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醫戒》閱讀答案

李東陽《醫戒》閱讀答案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我們會經常接觸並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於辨證揚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一份什麼樣的閱讀答案才能稱之為好閱讀答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李東陽《醫戒》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李東陽《醫戒》閱讀答案1

  醫 戒 (明)李東陽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節不多食。漸節漸寡,幾至廢食。氣漸薾①,形日就憊,有名醫謂:“為瘵②也。”以藥補之,病益甚,則補益峻。歲且盡,乃相謂曰:“吾計且窮矣。若春木旺,則脾土必重傷。”先君子憂之。

  會有老醫孫景祥氏來視,曰:“及春而解。”予怪問之,孫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彼謂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無乃有憂鬱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蓋是時予屢有妻及弟之喪,悲愴交集,積歲而病,累月而憊,非唯醫不能識,而予亦忘之矣。於是括舊藥盡焚之,悉聽其所為。三日而一藥,藥不過四五劑,及春而果差③。

  因嘆曰:醫不能識病,而欲拯人之危,難矣哉!又嘆曰:世之徇名遺實,以軀命託之庸人之手者,亦豈少哉!向④不此醫之值,而徒託諸所謂名醫,不當補而補,至於憊而莫之悟也。因錄以自戒。

  (選自嶽麓書社《李東陽集》)

  [註釋]①薾(ěr):衰弱。②瘵(zhài):病。此處指脾病。③差:同“瘥”(chài),病癒。 ④ 向:倘若,如果。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病益甚,則補益峻 峻:加重,厲害

  B.先君子憂之 先:對去世的長輩的敬稱

  C.於是括舊藥盡焚之 括:收集

  D.向不此醫之值 值:價值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其症能食而不能化 爽籟發而清風生

  B.彼謂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 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C.因錄以自戒 謹拜表以聞

  D.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 置杯焉則膠

  7.下列各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脾有毛病,能吃但消化不良,於是“我”只好節食,而一個醫生卻用進補的辦法來醫治,結果脾受損嚴重。

  B.針對“我”的病,一個醫生說“若春木旺,則脾土必重傷”,一個醫生說“及春而解”,可見對同一病情的分析他們見仁見智。

  C.在寫法上,文章將兩位醫生給作者自己治病的情形進行對比,意在為後文議論、說理作鋪墊。

  D.這篇文章題為“醫戒”,一是戒醫,希望醫生不要去做庸醫;二是戒自己與他人,不要被虛假的聲名所迷惑。

  8.下列文句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客有橐重資於途/甚雪/不能行/聞賣酒者長者/趨寄宿/雪連日/賣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贏錢買酒肉相飲啖

  B.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寓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於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

  C.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所不可不止

  D.西施病心而顰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裡/其裡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9.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歲且盡,乃相謂曰:“吾計且窮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無乃有憂鬱之心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世之徇名遺實,以軀命託之庸人之手者,亦豈少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5、D(值:遇到)

  6.C(A 連詞,錶轉折/表順承B 助詞表判斷/句中表停頓C連詞,表目的 D句末語氣助詞/兼詞,於此)

  7、B(“見仁見智”錯)

  8、C(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 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

  9、(1)將近到年末,(醫生)於是對我說:“我的辦法將用盡了”。(得分點:乃、相、窮)

  (2)您該不會是有什麼悲傷的心事?(得分點:子 無乃 乎?心)

  (3)世上那些只仰慕虛名而不顧實際情況,將性命寄託在庸人手中的人,難道還少麼?(得分點:徇 遺 以 者)

  [參考譯文]

  我二十九歲時,脾有毛病。症狀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節制不多吃,漸漸越節制,吃得越少,幾乎到了廢食的地步。精神日漸衰弱,形體也一天天顯得憔悴。醫生說:“這是脾病。”便用補藥滋補,病情越發厲害,滋補就越發迫切。快到年終,醫生就對我說:“我的辦法想盡了,如果來年春木旺,那末脾病必定加重。”先父為我很擔憂。

  這時恰逢有位老醫生孫景祥來看視,他說:“到了春天病就沒事了。”我感到奇怪詢問原因,他說:“你的病在心火,因此“得木”(春屬木,木能生火,到了春季心火便得以散發)就解除了。那個醫生說你患脾病,這就沒有揣摩到病的本質。您恐怕有什麼憂鬱的心事吧?”我恍然明白地說:“喲!是這樣的。”原來我那時連續碰上妻子和弟弟的亡故,悲痛交集,積年累月,生病而疲乏不堪。非但那個醫生不理解,連我自己也忽略了。於是把原來吃的舊藥收集起來全燒掉,全都聽從孫老醫生的診治,三天服一劑藥,吃了不過四五劑,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說:“醫生不識病理,要想拯救病人的危難,難得很哪!”又嘆道:“世上那些只仰慕虛名而不顧實際情況,將性命寄託在庸人手中的人,難道還少麼?如果我不遇到這位老醫生,只是白白地將自己託付給所謂名醫,不應當進補而大補,直到精疲力盡還是不會明白啊!”於是就寫下這件事來警戒自己。

