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文明校園主題黑板報圖片

建立文明校園主題黑板報圖片

  建立文明校園對於學生們的素質培養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建立文明校園主題黑板報圖片,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建立文明校園主題黑板報圖片一

  建立文明校園主題黑板報圖片二

  建立文明校園主題黑板報圖片三

  建立文明校園的徵文: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該做怎樣的人呢,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 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誠摯關懷,是見到師長時的問一聲親切的"您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為。然而遺憾的是,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是有著一些不文明行為。例如,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垃圾;樓道走廊上的起鬨大鬧,走路時推推搡搡,隨意亂撞門窗;部分同學之間相互的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學校建築,隨意採摘花草,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學習文化知識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

  做文明之人,就要學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說是一個真正的"大寫"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裡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最精明的頭腦,最高深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如果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那麼同學就會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只有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良的學習成績。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地影響到我們一生的行為習慣,同時也影響我們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質建設,那我們縱然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 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後成材,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一些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同學們,改變一種不良行為,就養成一種好習慣;養成一種好習慣,就形成一個好品格。我們要把文明放在心裡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文明行為習慣看作小事。因為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資訊,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我相信,全體師生經過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更加寧靜,有序,有著良好學習環境的校園。

  建立文明校園的意義:

  1。有利於學生堅持正確的成才方向

  思想道德建設是高校校園文明建設最重要的內容,是校園文明建設的靈魂和支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要求在高校的具體體現,是整個校園文明建設的方向和制高點。因此,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為指導,大力加強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為中心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構建師生以堅定的思想信念,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為核心的社會注意人文精神,乃是校園文明建設根本目的之所在。離開了這一點,校園文明建設便會流於形式和偏離正確的方向。而這一切,與高校德育要求是相一致的,是德育的重要內容,是直接關係到學生能否成才及成才的方向的大問題。所以說,校園文明建設對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高階人才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在當前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這個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市場經濟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效率意識、自主意識、競爭意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但同時對學生也有負面影響,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滋長。透過加強校園文明建設,創造學生健康成長的德育環境,有利於幫助和引導學生堅持正確的成才方向。

  2。有利於學生文明行為的養成

  學生的文明行為是校園文明的組成部分,是校園文明建設的重要目的之一,可以說,沒有學生的文明行為,就沒有文明校園,即使透過辛辛苦苦建設起來的學習、生活、文化設施及優美的校園環境也不僅得不到維護,甚至受到慘不忍睹的破壞。因此,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養成文明行為是高校文明建設的重要目標。

  校園文明建設是培養學生文明行為的有效途徑。具體表現為:一是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特別是社會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紀律教育,提高學生道德認識;二是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約束學生的行為;三是實行獎罰措施,對文明行為給予處罰,提高學生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四是發揮環境對規範人的行為的反作用。前面三條無疑是重要的,它體現了思想教育領先,這是文明行為養成教育的前提。但忽視了第四條也不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因為前三條講的是人堆環境的改造,第四條是講環境對人影響的反作用。存在決定意識,如果學生生活在又髒、又亂、隨處可見垃圾的環境裡,我們去教育學生熱愛學校,不要隨地吐痰、亂扔雜物那時難以湊效的。相反,如果學生生活在一個優美、整潔的環境裡,他們就會時時處處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喚起他們熱愛學校的激情,不自覺地產生為維護校園整潔的自我約束意識。優美環境的這種教育作用、激勵作用、約束作用無疑有利於學生文明行為的養成。優美、整潔的校園環境是一本天然的教科書,能使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抑制、糾正各種陋習,形成文明的舉止。

  3。有利於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

  人文素質,主要是指學生應具有的哲學、歷史、文學、藝術等素質,它是學生綜合素質的一部分,特別是對理工科學生來說,人文素質更為重要,它有利於人才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根據有關部門的調查,我國學生普便欠缺人文素質,不僅理工科學生,而且文科學生的人文素質也不高。這是由於中小學長期“應試教育“和高等學校舊的教育模式造成的必然後果。

  校園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建設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而校園文化是培養和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渠道。高校校園是師生共同擁有的校園價值觀和這些價值觀在物質和精神上具體化的文化形態,它由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構成。物質文虎形態包括基礎設施文化、環境佈局文化、制度文化等。精神文化形態包括智慧型文化、觀念型文化、素質型文化。從培養學生人文素質角度講,主要是透過精神文化的建設實現的。具體講:其一,智慧型文化的開展,如各型別學術講座、知識競賽、辯論會等;其二,觀念型文化活動,如向英雄人物學習活動、青年志願者活動、評選選先活動等;其三,素質型文化活動,如社團活動(包括文學、詩社、琴棋書畫等)、文藝演出活動、體育比賽活動、畫展、集郵展等。透過上述精神文化活動的開幕,無疑將是有力的引導學生開闊是視野,豐富文史哲知識,提高藝術鑑賞能力,增強對祖國曆史和優秀文化傳統的瞭解,懂得什麼是正義,什麼是邪惡;什麼是高尚,什麼是卑鄙;什麼是美,什麼是醜。從而陶冶情操,昇華思想境界,健全人格。因此,校園文明建設對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有著積極的作用。

  4,有利於學生創新意識

  校風建設是校園文明的重要體現,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是評價一所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它既是校園文明的重要內容,又是校園文明的重要載體。因此,各校在精神文明建設中,都十分重視校風的建設。

  優良的校風學風,它包括學生勤奮刻苦學習的學風,教師嚴謹治學的教風和幹部勤政廉潔的工作作風,他是師生員工精神面貌的綜合反映。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為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鬥注重了創新知識的培養。透過校風學風建設,廣大教師努力轉變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積極改革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思,培養學生手機處理資訊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團結寫作和社會活動能力放到了改革的彙總新位置,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創新意思起到積極地促進作用。透過校風學分建設,學生不僅勤奮學習,還要善學,會學,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把知學活,在實踐中不斷創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