穿越時空,以李白的身份,讀讀自己寫的這首詩。還要注意用上李白的語氣啊。

  2、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李白很孤獨?(重點理解高飛盡,獨去閒,第一句詩的含義。)

  3、寂靜的山上沒有一隻鳥,沒有一片雲,此時此刻有誰願意懂李白的心,留下來陪陪他呢?(敬亭山)

  4、李白的眼裡有鳥嗎?有白雲嗎?只有什麼?

  5、李白看著敬亭山,敬亭山也同樣看著李白。孤獨的山看著孤獨的人,孤獨的人看著孤獨的山,-----相看兩不厭,怎麼看也看不夠。所以說--------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6、此時李白深情的看著敬亭山,輕輕的說:“ ”

  敬亭山也深情的看著李白,輕輕的說:“ ”

  把要說的話寫在課本的空白處。(強調學習方法:讀書時,邊讀邊想,邊想邊記,這是學習的好方法。)

  7、學生彙報之後,老師引讀。

  此時此刻,李白相對敬亭山說:“連白雲和小鳥都不喜歡我了,只有你願意留下來陪我。我們倆真是------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李白還想對敬亭山說:“我們兩個孤獨的好朋友在這麼清靜的地方,真是------”

  敬亭山也想對李白說:“ ”

  8、李白願意把敬亭山當做自己的好朋友來傾訴心裡的話,我們可以體會到李白對敬亭山的什麼性情?(板書:寄情山水)

  9讓我們再一次以李白的身份讀課文,看自己是不是已經理解了每一句詩的含義。出示詩句含義。讀讀記記。

  10、指導背誦。

  四、回顧總結

  說一說這節課的學習有了哪些收穫?

  五、作業小超市

  1、練習背誦並默寫《獨坐敬亭山》。

  2、熟練朗讀《望洞庭》和《憶江南》。

  3、蒐集一些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17課的一首古詩。詩中寫了許多鳥高高的飛走了,單獨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雲彩,也悠閒的越飛越遠。只有作者和敬亭山兩個怎麼看也不厭倦。選編的意圖一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二是激發對古詩的喜愛,並在背誦中陶冶愛美的情趣。

  二、 學情分析

  根據三年級的學生的知識結構及課程標準對古詩教學的要求,應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多讀,透過讀去感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理解詞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並與同學交流、討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及合作能力。根據詩的描述進行想象,在腦海裡浮現畫面。在這些環節中,學生可能對古詩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師點撥,因為詩人寫詩的心境生無法理解,這需要師適當介紹詩人當時的背景,朗讀方面可能沒真正把詩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時有的學困生被冷落,教師重要的是要生透過反覆讀,想象畫面,體會意境,弄懂古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苦悶的心情。

  三、 學習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會生字“亭”,理解詩中詞語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並背誦古詩。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理解感悟詩的過程中,能透過想象和朗讀,瞭解古詩意思。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感悟古詩內容,意境,體會詩人感情。

  四、課前準備

  1、事先佈置學生收集有關李白的資料。

  2、多媒體課件。

  3、古箏音樂。

  五、教學流程

  (一)匯入課題,揭題。

  1、在本單元的口語交際課上,同學們學會了請教,知道請教可以增長自己知識和才幹,還可以培養自己的勤學好問的品質。今天,老師想向同學們請教一個問題:有誰知道李白是怎樣的一個人嗎?誰來告訴大家?你又是怎樣瞭解的? 2、揭題:是啊,李白一生寫了很多詩,今天我們再學習他的一首詩:獨坐敬亭山。 3、解題:“獨坐”是什麼意思?題目是什麼意思?齊讀課題設計的意圖:從上一課的“請教”知識自然過渡到新課上,並同時營造了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讓生的的思維調動起來,使他們積極投入學習中。

  (二)初讀,識字,引入意境。

  1、學習生字。播放課件:(字理識字)“亭字”的讀音注意什麼?亭是什麼樣的(頂尖,角飛翹下面有柱子。)怎樣記“亭”字?(簡筆畫畫亭的樣子)“亭”字的一點象亭尖,口字象亭尖下面的部分,飛起的角象禿寶蓋,所以寫寬些,丁字象亭簷及柱子。請同學們在生字表下照著寫一遍。

  1、聽音朗讀,初識古詩。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1)把詩讀通讀順。

  (2)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同桌讀。設計意圖:在教育改革過後的今天,我們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忽視了基礎教育,我們在困惑、反思的今天,我們才意識到語文教學應該紮實抓好字、詞。所以設計了比較形象的字理識字,並讓學生寫好字。採用多種方式的讀也體現了生的自主學習。

  (三)再讀,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詩,看有哪些詞不理解的,可以透過看註釋或者查字典解決,也可以和同桌交流討論,理解。

  2、集體交流詞的意思。(“眾鳥”許多鳥;“高飛盡”都高高的飛走了;“孤雲”孤單的雲;“獨”獨自;“閒”悠閒;“相看”互相看;“不厭”不滿足;)

  3、小組討論交流詩句的理解。

  4、全班交流對詩句的理解。

  5、這首詩描寫了那些景物?(鳥飛盡,雲飄走了,孤山。)給人什麼樣的感覺?(淒涼)詩人的心情怎樣?(孤單寂寞)結合版書: 鳥飛盡 雲獨閒 孤單寂寞 山相對課件介紹背景:李白少年時就博覽群書,以才聞名天下,很有文采。他寫這首詩時正被權貴迫害,長期流落他鄉,飽嘗了人間辛酸,世態的炎涼。

  6、如果你是李白,遇到這樣的處境,你會怎麼想?設計意圖:設計讓學生自讀自悟,不理解的與同學交流,討論,目的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重視學生的合作參與,讓每一位學生有效參與。適時補充李白不得志的材料、設計假如你是李白,你會怎麼想?是尋找學生與文字的撞擊點,引起學生共鳴。因為李白距離學生久遠,他們無法理解詩人當時心情,引導他們進行說話,也加強了語言的訓練,使語言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了昇華。

  (四)朗讀,背誦。

  1、詩人如此心情讀的時候該怎樣去讀?請你把自己當做李白來誦讀古詩。(課件出示圖,看圖朗讀)

  2、配樂朗讀朗讀。

  3、指名讀。

  4、學生齊讀。

  5、背誦。

  (五)擴充套件。

  1、閉上眼睛聽配樂誦讀,邊聽邊想象詩的畫面。

  2、把自己想象到的畫於課本上這首詩的空白處,可畫前一句的情景,也可畫後兩句的情景,也可全畫。

  3、交流。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主要也是引起生與文字語言的撞擊,重要是培養生的想象能力,給詩配畫一環節也體現了“尊重個性,面向全體”的設計理念,讓學生把自己想象的的情景透過畫表現出來,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得到提升,還促進了他們的動手能力的發展。

  板書設計:

  獨坐敬亭山 鳥飛盡 雲獨閒 孤獨寂寞 山相對

獨坐敬亭山教案 篇4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激趣匯入

  導語: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詩聖、詩仙)

  揭題。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釋題,簡介背景

  讀題,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過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交流詩意。

  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透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