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原文翻譯及賞析7篇
曲江原文翻譯及賞析7篇
曲江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望斷平時翠輦過,空聞子夜鬼悲歌。
金輿不返傾城色,玉殿猶分下苑波。
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
天荒地變心雖折,若比傷春意未多。
譯文
望不見平時帝王的翠輦經過,只能在夜半聆聽冤鬼的悲歌。
宮妃金輿不返難見到傾城色,只有曲江的流水被玉殿分波。
臨死時才想念在華亭聽鶴唳,老臣憂念王室命運悲泣銅駝。
經過天荒地變雖使人心摧折,若比傷春的哀慟此意不算多。
註釋
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秦為宜春苑,漢為樂遊原,有河水水流曲折,故稱。隋文帝以曲名不正,更名芙蓉園。唐複名曲江。開元中更加疏鑿,為都人中和、上巳等盛節遊賞勝地。《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臨曲江之隑州兮,望南山之參差。”
望斷:向遠處望直至看不見。翠輦:飾有翠羽的帝王車駕。
子夜:夜半子時,半夜。又是樂府《吳聲歌曲》名。悲歌:悲壯地歌唱。
金輿:帝王乘坐的車轎。傾城色:舊以形容女子極其美麗。此指嬪妃們。
玉殿:宮殿的美稱。下苑:本指漢代的宜春下苑。唐時稱曲江池。
華亭聞唳鶴: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銅駝:銅鑄的駱駝。多置於宮門寢殿之前。
天荒地變:影響巨大而深遠的鉅變。指國家的淪亡。折:摧折。
傷春:為春天的逝去而悲傷。一作“陽春”。“傷春”一詞,在李商隱的詩歌語彙中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曾被他用來概括自己詩歌創作的基本主題,這裡特指傷時感亂,為國家的衰頹命運而憂傷。
賞析:
曲江的興廢,和唐王朝的盛衰密切相關。杜甫在《哀江頭》中曾借曲江今昔抒寫國家殘破的傷痛。面對經歷了另一場“天荒地變”──甘露之變後荒涼滿目的曲江,李商隱心中自不免產生和杜甫類似的感慨。杜甫的《哀江頭》,可能對他這首詩的構思有過啟發,只是他的感慨已經寓有特定的現實內容,帶上了更濃重的悲涼的時代色彩。
一開始就著意渲染曲江的荒涼景象。這裡所蘊含的並不是弔古傷今的歷史感慨,而是深沉的現實政治感喟。“平時翠輦過”,指的是事變前文宗車駕出遊曲江的情景:“子夜鬼悲歌”,則是事變後曲江的景象,這景象,荒涼中顯出淒厲,正暗示出剛過去不久的那場“流血千門,殭屍萬計”的殘酷事變。在詩人的感受中,這場大事變彷彿劃分了兩個時代:“平時翠輦過”的景象已經成為極望而不可再見的遙遠的過去,眼前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幅黑暗、蕭森而帶有恐怖氣氛的現實圖景。“望斷”、“空聞”,從正反兩個方面暗寓了一場“天荒地變”。
三、四承“望斷”句,說先前乘金輿陪同皇帝遊賞的美麗宮妃已不再來,只有曲江流水依然在寂靜中流向玉殿旁的御溝(曲江與御溝相通)。“不返”、“猶分”的鮮明對照中,顯現出一幅荒涼冷寂的曲江圖景,蘊含著無限滄桑今昔之感。文宗修繕曲江亭館,遊賞下苑勝景,本想恢復昇平故事。甘露事變一起,受制家奴,形同幽囚,翠輦金輿,遂絕跡於曲江。這裡,正寓有昇平不返的深沉感慨。下兩聯的“荊棘銅駝”之悲和“傷春”之感都從此生出。
第五句承“空聞”句。這裡用西晉陸機“華亭鶴唳”典故,用以暗示甘露事變期間大批朝臣慘遭宦官殺戮的情事,回應次句“鬼悲歌”。第六句承“望斷”句與頷聯。這裡用西晉索靖“泣銅駝”典故,藉以抒寫對唐王朝國運將傾的憂慮。這兩個典故都用得非常精切,不僅使不便明言的情事得到既微而顯的表達,而且加強了全詩的悲劇氣氛。兩句似斷實連,隱含著因果聯絡。
末聯是全篇結穴。在詩人看來,“流血千門,殭屍萬計”的這場天荒地變──甘露之變儘管令人心摧,但更令人傷痛的卻是國家所面臨的衰頹沒落的命運。痛定思痛之際,詩人沒有把目光侷限在甘露之變這一事件本身,而是更深入地去思索事件的前因後果,敏銳的覺察到這一歷史的鏈條所顯示的歷史趨勢。這正是此篇思想內容比一般的單純抒寫時事的詩深刻的地方,也是它的風格特別深沉凝重的原因。
