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教案合集8篇
蝙蝠和雷達教案合集8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蝙蝠和雷達教案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3蒐集並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或抄寫有生字新詞的小黑板。
2教師蒐集有關仿生學的圖文資料,準備蝙蝠圖片、雷達圖片。
第一課時
預習探究
1以圖為媒,引入新課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瞭解。
蝙蝠是一種動物,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絡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新課文《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
2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①自由朗讀課文兩遍,難讀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②兩人一組輪流讀課文,互相認讀生字詞。
③出示寫有生字詞的小黑板,指名開火車從讀生字詞,提示學生注意形聲字和“蝙、熒”等字的讀音。
合作交流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說,教師根據說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絡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品讀體驗:
①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關聯詞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說明了什麼;文中提出什麼疑問?請讀出疑問的語氣。
③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表中加黑部分為需填寫的內容,答案供參考,只要學生抓住要點即可,語言是否簡潔不做重點強調)
試驗順序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第一次把蝙蝠眼睛蒙上,讓它在拉有許多繩子繫有鈴鐺的屋子裡飛。鈴鐺一個也沒響,繩子一根也碰著。蝙蝠夜間飛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巴封住。蝙蝠到處亂撞,鋃鐺響個不停。
③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與表格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1.聽寫本課生詞。自我批改,錯的訂正一遍。
2.指名說一說課文大意後引入新課:這節課我們重點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以及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絡。
二、繼續學習新課
1.自由讀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問題。
2.以演促讀,理解蝙蝠探路的辦法,指三名同學表演,一生當“蝙蝠”,一生當“嘴裡發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3.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絡。
請用圖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達探測
4填空,看圖說一說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絡。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鞏固延伸
1默讀全文,說說你從本文中受到什麼啟示?適當交流“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明。”
2閱讀文後“資料袋”,教師出示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充相關文字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與探究興趣。
3佈置學生課外蒐集關於仿生學的資料,有興趣的話,結合綜合性學習,設計小發明並動手.
板書:蝙蝠和雷達
耳朵雷達
蝙蝠飛機
教學反思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科普說明文。課文層次清楚,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提出飛機為何能在夜間安全飛行這一問題;三次特殊的實驗;受蝙蝠的啟示製造出了雷達。教學要點是讓學生弄清蝙蝠的嘴和耳朵的作用,初步瞭解蝙蝠探路的方法,以及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關係。這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清朗、捕捉、飛蛾、蚊子、避開、敏銳、鈴鐺、蒼蠅、揭開、推進、障礙物、熒光屏、橫七豎八”等詞語。
2、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和要點,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3、蒐集並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
抓住課文重點詞句,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夠安全夜航。
教學難點:
理解蝙蝠飛行與飛機夜航之間的內在聯絡。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瞭解關聯詞“即使、也,”的作用,能用這個詞說說話。
2、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3、透過重點段落的合作交流學習,知道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入新課
(出示蝙蝠和飛機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它們嗎?請說一說你對它們的瞭解。
蝙蝠是一種動物,飛機上的雷達是一種探測裝置,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絡呢?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蝙蝠和雷達》。(板書課題,指導書寫:蝙蝠)
二、提出要求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同桌正音)
2、出示寫有生字詞的課件,指名讀生字詞,注意“蝙蝠、捕捉”等詞語的讀音。
(反思:先是點名讀生字詞,基本都讀正確。再是請一名學習困難的學生讀所有的生字詞,結果錯音多,不會讀的也有幾個。如:捕捉、避開、障礙物、熒光屏等。看來讓個別讀,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讀,才能真正掌握學生是否真的鞏固。字詞訓練要紮實,不能讓部分學生濫竽充數。)
三、默讀課文,歸納大意
1、課文主要講什麼?請大家默讀全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2、指名說,教師根據說的情況,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學是抓住課題聯絡課文歸納的,有的同學是把課文各部分意思連起來歸納的。
四、填表助學,自主閱讀
1、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關聯詞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說明了什麼;文中提出什麼疑問?請讀出疑問的語氣。
(反思:劃出關聯詞,大部分學生不困難。用上關聯詞說一句話,舉手的就寥寥無幾,是學生沒有理解這個詞怎麼用,還是他們的思維惰性?出現的問題有:只用上了前半個詞忘了後半個,或是語句不簡潔,前後不通順。但兩名學生非常好,用上關聯詞說出了課文的內容:即使不蝙蝠的耳朵塞上,它也能在晚上飛行。飛機即使在晚上飛行,也能安全地到達目的地。)
2、默讀四、五、六自然段,填寫下表。
試驗
方法
結果
證明的問題
3、交流:先在小組,再在班上交流填寫表格的情況。
試驗
方法
結果
證明的問題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鈴鐺沒響
夜間飛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鈴鐺響個不停
