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線統計圖》的優秀教案(精選5篇)

《折線統計圖》的優秀教案(精選5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折線統計圖》的優秀教案(精選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折線統計圖》的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在提供的表格中製作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2、讓學生體會統計與生活的緊密聯絡及作用,能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或預測,體會統計是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樂於參與統計活動,在活動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

  教學重點:

  掌握用簡單的折線統計圖表示資料的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標尺確定表示資料的點。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事先收集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例1

  2、分析統計表。談話:你能從這張統計表中瞭解到哪些資訊?

  3、揭示課題。教師邊出示統計圖邊說:為了更便於分析;後來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還將這些資料繪製成了一張統計圖

  談話:你知道這是一張什麼統計圖嗎?(預測學生能說到是折線統計圖,如果學生不知遭,可由教師揭示)

  教師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特徵,感悟優點。

  談話、剛才我們在統計表中瞭解的資訊在這張折線統計圖上都能找到嗎?(能)

  那他們為什麼還要將資料製成這樣的折線統計圖呢?(學生可能說到:容易分析張小楠身高的變化情況)

  原來如此,你還能從這張統計圖上一目瞭然地看到哪些資訊?(身高變化情況、各時間段內身高增長幅度)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追問;你能從圖上看出哪段時間身高增長得最快哪段時間身高增長得最慢嗎?請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加以指導,學生可能會說到比較相差數或看折線的上升幅度。

  談話:那你認為就分析身高增長變化的情況來說,用統計表好些還是用折線統計圖好些?為什麼?

  估計一下張小楠13歲生日時身高大約是多少釐米,說說理由。

  2、聯絡生活舉例。、

  你有沒有在其他地方見過類似這樣的圖?(學生應該在生活中見到過折線統計圖、,如病人的心電圖、股票分析圖等,根據學生的介紹可出示相關圖片加深印象)

  教師小結折線統計圖的優點:不但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3、瞭解結構。

  談話:既然折線統計圖能反映資料的變化情況,看了圖,你知道一張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應該由哪些部分組成,在製作時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再全班交流,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進行補充,並相應介紹折線統計圖各部分的名稱,在介紹各部分名稱時明確其作用以及畫圖時的注意點:

  (1)橫軸:一般用於標明時間的前後,每個時間段都要平均分;

  (2)縱軸:標明資料,單位長度表示的資料大小要_致,一般最高資料比統計到的最高資料稍高一些(和條形統計圖相同);

  (3)描點、連線:要找準資料,看清橫軸、縱軸進行描點。當提供的資料與縱軸上的資料沒有直接對應時,要把縱軸上相應的一小段平均分後再找點;在點與點之間連線時不能漏掉或連錯。

  (4)標註資料:在所描的點的上邊或下邊寫上資料,不要寫在折線上。

  (5)填寫製表日期。

  三、完成練一練

  統計身高。

  談話:除了剛才我們討論的這些情況外,還有很多資料比較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統計分析。比如我們同學的身高情況。

  課前我們一起收集了自己每學期期末時的身高情況,讓我們一起來試著將它也製成折線統計圖,看看我們的身高增長趨勢如何。

  學生獨立將自己的身高資料製成折線統計圖,並在小組內交流,說說自己的身高增長情況,再和小組內的同學進行比較,說說能從圖上發現什麼。

  對學生意見的預設和對策:

  (1)每個人的身高都在增長,增長的情況各不相同,但大致的增長趨勢是相同的。

  (2)這份統計圖和其他的統計圖有明顯區別,底部從0到110這一段用了折線和虛線。讓學生說說為什麼要這樣表示。指導學生髮現最低身高資料在110以上,省略O到110這段資料可以使110~145釐米之間的每一段放大,使資料的增減變化情況更明顯,而且使統計圖更美觀。

  比較折線統計圖和統計表,你有什麼想法?(折線統計圖不但和統計表一樣可以反映資料的多少,並且比較易於反映幾年中自己身高的變化情況:持續上升,沒有下降)

  四、綜合運用

  練習四第1、4題

  五、課堂總結

  提問: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掌握了什麼本領?用折線統計圖描述資料有什麼優點?製作折線統計圖時要特別注意什麼?

  六、作業練習四第3題

  《折線統計圖》的優秀教案2

  教學內容:

  折線統計圖(教科書第68頁的例2,練習十一相應的練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了角折線統計圖的特徵和作用,能根據統計圖正確描述有關資料的變化情況,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2.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

  折線統計圖。

  教學難點:

  正確判斷數量變化趨勢。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出示統計圖。

  20XX年北京地區新增“非典”病人數量統計圖(4月26日~5月31日)

  (圖略)

  2.回答問題。

  (1)這是什麼統計圖?

  (2)這種統計圖有什麼特徵?

  (3)說一說這裡病人數量的變化情況。

  二探索新知

  教學例2。

  1.出示課文例題。

  學生認真觀察,分析圖中的數量變化情況。

  (1)、7月份到12月份的月薪逐月上升。

  (2)、7月份:1000元8月份:1100元9月份:1170元

  10月份:1240元11月份:1300元12月份:1400元

  (3)、8月份和12月份增加較大。

  (4)、兩幅統計圖反映的員工月薪增長情況是一樣的。

  3、初看這兩幅統計圖,你有什麼感覺?為什麼?