這首詩在構思方面有一個顯著的特點:既借曲江今昔暗寓時事,又透過對時事的感受抒寫“傷春”之情。就全篇來說,“天荒地變”之悲並非主體,“傷春”才是真正的中心。儘管詩中正面寫“傷春”的只有兩句(六、八兩句),但實際上前面的所有描寫都直接間接地圍繞著這個中心,都透露出一種濃重的“傷春”氣氛,所以末句點明題旨,仍顯得水到渠成。
曲江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溼,水荇牽風翠帶長。
龍武新軍深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
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
曲江是杜甫長安詩作的一個重要題材。安史之亂前,他以曲江遊宴為題,諷刺諸楊的豪奢放蕩。陷居時期,他潛行曲江,抒發深重的今昔興亡之感。而平亂之後,則大多寓悽寂之境於濃麗之句,表達深沉的悲感與憤慨。《曲江對雨》就是這樣的一首作品。此詩景麗情深,撫今追昔,低徊蘊藉,其藝術之美主要在於:
一、繪景動靜結合。
首聯寫景,先大處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寫靜態。春雲低垂,籠罩宮城,覆壓苑牆;斜暉脈脈,江亭寂寂,暮靄沉沉,芳草萋萋:雖是春景,生意盎然,卻了無人跡,一派荒涼落寞。一“覆”,一“靜”,既凸顯眼前之景的冷清鬱悶,又透露出時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滄桑感。俞陛雲說此二句隱“晚來風起花如雪,飛入宮牆不見人”之慨嘆,頗有見地。曾見證過開元盛世的繁華與奢靡的曲江,安史亂後曾沉寂近八十載,直至唐文宗時,才稍有修整,但亦難挽頹勢。此聯景中藏情,耐人尋味。“靜年芳”三字尤為痛切,年年芳草,而盛況無存,令人嗟嘆。
頷聯直承而下,從細部用筆,由面到點,寫曲江勝景,重在寫動態,將滿懷幽思作進一步渲染。雜花生樹,落英繽紛,本已迷人眼目,又經如酥春雨的潤澤,更覺楚楚可憐,嬌媚動人。王彥輔《塵史》言:“此詩題於院壁,‘溼’字為蝸涎所蝕。蘇長公、黃山谷、秦少游偕僧佛印,因見缺字,各拈一字補之:蘇雲‘潤’,黃雲‘老’,秦雲‘嫩’,佛印雲‘落’。覓集驗之,乃‘溼’字也,出於自然。而四人遂分生老病苦之說。詩言志,信矣。”(見仇兆鰲《杜少陵集詳註》)“溼”字,也有選本作“落”,以為用“落”字更有餘韻。春雨迷濛,飛紅萬點,飄零曲江,隨波逐流。枯坐江亭的詩人面對此景,不禁生出萬分惆悵與悽苦之情,恰如落紅離枝,盛唐氣象已漸行漸遠,詩人不免潸然掉淚。這是移情於景的妙句。
“水荇牽風翠帶長”,此句脫胎於杜審言的“綰霧清條弱,牽風紫蔓長”,敷色濃豔,姿態飄逸。本是風吹水荇,詩人卻反道“水荇牽風”,賦景以人格化動作,似乎這“水荇”也難耐乏人問津的寂寞,欲招攬清風一縷與之共話滄桑。以“雨”“風”來烘托“林花”“水荇”,景更豐富了,意境也更深了一層。
二、抒情含蓄深婉。
詩題是“曲江對雨”,前兩聯寫曲江春雨圖,緊扣題中“雨”字;後兩聯是寫“對雨”之思,觸景生情,但這情又非直白宣洩,而融於翩翩遐想,更見含蓄深婉。頸聯講當年玄宗皇帝,曾率領龍武禁軍,自夾城趨芙蓉園,笳鼓齊鳴,車聲雷動,旌麾蔽日。到此時,馳道依存,空餘廢輦,殿門深鎖,無人焚香,戒備森嚴。杜少陵曾有詩云“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然而興衰無常,此刻曲江一派悽清冷寂,空自讓人憑悼。
尾聯再折一層,寫詩人之狂想。“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詩人描繪了一個君臣同歡、歌舞昇平的宴飲嬉遊之景。遙想昔日承天門賜宴,列教坊之歌妓,翠袖承花,朱弦按曲,觥籌交錯,為樂未央,那才是盛世華章人生盡歡。(《舊唐書》載:“開元元年九月,宴王公百僚於承天門,令左右於樓下撒金錢,許中書以上五品官及諸司三品以上官爭拾之。”)“何時”表明這種狂想充其量是一場豪夢而已。杜甫曾受用於玄宗,安史劫後,新君(即肅宗)上場,肅宗因當日分鎮之命,幾撼其儲皇之位,衷心隱處,不搛於若翁,故將玄宗移居西內,並將其舊侍翦除殆盡,玄宗暮境悲涼,杜甫不得新君恩寵,也就愈念當日如魚得水的佳境了。此聯抒情極其慘痛。“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明知逝水難回,卻渴盼恩澤重沐,一展懷抱,這不能不令人傷感。“暫醉”,其實只能是轉瞬即逝的精神麻醉罷了。
