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市場監管個人工作總結

2022年市場監管個人工作總結

  總結是事後對某一時期、某一專案或某些工作進行回顧和分析,從而做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我們該怎麼寫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22年市場監管個人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年市場監管個人工作總結1

  我轄區現有農貿市場6個,紅花村室內綜合農貿市場、荷花池菜市場、西三巷農貿市場、白馬寺綜合市場、益民菜市肖家村店、九里堤南路農貿市場。在區商務局的領導下,相關職能部門和市場主辦方的支援配合下,農貿市場監督管理工作全面開展,順利完成了國家城調隊對成都文明城市建立成果的複查,貫徹了成都市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檢查工作的目標。回顧20xx年,在街辦黨工委、處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指導下,市場管理辦明確目標,落實任務,加強對農貿市場的監管力度,採取有效措施,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落實全國文明城市複查、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等各項工作部署,做好常態監管。二月份,街辦召開了六個農貿市場負責會議,部署了全年工作重點,明確目標,落實任務。在市場管理上建立了街辦、相關職能部門、市場主辦單位三聯動,做到日日有巡查,週週有通報,月月有分析,定期有會議。街辦為加強對轄區6個農貿市場的監管工作,配備了10餘人的協管隊伍,每週集中整治,定員日常保持,協助各農貿市場管理方加強管理,規範經營戶經營行為。

  二、以市場主辦方為主體,規範經營行為。全年開展了多次的“整治活動月”、“綠色行動主題月”、“每週整治一個農貿市場”等整治活動,重點就農貿市場出攤佔道、車輛亂停亂放、亂堆亂放、衛生環境保潔等問題進行了治理,為市場管理方提供了較大的支援,並規範了商家、經營戶的經營行為。如3月份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整治活動月”,8月份開展了“綠色行動主題月”,9月至12月開展了“每週整治一個農貿市場”的整治活動。因農貿市場管理具有明顯的動態性,有許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必須全過程、全天侯、全方位的強化管理,管理的核心主要從市場管理方入手,由間接管理轉變為直接管理,由靜態管理轉變為動態管理,確保了監管到場、到戶、到人。

  三、管理制度建設規範,加強市場秩序監管。

  農貿市場長效管理關鍵在制度管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規範:一是管理責任制建設。年初與各農貿市場市場簽定各專案標責任書,要求市場方作為第一責任人履行其相關職責。二是衛生管理制度建設。衛生方面要求各農貿市場有專人負責,並對日常衛生清掃保潔情況建立了農貿市場衛生巡查記錄薄進行登記。三是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設。各市場設定消防安全人員,就市場內的消防裝置、器材等進行日常維護,定期進行檢查並做相應記錄。四是市場巡查制度建設。透過日常巡查,及時解決問題,如消費者投訴、短斤少兩、規範計量單位等等。從管理制度建設的規範,不定期的對農貿市場的督查,及時整改,有效加強了對市場經營秩序的監管。

  四、聯合工商部門規範商品質量准入,食品安全監管到位。多次聯合荷花池西區工商所、工商直屬一分局、高筍塘工商所工作人員,就轄區內農貿市場的商品按六大類商品質量准入制度標準進行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發現一起不符合要求的商品整治一起,及時通報批評,杜絕了“三無”、“過期”、“變質”商品流入市場。

  五、全力以赴完成上級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及時傳達市、區和相關部門檔案精神,落實相關責任和工作,按要求上報各項工作情況,對暫無法處理和解決的情況、問題及時向上級相關部門請示、報告。

  9月份起開展的“生豬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建設的惠民工程”工作,街辦積極貫徹上級指示,及時落實相關工作,上報轄區白馬寺綜合農貿市場作為第一批的試點市場,並及時聯絡市場管理方、工商所召該市場生豬經營戶關於溯源系統建設工作的會議,傳達相關檔案精神,落實具體工作,按時將經費上交區食安辦。現終端佈線工作已經完成,預計12月份中旬完成終端安裝。第二批、第三批試點市場已於11月份召開了市場生豬經營戶會議,並將前期工作進行了落實,西三巷農貿市場已將經費準備到位,其他市場正在籌備中。街辦全力配合建設局和商務局就白馬寺綜合市場下水道系統的改造,加強日常監管,督促進度,對異常情況及時向相關部門彙報,並確保12月15日保質保量完成任務。