  初看時感覺左圖中反映的月薪增加比較大。

  原因:左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小,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

  右圖縱軸上每格表示的數量比較大,折線向上的趨勢不明顯。

  4、你認為哪一幅統計圖更能準確反映員工月薪變化情況?為什麼?

  (1)、學生彙報自己的看法。

  (2)、說明理由。(左圖每格表示50元,最高1格又表示100元,標準不統一)

  5、說一說你有什麼體會。

  師生共同交流、討論,使全體學生明白:在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判斷時要注意統一標準。

  三、鞏固練習。

  完成課本練習十一第2題。

  (1)、初看統計圖,你感覺氣溫的變化劇烈嗎?為什麼?

  (2)、月平均氣溫的實際差距有多大?

  (3)、你會製作折線統計圖嗎?根據圖中資料再繪製一個你認為較為合理反映氣溫變化的折線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的優秀教案3

  教學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規範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94~96頁。

  教學目標

  1、使同學在具體情境中認識簡單的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結構,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運用簡單的折線統計圖描述資料。

  2、引導同學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簡單的分析,體會統計與生活的聯絡,感受統計是解決問題的戰略,發展統計意識。

  3、使同學在參與統計活動的過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態度,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遷移感知

  出示資料。

  4月10日:27℃;4月12日:15℃;4月14日:12℃;4月16日:21℃;4月18日:25℃;4月20日:26℃。

  談話:這是老師收集的近期南京地區最高氣溫的資料。像老師這樣整理資料的方法好嗎?你想怎樣整理這些資料?(根據同學的回答,相機出示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

  提問:你能說說用統計表或條形圖來出現數據有什麼好處嗎?(統計表更清楚,更有條理;條形統計圖更形象直觀。)

  談話:人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經常用什麼方式來表示氣溫變化的情況呢?我們到“金陵氣象”網站去看一看吧!

  登陸“金陵氣象”網頁,檢查有關氣象資訊。(網頁上有大量反映天氣變化的折線統計圖)

  提問:看了這個網頁,你發現了些什麼?

  指出:人們通常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氣溫的變化情況。(揭示課題:折線統計圖)

  出示網頁中反映南京地區近期最高氣溫情況的`折線統計圖:

  談話:這個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有什麼不同?它表達了哪些資訊呢?我們先聽一聽氣象播報員是如何介紹近期天氣變化情況的。

  課件播放:氣象播報員依據統計圖介紹南京地區近期最高氣溫情況。(配音: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登陸“金陵氣象”,據“南京近期最高氣溫統計圖”顯示,南京近期氣溫變化較大,4月10日最高氣溫為27攝氏度,14日最高溫度僅為12攝氏度。5天時間,最高溫度降幅達15度。從4月16日起,天氣轉晴,氣溫再度上升。“金陵氣象”提醒各位適時增減衣物,防止氣溫變化引發疾病。)

  提問:你瞭解了哪些資訊?(這幾天的氣溫變化很大。)

  追問:你是透過什麼瞭解到這幾天氣溫變化很大的?(從氣象播報員的提示中知道的;從統計圖中也可以看出來。)

  二、情境延續,讀圖感悟

  1、讀懂圖意。

  談話:看來折線統計圖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這個折線統計圖嗎?請同學們先與同桌互相說一說,折線統計圖是由哪幾區域性組成的,它是怎樣表示資料資訊的。

  同學活動,教師組織全班交流(著重引導同學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結構、描述資料的方法等)。

  提問:表示4月12日最高氣溫的點在哪裡?這一天的最高氣溫是多少攝氏度?4月18日呢?

  2、資料分析。

  談話:你能回答下面的問題嗎?自身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說一說。

  出示問題:

  (1)每幾天記錄一次最高氣溫?

  (2)哪天最高氣溫最高?哪天最高氣溫最低?

  (3)最高氣溫上升得最快的是哪天到哪天?下降得最快呢?

  全班交流,讓同學說一說是怎麼看的,怎麼想的。

  3、小結。

  討論:人們在表示氣溫變化情況時,為什麼選用折線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不只能夠看出每一天的最高溫度,而且還能清楚地看出一段時間裡氣溫的變化情況。)

  三、聯絡生活,再度感悟

  1、出示本週南京地區最高氣溫折線統計圖。(星期日:24℃;星期一:25℃;星期二:25℃;星期三:22℃;星期四:24℃;星期五:23℃;星期六:26℃。圖略。)

  提問:從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談話:假如你是氣象播報員,你想怎樣向大家介紹一週的天氣變化情況呢?

  2、介紹生活中的折線圖。

  提問:你還在哪兒見過折線圖?

  展示課前收集的折線圖(略),讓同學說一說每個統計圖所表示內容,以和從圖中能瞭解到的資訊。

  四、結合活動,動手製圖

  談話:認識了這麼多折線統計圖,想不想自身動手製作一個折線統計圖呢?

