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第二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學目標】
1、嘗試利用酵母菌進行發酵作用,描述發酵作用的現象,推理總結髮酵作用的實質;
2、嘗試利用發酵作用製作食品,舉例說出發酵在食品製作中的作用,舉例說出其他細菌真菌在食品製作中的作用;
3、說明食品的腐敗原因和運用食品保鮮的一般方法;
4、舉例說明人類對其他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嘗試利用酵母菌進行發酵作用,描述發酵作用的現象,說明食品的腐敗原因和運用食品保鮮的一般方法。
2、難點:發酵作用的實質、舉例說明發酵在食品製作中的作用。
【課前準備】
1、有關發酵實驗錯誤操作的影片資料
2、適合飲料瓶口大小的打孔橡皮塞,插入玻璃導氣管;澄清石灰水
3、學生製作的發酵麵糰、米酒或其他發酵食品。
4、其他影片資料和圖片
【教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
教師:在學習本章前,同學們曾經進行了一次情感投票,大多數同學認為細菌和真菌對人類還是有很多用途的,那麼大家可否推薦幾種細菌和真菌,讓我們把他們的名字公佈在光榮榜上?
學生:踴躍提出各種細菌和真菌。
(二)主要教學過程:
教師:人類利用細菌和真菌做了很多事情。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先”,細菌真菌和食品的製作有很大關係。其中經常用到的是酵母菌。
學生:展示利用酵母菌發酵作用吹起的氣球。
教師:我看到大家的氣球都吹的很大呀,可是我的氣球怎麼吹不起來呢?一定是有什麼地方出錯誤了。幸好我把我的操作過程錄下來了,大家能幫助我找找錯誤嗎?
教師:(錄影)首先將酵母菌放在玻璃杯裡,倒入暖水瓶裡的開水。
學生:如果倒開水,酵母菌就燙死了。
教師:同學們說的對。其實實驗到這裡就是繼續做下去也沒有用了,但是後面的操作過程還有一些錯誤,讓我們繼續找一找吧。
(錄影)將只加了水的酵母菌倒入飲料瓶,開始套氣球。
學生:沒放糖。
教師:對,酵母菌的發酵作用需要糖作為營養物質。讓我們繼續找錯誤:
(錄影)將飲料瓶放在室外的`窗臺上(時值北京的冬天,冰還沒化呢)
學生:太冷了,凍冰了。
教師:對,發酵作用需要一定的溫度。所以老師的操作有三個錯誤,氣球肯定是吹不起來了。大家有沒有想過,把你們的氣球吹起來的是什麼氣體呢?
學生:(猜測)二氧化碳。
教師:我們能不能想辦法證明你的猜測呢?七年級時,我們曾經檢驗過自己撥出的二氧化碳的。
學生:用石灰水。
教師:請一位同學用手捏緊飲料瓶,將飲料瓶中的氣體透過玻璃管引匯出來,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學生:石灰水變渾濁了。
學生:瓶子裡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教師:發酵作用需要活的酵母菌、適宜的溫度和營養物質,產生了二氧化碳,我們是不是能夠推論出發酵作用其實就是酵母菌的什麼生理作用呢?
學生:呼吸作用。
教師:發酵作用除了產生二氧化碳,還產生了別的物質嗎?讓我們聞一聞。
學生:酒味。
教師:對。我們的飲料瓶是密封的,裡面氧氣充足嗎?
學生:不充足。
教師:酵母菌在氧氣不充足的情況下,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我們利用它的這個特性釀酒。有同學實驗過嗎?
學生:展示自己釀製的米酒和果酒。
教師: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酵母菌呼吸作用會產生什麼呢?
學生:展示添加了酵母菌的麵糰和沒有酵母菌的麵糰。
教師:麵糰為什麼鼓起一個個小泡泡?
學生:產生了二氧化碳。
教師:為什麼摸起來和不加酵母菌的麵糰不一樣?
學生:產生了水。
教師:對。在氧氣充足的情況下,酵母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我們用它的這種特性來製作鬆軟的饅頭、麵包、蛋糕和餅乾等。
教師:想想家裡的冰箱和櫥櫃,裡面還有哪些食品是細菌、真菌幫助我們製作的呢?
學生踴躍發言(教師配合出實物):酸奶、醋、醬油……
教師:我很喜歡吃的醬豆腐,也是由真菌幫助製造的。有人知道王致和醬豆腐的來歷嗎?
學生:清朝咸豐年間,有一個賣豆腐的叫王致和,家裡很窮。這天他豆腐沒賣完,他就把剩下的豆腐放在罈子裡,放了些鹽哪、花椒什麼的,打算泡一泡再撈出來晾成豆腐乾。可是後來有事出門忘記了,等回家想起來,趕緊過去掀開罈子,一股臭氣撲了出來。王致和想,壞了,這麼多東西全糟蹋了,這可賠大發了。可他又捨不得扔了,就伸手抓出了兩塊嚐了嚐。覺得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兒,還真好吃。他又把隔壁的幾位老街坊都請了過來一塊兒吃了起來,大夥兒都說味道不錯。王致和因做臭豆腐出了名,後來一傳十十傳百,連宮裡的慈禧太后也愛吃。於是王致和豆腐店的門匾上頭就刻上了個龍頭,這表示這家的東西是皇家享用的貢品。可是慈禧太后嫌“臭豆腐”這個名字太不雅,就給它起了個新名字叫“青方”。相對的,醬豆腐就被叫成“紅方”。
學生:我們去參觀過王致和腐乳廠,他們把一塊塊的豆腐坯子放在專門的接種室裡,呆幾天後,豆腐坯子上就長滿了黴菌,這種黴菌是專門培養的毛黴,很乾淨的。然後將長滿白毛的豆腐坯浸泡到醬汁裡入味,醬汁也是多種細菌和黴菌發酵成的,醬汁的紅色也是一種專門的紅曲黴形成的。
教師:我們為什麼要讓細菌和真菌幫我們製造食物呢?
學生:好吃!
教師:除了好吃以外,細菌和真菌可以改變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比如:牛奶是很有營養的,但是中國人有七成以上的成人喝牛奶反而不舒服,是因為中國人大多數都缺乏一種酶,所以消化不料牛奶裡的乳糖。乳酸桿菌能夠把乳糖變成分子比較小的乳酸,營養價值不僅沒有降低,而且更容易消化。
教師:有時細菌、真菌也會幫倒忙。這個蘋果還能吃嗎?
學生:不能,爛掉了。
教師:防止食物腐爛的方法都有哪些?你能舉個例子嗎?
學生:放冰箱裡——凍的肉和雞
學生:真空包裝——燒雞
學生:巴斯德消毒法——牛奶
學生:用鹽醃起來——鹹菜
學生:乾燥——脫水蔬菜……
教師:大家對細菌和真菌在食品製作、儲存中的作用都有了新的理解,那麼細菌和真菌在我們日常生活裡還有其他作用嗎?我們下節課繼續討論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