夜間飛行
靠的是嘴
和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上
鈴鐺響個不停
夜間飛行
靠的是耳朵
4、讀讀課文,同桌互相看圖表,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再指名上臺介紹。
5、小結:
a.出示句子“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秘密”,說說從句子中體會到什麼?(感悟“反覆、終於”)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雷達與蝙蝠有什麼聯絡?下節課我們再來閱讀探究這些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透過複習與進一步朗讀,掌握課文的大意。
2、理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激發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3、蒐集並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指名說一說課文大意後引入新課:這節課我們重點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的,以及雷達與蝙蝠之間的聯絡。
二、合作閱讀,突破重難點
1、自由讀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問題。
2、以演促讀,理解蝙蝠探路的辦法。
指三名同學表演,一生當“蝙蝠”,一生當“蝙蝠嘴裡發出的超聲波”,一生當障礙物。
3、以畫促讀,理解蝙蝠探路與雷達之間的聯絡。
a.請用圖表示蝙蝠幅探路和雷達探測。
b.填空,看圖說一說雷達和蝙蝠之間的聯絡。
飛機上的雷達就像是騙幅的(耳朵)。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是蝙蝠的(超聲波)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三、小結全文,延伸拓展
1、默讀全文,說說你從本文中受到什麼啟示?適當交流“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明。”
2、閱讀文後“資料袋”,教師出示有關仿生學的圖片,補充相關文字資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閱讀與探究興趣。
3、填空題:
(1)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發明了________,用它來________。
(2)我知道________的發明,用它來________,是從________得到啟示的。
(3)我覺得還可以從________得到啟示,來發明________,用它來________。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3
一、教材簡析
《蝙蝠和雷達》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八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主要講科學家透過反覆試驗,揭開了蝙蝠能在夜間飛行的原因,並從中受到啟發,給飛機裝上雷達,解決了飛機在夜間安全飛行的問題。文章敘述思路清晰,邏輯性強,激發了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文章用詞的準確性,在語言文字上有實實在在的收穫。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為了落實新課程要求,尊重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切實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我將本課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精讀課文,瞭解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
2、能用“即使……也……”“不是……是……”練習說話。透過譴詞造句,讓學生在語文基本功上有所提升。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人們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夠在夜裡安全飛行”。透過學習,讓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難點是“蝙蝠利用超聲波探路和飛機利用雷達導航”。
三、說教法與學法
為了抓重點、破難點,我採用了這樣的教法:藉助多媒體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積極採用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我在教法中滲透的學法是,讓學生參與語文的實踐活動,親身體驗語言,感受語言,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
四、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直觀形象的課件,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清楚的感觀認識。
(二)圍繞中心句讓學生質疑、解疑、合作、探究。
1、圍繞中心句提出問題。
2、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去探究科學家進行的'三次不同的試驗。
3、抓住重點詞“配合起來”展開教學。不僅讓學生透過學習理解意思,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品詞析句的過程中體會科學家用詞的嚴謹、準確,認識到在以後的讀書、寫作過程中“準確用詞”的重要性。
4、抓住重點段落進行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課堂,所以我在結束新課時,讓學生查閱、收集更多關於仿生學的資料。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節課重點內容的縮影,教育部課改專家余文森教授認為:“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沉澱下來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邊總結學生髮言,邊板書的方式記錄板書。中間的板書體現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要點的把握,而右的副板書則體現了本節課學生質疑、解疑的過程。同時,大膽地鼓勵學生創意板書,發揮他們的想象。這樣簡潔生動、形象直觀的板書就形成了。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5個生字。理解“啟示、證明”等詞語的意思。正確區分近義詞“敏銳、靈敏”。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說說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絡。
3.繼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透過各種途徑查閱有關資料。
4.瞭解飛機靠雷達在夜間飛行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受到的啟示,知道事物之間有著普遍聯絡,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科學家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夠安全夜航。
教學難點:蝙蝠飛行與飛機夜航之間的內在聯絡。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從百科全書、詞典辭海、網際網路絡等各種途徑查閱、收集有關蝙蝠、雷達的資訊資料。
課 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揭示課題。
1.出示“蝙蝠”圖,板書:蝙蝠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瞭解的有關蝙蝠資料。
2.出示“雷達”圖,板書:雷達。
請學生介紹自己課前瞭解的有關雷達資料。
3.板書,齊讀課題。
師:這兩者毫不相干,課題卻用“和”字連線。這是為什麼呢?學習課文後,我們就明白了。
二、自學課文,整體感知。
1.提出自學要求:
(1)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說一說: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些什麼?