  展望20xx年,我們還需要更加的努力,進一步加強對農貿市場的監管工作,切實完成上級下達的工作任務。一是堅持“日巡查,周通報,月分析,年總結”的工作方針,做好轄區農貿市場的日常監管工作。二是完成轄區農貿市場生豬追溯體系建設工作。三是協調相關部門做好益民菜市肖家村店的拆遷工作。四是積極配合上級和相關職能部門就九里堤南路農貿市場進行規範。

  農貿市場監管是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城市管理的一個視窗,同時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街辦市場管理辦將緊扣發展主題,堅持以人為本,突出科學管理,把農貿市場管理水平提升到一個新層次。為廣大市民營造乾淨、舒暢、放心、和諧的購物環境而不懈努力。

2022年市場監管個人工作總結2

  為切實保護農民群眾的利益,確保“三農”經濟快速穩定發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今年以來,我市各級工商機關認真開展肥料農藥市場監管工作,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偽劣農資和嚴重坑害農民利益的違法違規行為,進一步加強肥料農資商品質量監測和完善肥料農資市場監管,保障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和農民利益。

  一、加強領導,高度重視,職責到位

  切實加強肥料農藥市場監管工作的領導,我市各級工商部門都高度重視,將肥料農藥監管和農民群眾利益擺到了重要高度;大力加強肥料農藥市場監管,認真履行職責,加大對不合格和劣質肥料農資產品的查處和抽檢力度,嚴厲打擊不合格肥料農資和其它擾亂市場秩序、侵害農民利益的不法行為,堅決把不合格肥料農資產品清除出農資市場,切實維護好和實現好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二、完善肥料農藥市場監管,實行“五嚴”措施

  “五嚴”。一是嚴格農資經營戶備案制。凡從事農資經營的,必須到工商部門登記備案,以便跟蹤服務和監督管理。二是嚴格留樣備查制。解決時間跨度長,實物取證難、農民投訴難等問題,變事後查處為事先防範。三是嚴格落實“兩帳兩票一卡一書”責任制。與經營戶簽訂責任書,督促其建立健全“兩帳兩票一卡一書”。四是嚴格“四定”監管責任制(即定人、定崗、定片區、定責任)。五是嚴查八種違法行為。嚴查生產、銷售甲胺磷、對硫磷、久效磷、磷胺等國家禁用的高毒農藥行為;嚴查生產、銷售未經國家有關部門審定或批准生產、銷售農資商品行為;嚴查生產、銷售摻雜使假、以次充好等假冒偽劣農資商品行為;嚴查虛假標識、標識不清、商標侵權行為;嚴查利用對產地、質量、商標虛假標示等手段,冒充進口化肥行為;嚴查製作、釋出種子、化肥、農藥和農機具等虛假農資廣告行為;嚴查利用境外虛假登記的企業名稱,以委託加工、授權使用、監製等名義加工生產“傍”產品行為;嚴查農資經營中的商業賄賂行為。

  區工商局依據國家總局第45號令《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辦法》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農業生產資料市場監督管理實施方案》。由於領導重視、方案周密、措施有力,全區農資監管工作取得了成效。

  三、認真檢查,強化監管,確保實效

  肥料、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關係到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農業增效、農村穩定和農民增收。我局深刻認識做好肥料農資市場監管工作對推進新農村建設和農民增收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紅盾護農”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努力做到“四個統一”,牢牢把握“四個只有”,加大力度,把加強肥料、農藥市場監管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嚴厲查處假冒偽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進一步整頓和規範農資市場秩序,切實維護農民利益。一是充分發揮農資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監督和指導,確保農資市場的有序競爭;二是保障農資質量,進一步完善農資連鎖經營模式。已形成了農資公司—農資連鎖配送中心—農資連鎖配送站—村級綜合服務站的農資連鎖配送經營網路服務體系。四是開展種子、化肥質量監測。1-6月我局抽檢化肥、農藥等農資111個批次,配合省局抽檢肥料農資商品23個批次。透過檢測,有效地防止了不合格農資流入農村市場。五是嚴厲打擊製售假劣農資坑農害農行為,嚴厲查處不合格肥料農資產品,堅決把不合格肥料農資清除出農資市場。

