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與健康生活教案

呼吸與健康生活教案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吸與健康生活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瞭解人體的呼吸過程。

  2.知道運動對呼吸的影響。

  3.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探究人體奧秘的慾望。

  2.體會合作的意義。

  3.養成良好的呼吸習慣,意識到愛惜自己、珍惜生命。

  重點難點:

  瞭解人體的呼吸過程,培養學生定性觀察、推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計時器等。

  教學過程:

  聚焦

  憋氣活動

  憋氣一段時間後,你哪些地方有了不同的感受。

  是的,不呼吸我們會感受很難受,那麼我們吸進去的空氣究竟在我們體內經歷了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今天的內容

  《呼吸與健康生活》

  空氣歷險記

  1.提問

  空氣在我們人體內經歷了什麼,你瞭解嗎?

  2.媒體

  我們一起來觀看影片,瞭解呼吸的`過程。

  3.瞭解

  空氣看起來很乾淨,但實際上空氣中漂浮著許多灰塵和其他一些小東西。當你吸氣時,這些微塵透過鼻腔或口腔、氣管,最後進入肺。鼻腔裡面有細細的毛,可以過濾一些微塵,餘下的會被一種黏性物質粘住,這種物質叫做黏液。鼻腔或口腔、氣管內都有黏液。有時黏液粘住的灰塵太多了,你就會咳嗽或者打噴嚏,把它們排出體外。

  關於呼吸,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希望希望你注意哦:

  a.為什麼經常用嘴呼吸不好?

  經常用嘴呼吸,不僅使喉嚨幹痛,而且沒有鼻子的“過濾”系統和分辨能力,容易把病毒、細菌、灰塵吸入體內。

  b.為什麼挖鼻子不是好習慣?

  挖鼻子極易損傷鼻腔黏膜,造成炎症,甚至出血,這會嚴重影響鼻子的呼吸功能,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探索

  體驗

  現在請大家深呼吸一次,感受一下空氣在你體內的歷險經歷吧。

  空氣進入你的鼻子,被淨化了一些,再經過氣管又幹淨了一些,達到肺部,一部分氧氣透過肺泡進入血液,血液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透過肺泡排到肺部,然後隨著空氣一起經過氣管,透過鼻腔,排出體外。

  感受過空氣的歷險後,結合你自己的理解把空氣進入人體的路線寫下。請完成練習紙第一題填空。

  核對填空

  剛才講到吸進氧氣,撥出二氧化碳,這裡有人設計了一個實驗來驗證這種情況,我們一起來觀看。

  透過觀看實驗我們能感受到空氣的變化。科學家們還進行了精確地測量。給我們提供了一些資料,大家一起來觀看。

  瞭解了以上的知識後,我們再來體會一下我們身體在呼吸時的變化吧。

  活動一:觀察呼吸時身體的變化

  第一次,

  要求先感受平靜的呼吸,安靜的觀察自己的身前,感受自己身體的變化。時間20秒鐘

  我計時,

  你觀察。

  第二次,

  感受深呼吸,也安靜的觀察自己的身前,感受自己身體的變化。

  時間20秒鐘

  我計時,

  你觀察。

  好,接下來請說說你的觀察結果。

  你感覺兩種呼吸時身體的哪一部分差別最大?

  這是我們能直觀感受到的變化。我們可以用來記錄呼吸的次數。

  活動二

  那麼哪些活動會影響我們呼吸的次數呢?

  回答

  要比較,首先我們需要一個基礎資料作為標準,我們選取安靜狀態下每分鐘的呼吸次數作為比較的標準.所以我們需要先測量安靜狀態下每分鐘呼吸次數。現在我計時,你來計數。

  好,有了基礎資料,我們選幾個能在課堂上實施的活動來進行記錄。還是我計時,你計數。

  現在有了資料,我們可以來分析這些資料得出一些結論。

  研討

  小組展示資料。集體討論分析資料的情況。

  教學反思:

  我在設計時,考慮到呼吸器官在我們的身體裡,我們天天都離不開它們,卻又不能清楚地看見它們長什麼樣,對於學生來說,更是不容易瞭解。所以我注重了從學生自己的親身感受出發,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感覺和感受來認識自己的呼吸器官,透過自己的探究來證明呼吸器官的作用。

  首先,我安排了“憋氣”活動,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呼吸的重要性和感覺到胸悶,大體瞭解呼吸器官的位置。接下來,我有讓學生把手放在胸前和我一起做幾次完整的呼吸,再一次讓學生認識到呼吸時肺的擴張和收縮。這些對於學生認識呼吸器官很重要,是自己親身體會到的,學生就會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記憶自然也就更深刻。

  在區別嘴和鼻子那個屬於呼吸器官時,我還是讓學生分別用嘴和鼻子進行呼吸來比較和體驗它們的不同,我尊重學生的發現,我相信學生一定會透過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認識到鼻子屬於呼吸器官。在突破本課難點時,我啟發學生用四年級學過的有關氧氣和二氧化碳性質的知識來比較吸進和撥出氣體的不同,從而認識到肺的作用。但是實驗要求與步驟沒有講清楚,使學生在不是很清楚的情況下做實驗,浪費時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