全詩繪景濃豔,意境靜穆清冷;抒情婉轉,感慨深沉曲折。在憶舊與憧憬中隱約可見詩人的忠君憂國之心以及頹然自放之念。
曲江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曲江對雨
[唐代]杜甫
城上春雲覆苑牆,江亭晚色靜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溼,水荇牽風翠帶長。
龍武新軍深駐輦,芙蓉別殿謾焚香。
何時詔此金錢會,暫醉佳人錦瑟旁。
譯文:
春天的雲彩倦臥在芙蓉苑的牆上,蒼茫暮色下江亭矗立,春景寂靜。
林中的花朵附著雨珠顏色更濃,水荇揮舞著翠帶,牽引著陣陣微風。
龍武禁軍簇擁龍輦盛大出行的景象不再如今已是龍輦深藏,殿門深鎖,無人焚香。
什麼時候皇帝才能下詔重現金錢會的盛況?即便短暫,也讓我重拾沉醉於錦瑟麗音的好時光。
註釋:
年芳:美好的春色。
著(zhuó):附著,附加。
水荇:多年生水草。
金錢會:唐代宮中撒錢之遊戲。
賞析:
曲江是杜甫長安詩作的一個重要題材。安史之亂前,他以曲江遊宴為題,諷刺諸楊的豪奢放蕩。陷居時期,他潛行曲江,抒發深重的今昔興亡之感。而平亂之後,則大多寓悽寂之境於濃麗之句,表達深沉的悲感與憤慨。《曲江對雨》就是這樣的一首作品。此詩景麗情深,撫今追昔,低徊蘊藉。
前兩聯寫曲江春雨圖,緊扣標題中的“雨”字;後兩聯寫“對雨”之思,觸景生情,但這情又非直白宣洩,而融於翩翩遐想,更見含蓄深婉。委婉表達在憶舊與憧憬中隱約可見的忠君憂國之心和對國家美好前景的期盼之情。
首聯寫景,先大處落墨,勾出全景,重在寫靜態。春雲低垂,籠罩宮城,覆壓苑牆;斜暉脈脈,江亭寂寂,暮靄沉沉,芳草萋萋:雖是春景,生意盎然,卻了無人跡,一派荒涼落寞。一“覆”,一“靜”,既凸顯眼前之景的肅清鬱悶,又透露出時移世易,物是人非的滄桑感。
頷聯直承而下,從細部用筆,由面到點,寫曲江勝景,重在寫動態,將滿懷幽思作進一步渲染。雜花生樹,落英繽紛,本已迷人眼目,又經如酥春雨的潤澤,更覺楚楚可憐,嬌媚動人。“溼”字,也有選本作“落”,以為用“落”字更有餘韻。春雨迷濛,飛紅萬點,飄零曲江,隨波逐流。枯坐江亭的詩人面對此景,不禁生出萬分惆悵與悽苦之情,恰如落紅離枝,盛唐氣象已漸行漸遠,詩人不免潸然掉淚。這是移情於景的妙句。
頸聯講當年玄宗皇帝,曾率領龍武禁軍,自夾城趨芙蓉園,笳鼓齊鳴,車聲雷動,旌麾蔽日。到此時,馳道依存,空餘廢輦,殿門深鎖,無人焚香,戒備森嚴。杜少陵曾有詩云“青春波浪芙蓉園,白日雷霆夾城仗”,然而興衰無常,此刻曲江一派悽清肅寂,空自讓人憑悼。
尾聯描繪了一個君臣同歡、歌舞昇平的宴飲嬉遊之景。作者巧妙地用“何時”一詞表現出自己的期盼。全詩繪景濃豔,意境靜穆清肅;抒情婉轉,感慨深沉曲折。在憶舊與憧憬中隱約可見詩人的忠君憂國之心以及頹然自放之念。“何時”表明這種狂想充其量是一場豪夢而已。杜甫曾受用於玄宗,安史劫後,新君(即肅宗)上場,肅宗因當日分鎮之命,幾撼其儲皇之位,衷心隱處,不搛於若翁,故將玄宗移居西內,並將其舊侍翦除殆盡,玄宗暮境悲涼,杜甫不得新君恩寵,也就愈念當日如魚得水的佳境了。此聯抒情極其慘痛。“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明知逝水難回,卻渴盼恩澤重沐,一展懷抱,這不能不令人傷感。“暫醉”,其實只能是轉瞬即逝的精神麻醉罷了。
全詩繪景濃豔,意境靜穆清肅;抒情婉轉,感慨深沉曲折。在憶舊與憧憬中隱約可見詩人的忠君憂國之心以及頹然自放之念。
曲江原文翻譯及賞析4
曲江二首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
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翻譯
落下一片花瓣讓人感到春色已減。如今風把成千上萬的花打落在地,怎不令人發愁?