李東陽《醫戒》閱讀答案2

  予年二十九,有脾病焉。其症能食而不能化,因節不多食。漸節漸寡,幾至廢食。氣漸薾①,形日就憊,醫謂:為瘵②也。以藥補之,病益甚,則補益峻。歲且盡,乃相謂曰:吾計且窮矣。若春水旺,則脾土必重傷③。先君子憂之。

  會有老醫孫景祥氏來視,曰:及春乃解。予怪問之,孫曰: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④。彼謂脾病者,不揣其本故也。子無乃有憂鬱之心乎?予爽然曰:嘻,是也。蓋是時予屢有妻及弟之喪,悲愴交集,積歲而病,累月而憊,非唯醫不能識,而予亦忘之矣。於是括舊藥盡焚之,悉聽其所為。三日而一藥,藥不過四五劑,及春而果差⑤。

  因嘆曰:醫不能識病,而欲拯人之危,難矣哉!又嘆曰:世之徇名⑥遺實,以軀命託之庸人之手者,亦豈少哉!嚮⑦不此醫之值⑧,而徒託諸所謂名醫,不當補而補,至於憊而莫之悟也。因錄以自戒。 (選自《明六十家小品文精品》)

  [註釋]①薾(ni):衰弱。②瘵(zhi):病。此處指脾病。③春水二句:中醫以五行與五臟相配,脾屬土,故稱脾土。脾的功能在於運水化溼,春季水盛,將加重脾臟負擔,因此說脾土必重傷。 ④病在心火,故得木而解:中醫認為春屬木,木能生火,到了春季心火便得以散發。因此說得木而解。 ⑤差:同瘥(chi),病癒。 ⑥徇名:慕其名的意思。⑦嚮:倘若。⑧值:遇到,逢著。

  22.文中庸醫所用的治病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詞句回答)

  23.老醫生孫景祥認為病人的癥結是□□□□□。

  24.從寫作構思看,這篇文章具有□□□□的特點。

  25.以下各項中,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在文中,作者批評庸醫的語言婉轉而溫和。 B.作者寫這篇文章時,他的父親已經逝世了。

  C.本文作者比《項脊軒志》的作者早一個朝代。 D.予爽然曰的爽然是爽然若失的意思。

  26.這篇文章題為《醫戒》,文章結尾時又說錄以自戒,請分析一下作者要戒的內容是什麼?

  參考答案:

  22.以藥補之,病益甚,則補益峻(2分) 23.有憂鬱之心(2分) 24.因事說理(大意相同即可)(2分) 25.B (文中稱父親為先君子)(3分) 26.一是戒醫,希望醫生不要去做庸醫;二是戒自己與他人,看人、做人都要實實在在,不要去做只會仰慕名家,追求虛名,而沒有真實本領的人(大意相同即可) (4分,各2分)

  [參考譯文:]我二十九歲時,脾有毛病。症狀是能吃而不能消化,因此就節制不多吃,漸漸越節制,吃得越少,幾乎到了廢食的地步。精神日漸衰弱,形體也一天天顯得憔悴。醫生說:這是脾病。便用補藥滋補,病情越發厲害,滋補就越發迫切。快到年終,醫生就對我說:我的辦法想盡了,如果來年春季水旺,那末脾病必定加重。先父為我很擔憂。

  這時恰逢有位老醫生孫景祥來看視,他說:到了春天病就沒事了。我感到奇怪詢問原因,他說:你的病在心火,因此得木(春屬木,木能生火,到了春季心火便得以散發)就解除了。那個醫生說你患脾病,這就沒有揣摩到病的本質。您恐怕有什麼憂鬱的心事吧?我恍然明白地說:喲!是這樣的。原來我那時連續碰上妻子和弟弟的亡故,悲痛交集,積年累月,生病而疲乏不堪。非但那個醫生不理解,連我自己也忽略了。於是把原來吃的舊藥收集起來全燒掉,全都聽從孫老醫生的診治,三天服一劑藥,吃了不過四五劑,到春天病果然好了。

  我因此很有感慨說:醫生不識病理,要想拯救病人的危難,難得很哪! 又嘆道:世上那些只仰慕虛名而不顧實際情況,將性命寄託在庸人手中的人,難道還少麼?如果我不遇到這位老醫生,只是白白地將自己託付給所謂名醫,不應當進補而大補,直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