(3)想一想:你有什麼問題?
2.小組交流學習。
3.集體彙報學習成果。
(1)字詞學習
重點指導“辨析組詞”:摹 幕 墓 暮 慕
(2)開火車分節朗讀課文,注意字字音準,句句通順。
(3)說說你知道了些什麼。
(學生的回答是多方面的,師注意適當點評,引出重點;同時進行語言規範表達的訓練。
(4)提出不懂的問題。
(可能有關於試驗方面;關於研究方面;關於仿生學方面;關於語言文字方面等等。師對學生的問題歸類,簡單的問題當場予以解決,有的則留待深入學習課文時解決。)
第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深入學習,突破難點。
1.瞭解三次不同的試驗,理解“證明”一詞並運用說話。
(1)指讀有關句子,理解“證明”一詞意思。(用可靠的事實來表明結論的真實性。)
(2)三次試驗怎樣進行的?證明什麼結論?輕讀課文相關小節,完成表格。
試驗次數試驗方法試驗結果試驗結論
(3)根據三次試驗內容,分別用“證明”一詞說一句話。
2.學習科學家反覆研究的內容,理解蝙蝠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原理,並進行說話訓練。
(1)讀讀課文有關內容,邊讀邊思考,動手畫畫蝙蝠探路示意圖。
(2)看著示意圖,練習說話: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經過。
3.學習科學家發明雷達的內容,理解雷達在飛機夜航中的作用,並進行說話訓練。
(1)讀讀課文,用文具擺擺雷達使飛機安全夜航的示意圖。
(2)看著示意圖,練習說話:雷達使飛機安全夜航的過程。
4.理解並說說蝙蝠和雷達之間的科學聯絡。
(1)小組討論,給句式:
雷達的 ( ) 相當於蝙蝠的 ( )。
雷達的 ( ) 相當於蝙蝠的 ( )。
雷達的 ( ) 相當於蝙蝠的 ( )。
(2)默讀課文,思考: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麼科學關係?用“因為……又因為……所以”練習說說它們的科學聯絡及其依據。
小結:科學家從蝙蝠探路的試驗和研究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這就是蝙蝠與雷達的聯絡,所以課題要用“和”來連線。
二、課後質疑,總結全文。
學了課文,你們還有什麼問題?