且看將盡的落花從眼前飛過,也不再厭煩過多的酒入口。
翡翠鳥在曲江上的樓堂上作巢,原來雄踞的石麒麟現今倒臥在地上。
仔細推究事物盛衰變化的道理,那就是應該及時行樂,何必讓虛浮的榮譽束縛自身呢?
上朝回來,天天去典當春天穿的衣服,換得的錢每天到江頭買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來。
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但見蝴蝶在花叢深處穿梭往來,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飛,時不時點一下水。
傳話給春光,讓我與春光一起逗留吧,雖是暫時相賞,也不要違背啊!
註釋
減卻春:減掉春色。
萬點:形容落花之多。
且:暫且。
經眼:從眼前經過。
傷:傷感,憂傷。江上小堂巢翡翠
巢翡翠:翡翠鳥築巢。
苑邊高冢臥麒麟苑:指曲江勝境之一芙蓉花。
冢:墳墓。
推:推究。
物理:事物的道理。
浮:虛名。
朝回:上朝回來。
典:押當。
債:欠人的錢。
行處:到處。
深深:在花叢深處;又可解釋為“濃密的樣子”。
見:現。
款款:形容徐緩的樣子。
傳語:傳話給。
風光:春光。
共流轉:在一起逗留的盤桓。
違:違背,錯過。
鑑賞
曲江又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處,原為漢武帝所造。唐玄宗開元年間大加整修,池水澄明,花卉環列。其南有紫雲樓、芙蓉苑;西有杏園、慈恩寺。是著名遊覽勝地。
第一首寫他在曲江看花吃酒,佈局出神入化,抒情感慨淋漓。
在曲江看花吃酒,正遇“良辰美景”,可稱“賞心樂事”了,但作者卻別有懷抱,一上來就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惜春情緒,產生出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他一沒有寫已經來到曲江,二沒有寫來到曲江時的節令,三沒有寫曲江周圍花木繁饒,而只用“風飄萬點”四字,就概括了這一切。“風飄萬點”,不止是客觀地寫景,綴上“正愁人”三字,重點就落在見景生情、託物言志上了。“風飄萬點”,這對於春風得意的人來說,會煞是好看,該不會又“正愁人”。但是作者面對的是“風飄萬點”,那“愁”卻早已萌生於前此的“一片花飛”,因而用跌筆開頭:“一片花飛減卻春!”歷盡漫長的嚴冬,好容易盼到春天來了,花兒開了。這春天,這花兒,是很值得人們珍惜的。然而“一片花飛”,又透露了春天消逝的訊息。敏感的、特別珍惜春天的詩人就不能不“愁”。“一片”,是指一朵花兒上的一個花瓣。因一瓣花兒被風吹落就感到春色已減,暗暗發愁,可如今,面對著的分明是“風飄萬點”的嚴酷現實啊!因此“正愁人”三字,非但沒有概念化的毛病,簡直力透紙背。
“風飄萬點”已成現實,那尚未被風飄走的花兒就更值得愛惜。然而那風還在吹。剩下的,又一片、一片地飄走,眼看即將飄盡了。第三句就寫這番情景:“且看欲盡花經眼。”“經眼”之花“欲盡”,只能“且看”。“且”,是暫且、姑且之意。而當眼睜睜地看著枝頭殘花一片、一片地被風飄走,加入那“萬點”的行列,心中滋味就不怎麼樣了。於是來了第四句:“莫厭傷多酒入唇。”吃酒為了消愁。一片花飛已愁;風飄萬點更愁;枝上殘花繼續飄落,即將告盡,愁上添愁。因而“酒”已“傷多”,卻禁不住繼續“入唇”啊!
