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適度人口論與宏觀決策選擇》教案

《全方位適度人口論與宏觀決策選擇》教案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全方位適度人口論與宏觀決策選擇》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目標:

  1、認識非連續文字的特點,提高從非連續文字獲取資訊的能力。

  2、宏觀把握全文的基本思路,把握作者提出的“全方位適度人口論”基本觀點。

  3、學會對文字文字和圖表文字進行對照閱讀,分析解讀分析圖表所傳送的豐富資訊。

  教學重點:

  學會閱讀連續文字,透過思考、篩選、分析、綜合,在圖表中獲取有效資訊。

  教學難點:

  運用簡明的語言從圖表中分析概括出基本觀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語文無所不在,能解讀圖表,瞭解其思想內涵是一種語文能力。心理學家吉布森和利文在1975年就提出“閱讀就是從課文中提取意義的過程”,面對“課文”內涵的界定,既包括印刷文字,也包括圖畫、圖解、圖表、插圖等等其他閱讀材料。圖表作為一種資訊傳載形式,它與文字一樣傳達著豐富的內容,具有簡明直觀、概括性強、知識覆蓋面廣、涉及學科多、易於比較等特點。今天就來閱讀我國人口學家田雪原的一篇非連續文字《全方位適度人口論與宏觀決策選擇》。

  二、介紹審讀圖表的注意點。

  一讀標題。標題往往是對整個圖表內容的概括,反映了圖表的主題。因此標題對我們解讀圖表起到了提示、指向作用。

  二讀圖表。圖表是得出結論或反映問題的主要依據。在審讀圖表時,要特別重檢視形及資料變化。圖形和資料的變化往往說明了某項問題,而這可能正是這個材料的重要之處,這也是得到結論的源頭。我們可對圖表中的圖形和資料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在比較中發現變化,發現差距,發現問題,從而得出結論。

  三讀解析。配合圖表而出現的解釋分析可以幫助讀者有效地把握圖表所要傳達出的重要資訊。

  三、解題。

  本文的作者田雪原在“適度人口”、“經濟適度人口”、“實力適度人口”等人口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全方位適度人口論”,闡述了當今世界和中國人口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基本觀點

  四、閱讀文字,整體感知,理清全文思路。

  第一部分(1節):總說,闡述作者自己的“全方位適度人口論”理論及人口的質量;調整人口的結構。

  第二部分(2-6節):分說,繼續控制人口數量的增長。其中第6節闡述了有效控制人口數量增長需要解決好的幾個問題:一是合理確定人口控制目標;二是要有合理的政策;三是要積極探尋人口控制機制的轉變。

  第三部分(7-9節):分說,作者提出要從身體素質的提高和人口文化教育素質的提高兩方面來提高人口質量。

  第四部分(10-14節):分說,調整人口結構。作者提出要透過對人口年齡結構、城鄉結構和地區分佈結構的調整,使我國人口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五、閱讀全文,篩選作者提出的中國人口可持續戰略的基本觀點,完成可後“閱讀與探討”第1題表格。

  六、研讀文字,審讀圖表。

  (一)閱讀圖2,完成下列問題。

  1、用文字形式描述1950-20xx年中國總(和)生育率變動規律。

  明確:中國總(和)生育率在20世紀50年代前期和60年代後期處於高位狀態,1960年前後處於低谷,從1970年以後逐年降低。

  2、結合文中資訊和自己的知識背景,對20世紀60年代初期中國生育率變化曲線作出合理的解釋。

  明確:1960年前後,由於三年自然災害和躍進運動的影響,國民經濟受到重創,中國總(和)生育率也受到影響,呈急劇下降的趨勢;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60年代中後期,中國迎來了又一個生育高峰期,總(和)生育率處於高位狀態。

  (二)閱讀圖3,完成下列問題。

  1、用文字形式表述聯合國高位預測20xx-2150年中國人口變動情況。

  明確:變動情況為由20xx年的12.78億增加到20xx年的15億,20xx年的17億,20xx年的18億,2100年的21億,2125年的.超過24億,2150年的29億。

  2、將圖3與圖1對比,概要回答與世界人口增長預測相比,中國人口增長有什麼特點?

  明確:透過對比,可以看出中國人口的低位、中位及高位三條增長曲線基本上與世界人口增長曲線相吻合,且增長趨勢弱於世界人口增長。儘管如此,即使按照低位增長預測來看,21世紀40年代中國人口總數達到15-16億實現零增長時,仍將比現在增加2億。

  (三)閱讀圖4至圖8,完成下列問題。

  1、觀察60歲以上年齡組結構變化情況,看看你能發現什麼特點?

  明確:

  60歲以上年齡組結構呈現以下特點:

  (1)60歲以上人口總數逐年增多。

  (2)65歲、70歲、75歲、80歲以上人數逐年呈顯著增長,老齡人口各個年齡段人數逐步趨向均衡。

  (3)老齡人口中女性人數多於男性。

  (4)到20xx年80歲以上的女性成為個年齡段中人數最多的一個群體。

  2、這種結構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明確:這種結構變化說明了:目前,中國人口年齡結構開始步入老年型,隨著老年人口的進一步增加,老年人口的結構變化,一方面是實現計劃生育政策,實現人口零增長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階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社會發展面臨嚴峻的挑戰。

  (四)閱讀圖9、圖10,完成下列問題。

  1、如果用文字形式將圖9、圖10的內容表達出來,表達效果會有什麼不同?

  明確:用文字形式表述就缺乏直觀性。

  2、能否用其他的圖表形式更直觀、簡潔地表述這些內容?

  明確:還可以用柱狀形圖或表格等形式來更直觀、簡潔地表達這些內容,且概括性強,易於比較。

  3、這兩幅圖分別直觀地描述了,1999年我國西、中、東部地區人口及土地面積所佔比例,透過對比分析,你認為西部開發應該更注重什麼?西部人口地區分佈持續發展的核心是什麼?

  明確:

  (1)西部開發不需要大量增加人口的數量,需要的是提高人口的質量,重在人力資本的積累。

  (2)西部人口地區分佈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創新機制;發展科教,吸引並留住人才。

  七、總結。

  本文作者提出了“全方位適度人口論”,作者突破傳統的人口數量界限,認為“相對於一定歷史條件下的資源、環境、經濟和社會發展來說,如果人口的數量是適當的;質量是穩步提高的,結構是比較合理的,就是能夠促進人口與其他發展因素協調發展的人口”。作者還對中國人口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分析。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