  1、製作統計圖。

  師:課前我們收集了跳繩的資料,你能根據統計表(某同學在1分、2分、3分、4分時跳繩個數統計表)完成下面的折線統計圖嗎?

  出示統計圖(沒有描點),教師示範前兩個點的畫法。

  同學嘗試畫圖,並組織交流(讓同學說一說製作折線統計圖時,要注意些什麼)。

  2、資料分析。

  提問:從這幅圖中知道了什麼?

  提問:從圖上看,這位同學跳繩的速度有變化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追問:為什麼跳繩的速度越來越慢?

  五、實踐運用,課外延伸

  1、提問:這節課我們研究了什麼?你有哪些新的收穫?

  2、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私家車數量情況統計圖。(圖略)

  要求同學根據統計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題略),並組織全班交流。

  完成練習後,提問:看了這幅統計圖,你想到了什麼?

  3、出示:南京市xxxx~xxxx年空氣輕度以上汙染天數情況統計圖(圖略)。

  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同時出示上面的兩個統計圖,提問:面對快速增加的私家車和日益嚴重的空氣汙染,你想到了什麼?

  4、談話:課前老師要同學們收集自身從一至四年級的身高與體重的有關資料,都收集了嗎?你能根據這些資料製作自身的身高或體重變化情況統計圖嗎?

  同學活動,教師參與。

  出示:中國兒童規範身高、體重對照表(略)。

  談話:和規範身高、體重相比,你認為自身的身高和體重怎麼樣?需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出示:某地區新增肥胖兒童數量統計圖(略)。

  談話:課前老師還收集到這樣一幅統計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後,自身去查閱有關資料,對感興趣的問題開展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折線統計圖》的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知道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瞭解製作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製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重點

  掌握制折線統計圖的一般步驟,能看圖準確地回答問題.

  教學難點

  弄清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教師提問:上節課我們認識了條形統計圖,並學會製作條形統計圖,誰說說條形統計圖有什麼特點?製作步驟是什麼?

  談話引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圖.(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探求新知.

  (一)介紹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介紹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教師講述:拆線統計圖是用一個單位長度表示一定的數量,根據數量的多少,描出各點,然後把各點用線段順次連線起來,折線統計圖不但可以表示出數量的多少,而且能夠清楚地表示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2.與條形統計圖比較異同.

  教師提問:認真觀察,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有什麼異同點?

  (二)教學制作折線統計圖的方法.

  1.下面是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圖.

  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護士每隔幾小時給病人量一次體溫?

  (2)這個病人的體溫最高是多少攝氏度?最低是多少攝氏度?

  (3)他在4月8日12時的體溫是多少攝氏度?

  (4)他的體溫在哪段時間裡下降的最快?哪段時間裡比較穩定?

  (5)圖中的橫虛線表示什麼?

  (6)從體溫看,這個病人的病情是在惡化還是在好轉?

  五、佈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折線統計圖

  某地2000年的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的統計圖

  《折線統計圖》的優秀教案5

  教學內容

  複式折線統計圖(教材第106~107頁的內容及第109~110頁練習二十六的第4~9題)。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瞭解其特點,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資料,並能對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過程與方法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絡,引導學生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歸納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瞭解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的區別。

  教學難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統計的理解。

  教具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等。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複習匯入】

  投影出示課本第106頁例2的兩幅單式折線統計圖。(見課本圖形)

  觀察兩圖中資料,你得到了哪些資料?

  學生回答後,教師解說: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的社會。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已進入了老齡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數是重要的影響因素……

  怎樣才能更方便地比較上海的出生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呢?

  生答:我們可以把這兩幅圖畫到一起就好比較了……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複式折線統計圖)。

  【新課講授】

  1、怎樣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兩條不同的折線呢?

  教師用電腦演示畫圖過程(可以用不同的顏色來表示,並用圖例說明)。

  2、學生在課本中畫出死亡人口折線後。提問:複式折線統計圖與單式折線統計圖有什麼不同?著重強調要用不同的線段來分別連結兩組資料中的數。也就是製作複式統計圖時,先要畫出圖例。

  3、引導學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問題,從而進一步認識到兩條折線變化的趨勢。

  【課堂作業】

  1、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六第4題。

  這題是讓學生進一步熟悉複式折線統計圖。練習時,教師讓學生結合甲、乙兩地月平均氣溫的複式統計圖,分析複式折線統計圖包含的資訊,從而瞭解甲乙兩地的不同氣候特點,然後由學生解決3個問題,再全班反饋。

  2、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六第5題。學生看圖回答問題,得出7~15歲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高,但13歲之後的女生的身高增長趨於平穩,增長速度比男生慢。

  3、課餘時間完成第6題。

  【課堂小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複式折線統計圖,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會畫複式折線統計圖,而且還能從複式折線統計圖中獲得許多資訊,並根據這些資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課後作業】

  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練習。

  板書設計複式折線統計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