蔣弱六雲:“只一落花,連寫三句,極反覆層折之妙。接入第四句,魂消欲絕。”這是頗有見地的。然而作者沒有說明要如此“反覆層折”地寫落花,以致魂消欲絕的原因,究竟是僅僅嘆春光易逝,還是有慨於難於直陳的人事問題。
第三聯“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這一聯並非人們所認為的只是敘述淒涼的景象,而是對尾聯哲學的闡述。如果想要理解這其中的意思那麼就要對古代文人道家歸隱思想有所瞭解了。江上小堂巢翡翠,是指快樂自由的豪放之士。苑邊高冢臥麒麟,則是指人生易老,都會走向衰亡的,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公貴族也不可避免。由苑邊高冢即足以見得。結合此聯總體,就是說人生苦短,而面對這些則需像翡翠一樣好好快樂一番,即說了前邊愁思在徘徊於不徘徊之間的糾結情緒,又為下文做了很好的鋪墊,可看出杜甫的手筆已經十分成熟。
“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榮絆此身?”
這兩句意思是:在這個世界上樂是一個人畢生所追求的,那為什麼不去痛快的了一次呢。
大家可以去參考“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去理解詩中行樂的含義,這是一種極為無奈而發出的一句感嘆而已。
聯絡全篇來看,所謂“行樂”,絆此身的浮榮指的就是“左拾遺”那個從八品上的諫官。因為疏救房琯,觸怒了肅宗,從此,為肅宗疏遠。作為諫官,他的意見卻不被採納,還蘊含著招災惹禍的危機。這首詩就是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暮春任“左拾遺”時寫的。到了這年六月,果然受到處罰,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從寫此詩到被貶,不過兩個多月的時間。明乎此,就會對這首詩有比較確切的理解。
這是“聯章詩”,上、下兩首之間有內在的聯絡。下一首,即緊承“何用浮榮絆此身”而來。
前四句一氣旋轉,而又細針密線。仇兆鰲注:“酒債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須盡醉。二句分應。”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錯的。但把“盡醉”歸因於“七十者稀”,對詩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時當暮春,長安天氣,春衣才派用場;即使窮到要典當衣服的程度,也應該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來,可見冬衣已經典光。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這是更透過一層的寫法。“日日典春衣”,讀者准以為不是等米下鍋,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讀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過是為了“每日江頭盡醉歸”,真有點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為什麼要日日盡醉呢?
詩人還不肯回答讀者的疑問,又逼進一層:“酒債尋常行處有。”“尋常行處”,包括了曲江,又不限於曲江。行到曲江,就在曲江盡醉;行到別的地方,就在別的地方盡醉。因而只靠典春衣買酒,無異於杯水車薪,於是乎由買到賒,以至“尋常行處”,都欠有“酒債”。付出這樣高的代價就是為了換得個醉醺醺。詩人對這這究竟是為什麼終於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來稀。”意謂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吧!這是憤激之言,聯絡詩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難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聯寫江頭景。在杜詩中也是別具一格的名句,葉夢得曾指出:“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妙,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深深’字若無‘穿’字,‘款款’字若無‘點’字,皆無以見其精微如此。然讀之渾然,全似未嘗用力,此所以不礙其氣格超勝。使晚唐諸子為之,便當如‘魚躍練波拋玉尺,鶯穿絲柳織金梭’體矣。”(《石林詩話》卷下)這一聯“體物”有天然之妙,但不僅妙在“體物”,還妙在“緣情”。“七十古來稀”,人生如此短促,而“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將消逝,非常值得珍惜。詩人正是滿懷惜春之情觀賞江頭景物的。“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這是無比恬靜、無比自由、無比美好的`境界。可是這樣恬靜、這樣自由、這樣美好的境界,存在不了多久了。於是詩人“且盡芳樽戀物華”,寫出了這樣的結句: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傳語”猶言“寄語”,物件就是“風光”。這裡的“風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聯體物之妙,不僅在於寫小景如畫,而且在於以小景見大景。讀這一聯,就能喚起春光明媚的美感。蛺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裡自由自在地穿花、點水;深深見(現)、款款飛的。失掉明媚的春光,這樣恬靜、這樣自由、這樣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復存在了。詩人以情觀物,物皆有情,因而“傳語風光”說:“可愛的風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蛺蝶、點水的蜻蜓一起流轉,讓我欣賞吧,那怕是暫時的;可別連這點心願也違背了啊!”