  截至目前,我市各級工商機關共出動執法車輛354臺次,執法人員2367人次,檢查農資經營戶3898戶次,檢查農資市場504個次,立案查處農資案件60件,案值32·4萬元,沒收查扣物質520530·97公斤/臺、件,取締無照農資經營戶50戶,受理農資投訴25件,為農民挽回經濟損失6·77萬元。

  四、存在的問題

  一是辨別真假難。一方面,農資品種花樣繁多,偽劣農資從表面觀測往往難以確定其真偽,執法檢測手段的。缺乏造成真偽難辨。另一方面,涉案農資鑑定費居高不下,一份化肥質量檢驗報告少則兩三百元,多則上千元。質量檢驗報告成本高等因素,客觀上造成農資市場打假成本過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農資真假的辨別。二是監督管理難。當前偽劣農資銷售市場都在農村,並且越是偏遠的山區和小村落越有市場。部分假劣農資還打著“送貨田頭,服務農民”的旗號,運到村邊地頭進行拋售,且流動性強。由於農村地大面廣,限於人力、物力、財力原因,執法部門對這些“上山下鄉”的農資監管存在一定的盲區。三是打假罰劣難。農資經營主體雜亂無序,多為個人承包經營,農村經濟的相對落後、人員素質偏低、法律意識淡薄、宗族觀念濃厚,造成執法環境差,當事人自覺履行行政處罰率低,查辦的案件常常出現“辦而不結”、“處而無罰”現象。

2022年市場監管個人工作總結3

  今年縣棉監辦的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直接領導和各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下,重點抓了以市場準入和整治“打白條”為主要內容的棉花市場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幾個月的努力,在整治和維護全縣棉花經營秩序方面取得了較好成果,使本年度棉花收購經營工作呈現平穩態勢。現就今年棉花市場執行情況及所做工作總結如下:

  一、棉花市場執行基本情況

  1、生產經營狀況。一是種植面積較去年減少,今年西半縣各鄉鎮、農林場站、開發區和小宛農場種植面積共19·5萬畝,比上年減少5萬畝,減少面積主要在東片鄉鎮。二是生產的不利因素存在。由於今年夏季氣溫偏低,棉花生長緩慢,採摘上市期推遲10-15天,畝產量略低於去年。

  2、收購網點減少。由發改委、棉監辦、消防、安監、質監、工商等部門驗收合格並經我辦公示的棉花收購、加工企業共43戶。其中有加工資質的企業18戶,收購網點25戶。

  3、資金兌付情況。向金融部門貸款企業共14戶,其中農發行4戶、信用社10戶,兩行合計貸款24200萬元,各企業自籌和引進客戶資金13745萬元,全縣籽棉收購實付資金37945萬元,銀行貸款剩餘資金7350萬元。

  4、棉市執行基本正常。由於今年棉花市場行情變化大,籽棉價格低開高走,10月8號前,農民因棉價低不願結算,之後價格一路走高,大量棉花集中入市,企業實際結算價格普遍高於農發行內部出臺的收購預期價格5·20元/公斤。各棉企均能堅持“優質優價、按質論價”的大原則進行。

  5、收購價格動態分析。今年我縣棉花收購價格總體呈現低開高走態勢,經調查,全縣籽棉收購平均價格基本在5·70元/公斤上下,從入庫結構看,5·60元/公斤的約佔30%,5·80元/公斤的約佔70%。與上年相比,籽棉價格上升0·63元/公斤,同時棉花企業存在的風險很難預料。