三、課後拓展。
1.初瞭解“仿生學”。
2.語言直播廳:你還知道哪些東西是受到動物的一些特點的啟發而發明的?查閱有關資料,然後向同學介紹。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弄清飛機夜裡安全飛行與蝙蝠飛行的聯絡。
2、練習給課文分段。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練習用“終於”“清楚”造句。
4、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飛機夜晚安全飛行和蝙蝠飛行之間有什麼聯絡。
【教學建議】
1、課前可以佈置學生蒐集有關仿生學的課外資料,製作資料卡片。
2、以下教學思路供參考:
教學時,要以教學過程的最佳化來達到教學效果的優質。一是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要讓學生充分自讀,達到正確、流利朗讀,不懂的詞語初步自學理解,能大致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是精讀,深入體會課文內容。著力明確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受到啟示的,以及飛機夜間安全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三是練說,積累運用語言。引導學生對照圖,自己組織語言,說清楚蝙蝠探路的秘密和雷達的工作原理。四是拓展,激發閱讀與探究興趣。可以交流課前蒐集的資訊資料,也可適當交流課後的“小泡泡”中的要求──“我也要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設計一個小發明”,佈置閱讀關於仿生學的科普讀物。
【板書設計】
試驗順序試驗方式試驗結果試驗結論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新思路效果反思
一、揭示課題。
蝙蝠是什麼?你見過嗎?你見過雷達嗎?簡介蝙蝠、雷達。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學生做答
二、按要求讀課文。
1、提出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邊讀邊想,看看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飛行的,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與雷達之間的聯絡的,分別做上記號。
2、教師巡視。
學生按要求默讀課文 三、根據提出的要求進行討論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飛行的?(三、四、五、六)
⑴ 蝙蝠飛行有什麼特點?課文有哪幾個句子最能說明蝙蝠飛行的這個特點?
⑵ 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做了幾次試驗?每次試驗是怎麼做的?
⑶ 這三次試驗有什麼相同之處?有什麼不同之處?
⑷ 這三次試驗證明了什麼?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三次試驗為什麼能證明這一點?
⑸ 蝙蝠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把句子找出來讀一讀。
2、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蝙蝠和雷達之間的聯絡的?(二、七)
⑴ 指名讀第七自然段。
⑵ 為什麼說給飛機裝上雷達是“摹仿蝙蝠探路的辦法”?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如果把課文分成三段,應該怎麼分?為什麼這樣分? 學生討論提出問題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新思路效果反思
一、練習朗讀全文 朗讀課文
二、聯絡全文,說說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
我們要學習科學家這種善於發現問題、善於研究問題、善於從事物中受到啟示為人類造福的科學精神。 先根據自己的體會理解說,再按課文的敘述順序,有條理地完整地說一說。
三、練習造句。 出示句子
1、讀讀句子。
2、口頭練習用“終於”“清楚”造句。
3、書面造句。
四、抄寫讀讀寫寫中的詞語2遍。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6
計算機,尤其是多媒體計算機正日益介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並逐步改善人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引發了人類生活中的一場深刻變革,表現在思想觀念、技術手段、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對教育而言,要把改革引向深入,教育手段必須現代化,也就是說,運用多媒體技術是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中一次意義重大,又必不可少的艱鉅任務。
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促使學生手腦並用,思維集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力地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的運用和提高。計算機的互動性,更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穫,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介紹仿生學知識的常識性課文。理解“人們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使飛機能夠在夜裡安全飛行”是本課的教學重點。“蝙蝠利用超聲波探路和飛機利用雷達導航”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對於這些學生沒有感性認識的事物,光靠口頭講解顯然無濟於事,而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則能幫助學生從直觀的畫面上認識、接觸、理解事物,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解決學習中的重點、難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常識性課文,一般語言比較枯燥、平淡,教學方法不當,往往難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而使學習效率大打折扣。