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會跳舞的小熊》含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會跳舞的小熊》含反思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優秀教案《會跳舞的小熊》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活動目標:

  1.透過操作活動,深入探究和了解光和影的關係。

  2.樂意參加製作和操作活動,感受成功的快樂。

  3.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活動準備:

  1.手電筒每人一隻。

  2.白紙每人一張,四肢伸開的小熊圖案,剪刀,膠水。

  活動過程:

  (一)透過回憶觀看皮影戲的過程,激發幼兒動手製作的興趣。

  1.我們上次看了皮影戲,你覺得有趣嗎?哪裡有趣?

  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2.老師今天又帶來了一隻會跳舞的小熊,你們看看它是怎樣跳舞的?

  教師向幼兒展示“會跳舞的小熊”。將小熊圖案貼上在一張白紙上,把四肢向上折起。用手電筒從白紙的另一面照過去,可以看到小熊四肢的'影子隨著光線的移動而搖擺,好象跳舞一樣。

  (二)引導幼兒討論“會跳舞的小熊”是怎樣製作的。

  1.怎樣才能讓你的小熊跳起舞呢?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

  2.幼兒進行操作。

  (三)幼兒製作,教師巡迴觀察。

  1.教師:你是怎樣製作的?你是怎樣讓小熊跳起舞的?

  2.教師注意觀察,引導有困難的幼兒向同伴學習,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鼓勵製作成功的幼兒向全體幼兒展示,並引導幼兒觀察其他幼兒是如何讓小熊跳起舞的。

  3.活動小結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在美工區裡可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讓其畫出他們喜歡的動物,然後剪下來。關鍵是要讓幼兒認識到,動物需要活動的身體部分不能貼上在紙上。

  活動反思:

  音樂是一門“聽”的藝術,要讓孩子們多聽,多感受,這樣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力才會增強。在我們的一日活動的多個環節,都可以用不同的音樂作背景,既可以營造氣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對音樂的感受力,何樂而不為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