  6、棉花收購入庫情況。截止10月底,全縣收購入庫籽棉共達66570噸,同比減少23430噸,每公斤平均價格按5·70元計算,棉花收購總值為37945萬元,同比減少3555萬元。平均衣分按36%折算,共折皮棉23965噸,同比減少8435噸。總體看,質量和衣分率均不低於上年。

  7、加工生產正在進行。至目前,18戶加工企業全部開機生產,加工皮棉近3000噸,爭取快收快軋快銷。由於棉花銷售價格處於低位,故只銷出少量棉花。

  二、圍繞棉花市場執行所做的工作

  為了做好今年全縣棉花市場監督管理工作,進一步規範棉花市場執行秩序,保證新棉收購、加工工作安全有序進行,切實維護廣大棉農、棉企的合法利益,我辦努力履行縣委、政府賦予的工作職責,具體抓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從規範棉花市場抓起。一是按照縣政府棉花市場整頓工作會議精神,全力以赴投入棉花市場監管工作,積極宣傳縣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_年棉花市場監督管理意見》的重點內容,做好收購前期準備工作。二是積極配合縣政府主管領導會同縣發改委,協調工商、質監、公安消防、安監、金融等職能部門深入各鄉鎮棉花企業開展了為期三天的聯合檢查,摸清了各企業的基本情況,為有效開展監管工作奠定了基礎。

  2、抓好市場準入和資金監控。凡進入市場收購棉花的企業一律按照要求進行資質審查,對工商執照、安全消防、質監符合條件和收購資金到位等手續齊全的,經我辦備案後在電視臺進行公告。收購開始後,每天監控收購企業資金餘額,嚴格落實“錢貨兩清”的交易原則,徹底杜絕“打白條”收棉行為,為保護棉農切身利益盡到了應盡的職責。

  3、領導帶領,實行跟蹤管理。棉花收購開始後,我辦堅持每天由領導掛帥下企業巡視檢查,深入收購現場調查詢問,掌握資金兌付、消防安全、質量把關、價格動態等情況,對發現的隱患和問題及時進行指導整改,並向政府分管領導反映所掌握的情況。當發現籽棉價格走高,棉農不願結算10月8日前預交棉花的問題時,我辦及時在電視臺釋出《通告》,並多次到企業督促限期兌付。

  三、今年棉花市場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企業更趨於規範經營。透過貫徹實施縣政府棉花市場整頓工作會議精神後,各棉花經營企業對配合搞好棉花市場管理有了一定的認識,基本沒有出現收購超水棉現象。

  二是質量意識大為提高。大部分企業能做到嚴把質量關,首先是嚴把棉花異性纖維排查關,使異性纖維含量基本控制在國家規定的幅度內。其次是大部分企業堅持“一試五定”檢驗程式,做到“明碼標價、亮牌收購”。

  三是內部管理措施得以強化。各企業都不同程度地完善和規範了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從人員培訓、收購、加工、消防安全等環節抓起,有效遏制了各類事故的發生。

  四是到位資金充足,“白條”問題得到杜絕。由於今年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棉花市場管理工作,早謀劃,早安排,我辦全力以赴早行動、早溝通,每天監控各企業收購資金餘額,每天現場檢查資金較少的企業。加之金融部門特別是農村信用社的通力協作,取得了較好的監管效果。同時,大部分棉企在開秤前就備足了收購資金,如宏祥、長興、小宛五分場等企業除了爭取信貸資金外,還千方百計自籌並積極尋求合作伙伴,引進客商資金,保證了收購工作的順利進行。

  四、棉花市場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10月8日前,市場籽棉價格在5·20-5·40元/公斤之間,棉農嫌價格偏低不願結帳,10月9日後,棉價開始走高,各棉企均以5·50-5·60元/公斤的價格結算之前的棉款,13日後棉價漲至5·80-5·95元/公斤,個別高至6·00元/公斤,導致先前結算的棉農心理不平衡,要求企業二次補價,甚至部分棉農圍堵棉企(常鴻棉業),導致該企業無法正常收購,經我辦及時調解後得到解決。

  以上總結報告如有不妥,請批評指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