仇注引張綖語云:“二詩以仕不得志,有感於暮春而作。”言簡意賅,深得詩人用心。因“有感於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與惜春、留春之情融合無間。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飽含深廣的社會內容,耐人尋味。
這兩首詩總的特點,用我國傳統的美學術語說,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韻”。所謂“含蓄”,所謂“神韻”,就是留有餘地。抒情、寫景,力避傾囷倒廩,而要抒寫最典型最有特徵性的東西,從而使讀者透過已抒之情和已寫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寫之景。“一片花飛”、“風飄萬點”,寫景並不工細。然而“一片花飛”,最足以表現春減;“風飄萬點”,也最足以表現春暮。一切與春減、春暮有關的景色,都可以從“一片花飛”、“風飄萬點”中去冥觀默想。比如說,從花落可以想到鳥飛,從紅瘦可以想到綠肥……“穿花”一聯,寫景可謂工細;但工而不見刻削之痕,細也並非詳盡無遺。例如只說“穿花”,不復具體地描寫花,只說“點水”,不復具體地描寫水,而花容、水態以及與此相關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就抒情方面說,“何用浮榮絆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見的。但如何不得志,為何不得志,卻秘而不宣,只是透過描寫暮春之景抒發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現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賞花玩景,只是及時行樂。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江頭盡醉歸”,從“一片花飛”到“風飄萬點”,已經目睹了、感受了春減、春暮的全過程,還“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真可謂樂此不疲了!然而仔細探索,就發現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測之而益深,究之而益來”,真正體現了“神餘象外”的藝術特點。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乾元元年(758年),其時京城雖然收復,但兵革未息,作者眼見唐朝因政治腐敗而釀成的禍亂,心境十分雜亂。遊曲江正值暮春,所以詩就極見傷春之情,詩人借寫曲江景物的荒涼敗壞以哀時。
曲江原文翻譯及賞析5
曲江三章章五句
曲江蕭條秋氣高,菱荷枯折隨波濤,遊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蕩,哀鴻獨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長歌激越捎林莽,比屋豪華固難數。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傷淚如雨。
自斷此生休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往南山邊。
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
翻譯
曲江秋氣肅殺景物蕭條,枯折為菱荷隨著波濤漂搖,飄泊他鄉的我啊空嘆歲目已老!
江邊的素沙沖刷著白石,哀嗚的孤雁將同伴尋找。
即事吟詩既非今體又非古體,激越的歌聲搖動著叢生的草木,江邊的華屋比比相連難以計數。
我能甘心忍受貧苦,弟侄們何必為我淚落如雨。
我已斷定此生艱難而不去問天,幸好杜曲那邊還有幾畝桑麻田,所以我將移居終南山邊。
短衣匹馬追隨李廣的足跡,射殺猛虎以度過餘年。
註釋
曲江:一名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市東南,為漢武帝所造,因池水曲折而得名。唐開元中疏鑿為遊賞勝地,南有紫雲樓和芙蓉苑,西有杏園和慈恩寺,春秋佳日,遊人如雲。
蕭條:寂寥冷落。
遊子:杜甫自謂。
嗟:感嘆。
垂二毛:年將老意。二毛,頭髮斑白。
白石素沙:即淨石白沙。
相蕩:謂白石素沙在水中相蕩磨。
哀鴻:孤雁哀鳴。
曹:同類。
即事:眼前事物。後因稱以書當前事物為題材的詩為即事詩。
今:今體。
古:古體。
長歌:連章疊歌之意。
激越:歌聲渾厚高亢。
捎:摧折。林莽,叢生的草木。
比屋豪華:形容富貴豪宅之多。
比:相接連。
吾人:猶我輩,指杜甫自己。
何傷:為何傷心。
自斷:自己判斷。
休問天:不必問人。