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則使這一尷尬得以解決。在出示《蝙蝠和雷達》這一課題前,我先創設了情境:漆黑的夜晚,一架銀灰色的飛機亮著一紅一綠兩盞燈,伴著轟轟聲,由遠而近,劃破長空。鮮豔的色彩,強烈的音響,動感的畫面,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了。這時,我及時提出疑問:飛機為什麼能在夜間安全飛行呢?以此,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多媒體螢幕又分別演示了靜態、動態的蝙蝠、雷達,使學生對這兩個互不相干事物有了清晰的認識,併產生疑問:蝙蝠和雷達有什麼關係呢?此時,我出示課題《蝙蝠和雷達》,由於有了前面的教學輔墊,學生對課文到底寫了什麼,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此時,學生學習課文,已到了最佳時機,而這樣好的開端,如果沒有多媒體課件的參與,顯然是不可能的。
二、直觀演示、解決難點
一百多年前,科學家做的三次試驗,是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秘密,解決飛機夜航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這一教學難點的關鍵。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把原來抽象難懂的試驗過程,一步一步清晰地、有條理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第一次蒙上蝙蝠的眼睛,第二次塞上蝙蝠的耳朵,第三次封住蝙蝠的嘴,結果第一次蝙蝠飛了幾個鐘頭,鈴鐺一個也沒響,而第二、三次的結果都是蝙蝠到處亂飛,繩子上的鈴鐺響個不停。動感的畫面,直觀形象的演示,學生自然而然地推斷出: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這一環節的教學,如果仍沿用舊的教學方法,透過教師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講解,只會使學生越聽越糊塗,教學效果也未必令人滿意。而多媒體課件,介面的友好性,反饋的及時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得興致盎然,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三、人機互動
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關係呢?解決好這個難點問題,計算機的人機互動,充分發揮了它的優勢。
由於學生已經弄懂了蝙蝠夜飛的秘密,所以學生可以在計算機上透過鍵盤操作,畫出示意圖。
科學家摹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給飛機裝上了雷達。那麼,根據蝙蝠飛行示意圖,學生完全可以根據課文的介紹,畫出雷達工作原理圖。這時,學生靈活的雙手在鍵盤上跳動,而老師則透過網路,隨機調取任何一位學生的示意圖,進行個別指導,及時瞭解學生對難點問題的理解。當學生正確畫出雷達工作示意圖時,螢幕上還會出現一個圓圓的笑臉,誇它“真棒!”這時,笑意寫在孩子們的臉上,他們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把蝙蝠利用超聲波探路的示意圖和飛機利用雷達導航的示意圖,合在一起,蝙蝠和雷達的關係就一目瞭然了。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學習,課文的重點、難點,都迎刃而解。
《蝙蝠與雷達》一課,有效的運用了多媒體課件,教學效果很好。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課堂氣氛活躍,視野的擴大,動畫、影象、聲音等媒體的參與減少了學生學習的難度,加強了學生從形象到抽象的有效遷移,使學生在觀察、想象、語言、思維等方面獲得有效的訓練,從而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7
《蝙蝠和雷達》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七冊的第十八課。這是一篇講述科學常識的課文,主要講科學家為了揭開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經過反覆實驗和研究,證明蝙蝠夜間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飛行的。飛機靠雷達夜間飛行是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
從平時學生的學習情況瞭解到學生對這類科普性文章較感興趣,但理解時不夠深刻,有些學生的熱情也慢慢冷卻。如何激情,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我的方法是藉助多媒體創設各種情境;如“野人與現代人的較量”、“小神龍俱樂部”等來激發學生興趣。採用蝙蝠與雷達探路的動畫來簡化學生理解上的難題,使他們有興趣,並能學好這篇課文。
教學要求:
1、幫助學生認識、掌握本課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讀懂課文。
2、瞭解飛機夜間安全飛行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的,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了解飛機夜航與蝙蝠飛行之間的聯絡。指導學生藉助字詞典或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語。
教學準備:
演試蝙蝠探路和雷達導航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進度:
第2課時
課時安排:
理解詞句,突破重點,瞭解飛機夜航與蝙蝠飛行之間的聯絡。以及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幫助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瞭解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一些事物。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蝙蝠和雷達》一課主要講了什麼?
