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高翥的清明詩詞鑑賞

南宋詩人高翥的清明詩詞鑑賞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祭掃的節日。文人墨客也寫了不少關於清明節祭掃的詩文。在眾多“清明詩”中,我對南宋詩人高翥的《清明詩》情有獨鍾。下面就先讓我們讀讀這首詩: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化作白蝴蝶,淚水染作紅杜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這首詩明白曉暢,但寓意深刻。每讀一次,都能讀出新意;每讀一次,都讓人清醒。

  詩的首聯作者給我們展現了大環境:南山北嶺到處都有“墓田”,清明時節家家都要祭掃。這是概寫,但我們也能感受到那具體的場面:可想而知,清明時節,那掃墓之人絡繹不絕,路上的.嘮嗑聲,墳前的哭聲,天上的烏鴉叫聲打破了往日的寂寞,淒涼的墓地,頓時熱鬧起來。首句說“墓田”似乎不如“墓地”和“墳田”更順口,但這是押韻和平仄的需要。

  頷聯就描寫具體化了,作者給我們展現了特寫鏡頭:人們在墳前燒的紙,化作紙灰,隨風飄舞起來,就像白色的蝴蝶在翻飛。而那跪著燒紙的兒女,臉上淚水不斷,用手也不斷地擦拭,所以淚水流過之處已經有紅色的痕跡了。“紅杜鵑”是比喻。這既是淚痕的顏色,也有“杜鵑滴血”之意,說明“悲哀深切”之深,與後面的“笑燈前”形成鮮明的對比。

  頸聯又是特寫兩幅畫面。一個是日落的墳前,那白天燒完的紙灰,堆的很厚,所以裡面還保留著熱氣。這正是狐狸取暖的好地方,它臥在紙灰堆上酣然入睡。這也言外之意地告訴我們,燒了這些紙,只能給狐狸取暖了,與墳裡的屍骨毫無干係。

  另一個畫面是:白天燒完紙的兒女們,夜晚又聚在燈前,有說有笑,又吃又喝。墳前那短暫的悲痛早已飛到九霄雲外。僅僅過了半天就如此,那明天、後天,誰還能去想死去的親人呢。作者也許意在告訴大家,思親的悲痛是暫時的,人還要回到眼前的生活。

  尾聯是作者在前幾聯記敘描寫基礎上的感慨:人啊,活著就要好好享受生活,死去了,什麼都沒有,什麼也帶不走。這是何等清醒的認識呀。

  曾幾何時,有人對該詩的這種人生看法和態度給予了批判,認為這是消極遁世,與革命思想不相符。這實在有點太苛刻了。首先應看到詩人的唯物主義思想是難能可貴的。其次也應看到,作者那種珍惜眼前,珍惜當世的觀點也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這總比那些把幸福寄予來生的虛無縹緲的人生態度更有現實意義。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