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我愛洗澡》含反思

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我愛洗澡》含反思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案,透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程序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語言教案《我愛洗澡》含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學目標

  1、初步欣賞故事,瞭解故事名稱及小豬從不愛洗澡到愛洗澡的事情經過。

  2、喜歡聽教師講故事,體驗閱讀後的驚喜。

  3、學習逐頁翻閱幼兒圖書。

  4、透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遊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瞭解故事名稱及事情經過

  教學難點

  試著自己講故事

  教學準備

  《我愛洗澡》大掛圖、幼兒用書、教學光碟

  教學過程

  (一)教師出示大掛圖,引導幼兒看圖,並欣賞故事。

  1、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關於洗澡的故事,名字叫《我愛洗澡》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

  2、教師透過插問的方式帶領幼兒閱讀大掛圖,引導幼兒結合認知經驗,猜測故事中的動物,激發閱讀興趣。例如閱讀到“咦,這是誰的長耳朵”時,教師可引導幼兒猜測這是什麼動物。

  (二)教師以啟發式的提問,幫助幼兒瞭解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1、教師:(1)故事裡有誰?

  (2)他們在幹什麼?

  (3)他們為什麼要洗澡?

  2、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小豬,透過觀察畫面中小豬的神態和位置的變化,幫助幼兒理解小豬最後為什麼愛洗澡。

  (1)教師:小豬一開始喜歡洗澡嗎?

  (2)教師:小豬最後到哪裡去了?後來,他為什麼喜歡洗澡了?

  (3)教師:我們在來聽一聽故事,看一看小豬為什麼喜歡洗澡了。

  (三)教師引導幼兒自己翻閱幼兒用書閱讀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1)小豬後來喜歡洗澡嗎?

  (2)洗澡感覺怎麼樣?

  2、引導幼兒在自己的書中尋找躲在泡泡中的小動物,激發自己閱讀和觀察的興趣。

  教師:你們找到藏在泡泡裡的小動物了嗎?在哪裡?指指看!

  (四)激發幼兒愛洗澡的願望,引導幼兒積極表達自己洗澡的經驗。

  教師:(1)你們愛洗澡嗎?

  (2)怎麼洗澡的?用什麼洗的呢?

  活動反思:

  活動採用了循序漸進的方式,由易到難,讓幼兒充分練習了雙手向各個方向的伸縮。重點部分洗背,鍛鍊了幼兒手臂動作的協調性,對幼兒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但幼兒一直很投入,努力想辦法按照老師的`方法去做,這充分表明了幼兒對活動的喜愛。當個別幼兒因缺乏耐心不想再洗時,教師適時的以同伴的身份幫助洗,從而再次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活動中音樂的渲染,給幼兒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氛圍,引領幼兒進入活動的情境中。整個活動較好的完成了目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