(科學家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給飛機裝上雷達,保證飛機夜航的安全。)
過渡語:蝙蝠在晚上無論怎麼飛,都不會撞上其他東西?這到底是為什麼呢?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一百多年來科學家做了無數次試驗,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4-5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完成下面填空。(電腦出示表格)
試驗次數 試驗方法 試驗結果 探路工具
第一次 矇住眼睛 鈴鐺一個也沒響 不是眼睛
第二次 塞上耳朵 鈴鐺響個不停 跟耳朵有關
第三次 封住嘴 鈴鐺響個不停 跟嘴有關
二、教學第4、5自然段
1、學生帶問題自學,小組討論完成填空。
2、指名學生口述,完成板書。(全班交流)
3、齊讀這兩自然段,再次感受三次實驗過程。
4、立即播放科學家三次試驗的錄影,加深鞏固。
過渡語:那麼經過這幾次試驗的結果,科學家得出了一個結論。誰能把課文中相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第五自然段最後一句)
電腦立既顯示另外一句去掉“配合起來”的句子進行比較。
a、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試驗證明,蝙蝠夜裡飛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提問:這兩句哪句好?為什麼?(用“如果…就…”或“因為…所以…”等句式說一說)
5、同桌討論回答,教師指導。
(蝙蝠探路時靠的是嘴和耳朵兩種器官一起發生作用。)
過渡語:那麼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樣配合起來探路的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6自然段把自己的理解用直觀示意圖畫出來。
三、教學第6自然段。
a、學生邊讀邊畫,教師巡迴指導。
b、學生交流畫圖情況,師生評議。
c、創設情境進行說話訓練。
(野人與現代人之較量,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品質。)
d、動畫演示蝙蝠探路的情景,鞏固理解。(電腦演示動畫)
(過渡語:原來是這樣啊! 蝙蝠可真聰明! 科學家又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的啟示用在飛機上的呢?請同學們運用“找、讀、填、說”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自學第7自然段。)
四、教學第7自然段。
1、帶問題讀第7自然段,找出描寫雷達探路的句子讀一讀。
2、電腦出示填空
3、學生交流,說說雷達是怎樣在夜間為飛機導航的。
完成填空 (電腦立既演示動畫,加深理解)
4、請同學們比較一下蝙蝠探路與雷達導航的異同,然後完成填空。
5、電腦出示填空:
雷達的天線就像蝙蝠的( );雷達發出的無線電波就像蝙蝠的( );雷達的熒光屏就像蝙蝠的( )。
五、擴充套件練習。
過渡語:人類的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你們透過自己的閱讀,還了解哪些創造發明也是人類從動物身上得到啟示的?
電腦創設情境 (“小神龍”俱樂部)
1、學生介紹,教師、學生隨堂確定。
2、學生回答,電腦設定四個常見的。讓學生以戰勝電腦為目標進行思考,達到預定目標。
六、總結
同學們,大家在學習語文時要做到課內外相結合,要多讀書多積累。只有這樣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識成為有用的社會棟樑。
蝙蝠和雷達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和“蝙蝠、橫七豎八”等詞。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解飛機夜間飛行與蝙蝠探路之間的聯絡。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樂於觀察和探究的興趣。
4.蒐集並能與同學交流有關仿生學的資料,提高資訊蒐集與處理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教育學生理解好蝙蝠在夜裡飛行的秘密是怎樣探索出來的。是如何發現了這個謎,又是如何解開這個謎的,科學家又如何仿生創造而為人類造福的。
2.教學難點
對蝙蝠利用超生波導飛,飛機的雷達導航的工作原理,只是文字表述,總是比較抽象,宜用電教手段,實施直觀教學,使抽象的原理講述變成直觀的形象演示。
教學準備:
蝙蝠、雷達的圖片,仿生學資料,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2.朗讀課文,能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出示蝙蝠和雷達的圖片)同學們,你們認識圖片上的事物嗎?是(蝙蝠和雷達)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情況?蝙蝠和雷達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事物,那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絡呢?我們一塊兒來學習11課。(生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
2.師檢測讀生字和課文的情況;特別強調注意“蝙、熒”的讀音;
3.自己默讀課文,試著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4.生反饋,並要求學生說出歸納的方法
5.師小結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可以用課題拓展法、也可用把各部分的意思相加的方法、還可以用抓住要點的方法。
三、生自主學習
1.請學生自讀第三自然段,找出關聯詞,說說從這個關聯詞懂得了什麼?文中有什麼疑問,請練習疑問句的讀法。
2.科學家做了幾次實驗?每次實驗的方式是怎樣的?結果如何?又得出了什麼結論呢?請自讀四、五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解決以上問題。你可以透過填表,也可以透過在書上作符號的形式找出答案。
3.生交流自讀情況。
4.請生上臺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揭開蝙蝠探路之謎的。
5.從“科學家經過反覆研究,終於揭開了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秘密”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從哪些詞體會到的?
是啊,科學家揭開蝙蝠能在夜裡飛行的秘密真不容易,費了不少功夫,那蝙蝠和雷達到底有什麼聯絡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