杜曲:地名。亦稱下杜,在長安城南,是杜甫的祖籍。杜甫困居長安時,嘗家於此。
桑麻田:即唐之永業田。
南山:指終南諸山。杜曲在終南山麓,所以稱“南山邊”。
李廣:?—前119,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人,西漢名將,善騎射。殘年:猶餘生。
創作背景
這組詩約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曲江是當時的遊覽勝地,據唐人李肇《國史補》記載,當時考中進士的人,都聚宴於曲江亭慶賀,謂之曲江會。杜甫遊曲江,有感仕途失意,遂有此作,以抒發自己抑鬱情懷。
賞析
第一章詩人借曲江秋季蕭瑟,抒發個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憂傷。首句“曲江蕭條秋氣高”,寫詩人秋遊曲江,曲江一派蕭條冷落景象。次句“菱荷枯折隨風濤”,寫秋風瑟瑟,菱荷殘枝敗葉在水面隨風不停搖曳。詩人緣情寫景,因而景隨情遷。詩中以景起興,曲江秋氣感人,詩人不免有年衰之嘆。第三句“遊子空嗟垂二毛”,寫詩人宦旅京華,鬱郁不得志,年紀將老而功名無成,面臨秋色寂寥的曲江,詩人感慨萬千。末二句“白石素沙亦自蕩,哀鴻獨叫求其曹”寫曲江水下白石、素沙,在流水中搖盪不定;孤獨的鴻雁悲哀鳴叫,彷彿是在尋求它的伴侶。詩中以此作比,暗喻詩人落魄孤零之況,烘托了詩人失意寂寞的心情。
第二章寫詩人放歌解憂。語似曠達,實為悲憤之詞。首句“即事非今亦非古”,詩人根據眼前情事即興吟詠,此詩以五句成篇,似為古體詩;而以七言成句,又似今體詩。這種七言五句的格式,系杜甫自創體,所以說“非今亦非古”。次句“長歌激越捎林莽”,長歌指此詩三章相連,“連章迭歌”;詩人引吭高歌,聲動草木,“足以一抒胸臆”。(《杜詩詳註》)第三句“比屋豪華固難數”,曲江一帶豪華宅第,難以勝數。這一句措詞平淡,卻意味深長,寫景中隱隱流露出一種憂憤之感。末二句“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傷淚如雨”。《莊子·庚桑楚》:“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矣。”杜甫化用以表達自己憤懣不平的心情,說“甘作”正表明詩人並未“心似灰”,實質上仍是不甘心。詩人奉勸弟侄不必為他仕途失意而傷心流淚。詩人滿腹憂情,卻以勸慰他人之語寫出,語似達觀,更顯悽楚悲憤。
第三章寫詩人仕途無望,意欲歸隱,抒發了內心的憤懣心情。首句“自斷此生休問天”,詩人懷才不遇,認為此生仕途無望,不必去問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將移往南山邊。”杜甫有詩說:“南山豆苗早荒穢。”(《投簡鹹華兩縣諸子》)兩句寫詩人打算回祖籍隱居度晚年。曲江宅第豪華,卻非故園。詩人意欲歸隱,隱含著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和濃重的思鄉愁懷。末兩句“短衣匹馬隨李廣,看射猛虎終殘年”,寫詩人慾學漢朝名將李廣射虎於南山,以終殘年。《史記·李將軍列傳》載:李廣貶為庶人,家居數歲,嘗於藍田南山中射獵,“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一也”。“廣所居郡聞有虎,嘗自射之”。杜甫本善騎射,多年前遊齊趙、梁宋時曾“呼鷹”、“逐獸”,所以有此聯想。藍田與杜曲相距不遠,因杜曲,故及南山,因南山,故及李廣射虎。李廣尚能“自射”,而己只能“看射”,一時感慨之情、豪縱之氣,躍然紙上。此詩章法獨特,前三句連韻作一頓,為杜甫自創的“連章體”。
這三首詩層次井然,首尾相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詩人感情深沉而憂傷,悲憤之情融於全詩。詩中情景相生,比興兼具,沉鬱含蓄。
曲江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遊寄白二十二舍人
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
曲江水滿花千樹,有底忙時不肯來。
譯文:
淡淡的陰雲薄霧傍晚自行散開,萬里青天白日朗朗映照著樓臺。
曲江上春水瀰漫兩岸繁花千樹,你有啥事那麼忙啊一直不肯來?
註釋:
⑴張員外籍:即唐代詩人張籍。張籍曾任水部員外郎,故稱“張員外”。曲江:水名。即曲江池。在今陝西省西安市東南,是隋煬帝開掘的一個人工湖,唐代為著名遊覽勝地。白二十二舍人:即唐代詩人白居易。白居易排行二十二,又曾任中書舍人,故稱“白二十二舍人”。
⑵漠漠:迷濛一片。《西京雜記》卷四引漢枚乘《柳賦》:“階草漠漠,白日遲遲。”淡雲,薄雲。唐劉禹錫《秋江早發》詩:“輕陰迎曉日,霞霽秋江明。”開:消散。唐劉禹錫《浪淘沙九首》其六:“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⑶青天白日:謂天氣晴好。宋楊萬里《明發房溪》詩:“青天白日十分晴,轎上蕭蕭忽雨聲。”
