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動目標:

  1、透過交流調查情況,瞭解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和事。

  2、培養幼兒的同情心並樂意助人,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活動準備:

  活動前幼兒完成需要幫助的人調查;

  幻燈:部分需要幫助的人的圖片資料;

  幼兒捐款統計表,背景音樂:《愛的奉獻》,捐款箱一隻幼兒每人準備一份零錢。

  活動流程:

  引出助人話題→說說自身體驗→交流調查情況→討論幫助方法→模擬捐款活動

  一、從老師休息說起,引出助人話題

  1、提問:還記得老師為何休息了兩個星期?

  2、引導幼兒小結:老師是獻血助人,這是一件光榮的事,是一件好事。

  二、說說自身得到幫助的人和事,感受受助情感體驗。

  1、說說誰幫助過你?

  2、別人幫助你時心裡怎麼想?

  三、介紹交流調查情況,瞭解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1、請你們介紹一下,他們碰到了什麼困難?

  2、老師也來介紹一下,我所瞭解到的需要幫助的人。

  3、小結:人們都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需要大家互相幫助。

  四、討論幫助的方法,知道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1、我們能用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們解決。(讓幼兒先討論,再來說)

  2、老師用幻燈介紹人們幫助別人的辦法。

  3、小結:當人們碰到困難時我們採取各種方法去幫助他們,捐款是一種最常用的方法。

  五、捐款活動,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公益活動

  1、每位幼兒一份捐款(零錢1角,5角,1元)

  2、放背景音樂(愛的奉獻):幼兒依次捐款

  3、統計:鼓勵幼兒平時存下零錢,將來為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獻上自己的一份愛心。

  我們來統計一下,今天我們一共捐了多少?

  4、算出總數。

  設計思路:

  1、從二期課改的新教材中班的主題活動《幼兒園裡朋友多》中,生成新的教學內容。前期開展的《幼兒園裡朋友多》的主題活動幫助幼兒體驗到朋友在一起的快樂,並逐步體會朋友的含義互相幫助,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分享快樂!

  2、從關心夥伴引導幼兒關心周圍的人。老師停課休息兩週,引起了幼兒極大關注和不捨。當他們知道老師是因為獻血要休息,而獻血是為了幫助別人時,他們似乎理解了,並開始關心獻血助人這個話題。家長陸續從孩子嘴裡知道了老師獻血休息的訊息,而且他們告訴家長,老師這樣做是幫助別人。也因為這,小朋友對老師早日回園充滿期待。於是上班後,我便在《幼兒園裡朋友多》主題活動基礎上開展了延伸活動:需要幫助的人。

  3、本活動採取從幼兒調查周圍需要幫助的人入手,知道社會上還存在一些弱勢人群和困難人群,萌發他們的同情心。瞭解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應該互相關心和幫助,使大家庭裡的每個人都能感受溫暖。從小樹立幼兒的公民意識,培養幼兒的社會公德和責任意識。

  4、透過本活動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的人和事,在他們幼小的.心裡播下關愛他人的種子,樂意助人,學會感恩。知道我幫人人,人人幫我的道理。

  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應引導幼兒正確對待殘疾人,讓他們從小學會關愛、幫助他人。而這次生成的主題活動—做有愛心的人,正符合了這一要求,我們就是要讓幼兒去了解、感受、體驗到同情,從內心激起想幫助他們的慾望。孩子們在參觀特校生學習、生活時孩子們不但帶去了自己省下來的水果,還自發地向他們贈送自己親手畫的圖畫呢!而且為了跟他們交流,孩子們還認真地跟著手語老師象摸象樣地學起了手語呢!在返校以後的活動中,孩子們更是對學手語越發了興趣,在活動中孩子們拓寬了對殘疾人的瞭解,還從殘疾人的身上學到了那種身殘志不殘的頑強意志,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孩子們由感而發地對殘疾人產生了一種同情和尊重,有的孩子在課上竟情不自禁地說:“老師,比起他們來我覺得我們幸福多了!”最後我和孩子們還一起深情地唱響了手語歌《感恩的心》。課後有不少孩子都跑來對我說:“老師我以後再也不討厭殘疾人,嘲笑殘疾人了。”“老師我再也不叫盲人是瞎子了”“老師,我要把今天我學到的手語去教會更多的人。”聽著孩子天真的話語,我覺得自己的教育很成功。是啊,感恩是人生最大的智慧,感恩又是人性最大的美德,因為我們知道:只有愛才是我們共同的語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