⑷有底:有何,有什麼事?對這句問話,白居易有詩《酬韓侍郎張博士雨後遊曲江見寄》作答:“小園新種紅櫻樹,閒繞花行便當遊。何必更隨鞍馬隊,衝泥蹋雨曲江頭?”時:相當於“啊”,語氣詞。
賞析:
詩歌開篇描寫了當天氣候的變化。前三句描寫了雨後曲江兩岸的美麗景色。傍晚的天空還飄浮著淡淡的陰霾,但很快就消散了,顯出了藍天白日,碧空如洗,同樓臺相映成畫,美好的春天也就更為動人了。在曲江上,紅花綠樹倒映在江水之中,更襯托出春天的美麗。詩人用淡雅的語言描繪出一幅清新的畫卷,節奏歡快自然。
從美學觀點看,水中之月,鏡中之花,往往格外給人以美的享受。大概,水中、鏡裡反映出來的形象,總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一種澄明而又微茫彷彿的美感,其動人情處,往往超過實體。此詩寫景之美,正從水中得來:久雨乍晴,藍藍的天,明晃晃的太陽,千門萬戶的樓臺,奼紫嫣紅的花樹,統統倒映在“曲江水滿”之中。花樹和樓臺的倒影斑駁地疊映在水裡。於是,花從翠樓頂上長出來,魚從綠樹中間穿過去。偶然,微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這樓臺花樹,搖晃生姿。這實比岸邊實景更令人神搖心醉。
詩的結構也很有新意。它打破了絕句三句便轉的規律,一連三句寫景,第四句才陡然一問作結。這種結構上的特點,也很值得玩索。
這首詩是寫給白居易的,除了傾訴自己的激情之外,也有惋惜和埋怨對方爽約的意思。詩人沒有直接表露自己苦候、失望、埋怨的情緒,而是巧妙地極寫曲江雨後空氣清新景物明淨所特有的美。曲江的春天,曲江樓臺花樹的迷人,愈是渲染得美好,愈顯出辜負這良辰美景是多麼可惜。末句雖只輕輕一問,儘管語氣十分委婉,卻把詩人這種心情表述得淋漓盡致。詩人構思巧妙,也於此可見。
曲江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曲江對酒
杜甫
苑外江頭坐不歸,水精宮殿轉霏微。
桃花細逐楊花落,黃鳥時兼白鳥飛。
縱飲久判人共棄,懶朝真與世相違。
吏情更覺滄州遠,老大徒傷未拂衣。
【翻譯】
我還不想回去,我就想守著一江流水,就守著這座被戰爭浪費的皇家園林。我想多坐一會兒,即便時間的移動,使豪華的宮殿的位置變得朦朧難測,我仍想多看看,桃花如何追逐白色的楊花,它們如何爭著拋棄這個世界。黃鸝和白色鷗鳥,比賽逃離。我也是厭世者,早已失去朝見皇帝的胃口。由於缺少異數,我縱酒,爛竽充之。想隱居水邊,可在水濱依然是王臣。現在老了,還說什麼“事了拂衣去”。
【賞析】
詩人微官縛身,空懷報國之心,卻無所作為,虛空寥落之際,將失望與憂忿寄託於花鳥清樽。頷聯描繪的是暮春景色、形神兼有、色香具備、生動傳神,同時也反映出詩人空閒無事,留意花落鳥飛的懶散無聊的心境。
【閱讀訓練】
1.杜甫,字子美,其詩作被稱作“ ”。(1分)
2.對本詩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是一首詠史詩,首聯“轉”字寫出時過境遷的意味。
B.頷聯不僅上下句對仗,而且還有“當句對”,格律嚴謹。
C.頸聯正話反說,尾聯使用了“滄州”、“拂衣”等典故。
D.全詩感情濃烈,運思深刻,體現了杜詩沉鬱頓挫的風格。
3. 詩的第三句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後來杜甫“自以淡筆改三字”(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深得後人讚譽。聯絡全詩,談談你的看法。(4分)
4.簡析作者在詩中抒發的思想感情。
5.“桃花細逐楊花落”一句,原作“桃花欲共楊花語”。你認為這樣修改之後好不好,為什麼?
【參考答案】
1.(1分)詩史
2.(3分)A
3.(4分)改得巧妙、準確。(1分)修改是把擬人改為白描。(1分)從全詩看,作者表現的是因仕途失意而懶散無聊的心情。用白描的手法,寫桃花的“細逐”,楊花的“飄落”,正好襯出他枯坐江邊、空閒無聊的心情。(1分)用擬人的手法,顯得過於恬適而富有情趣。(1分)
4.詩人感覺閒散無聊,枯坐江頭多時,不想回去,縱飲懶朝,後悔沒有及早辭官歸隱,抒發了詩人面對仕途失意、抱負難展、理想落空、報國無門的狀況內心的憤懣不平之情。
5.“桃花欲共楊花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顯得過於恬適而富有情趣,跟詩人當時仕途失意,懶散無聊的心情不相吻合;正因為仕途失意,懶散無聊,詩人才久坐江頭,如此留意於花落鳥飛,“桃花細逐楊花落”純用描寫,能更好地襯托出詩人此時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