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零陵郡次新亭》範雲原文註釋翻譯賞析

《之零陵郡次新亭》範雲原文註釋翻譯賞析

  作品原文

  之零陵郡次新亭

  江干遠樹浮①,天末孤煙起。

  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

  滄流未可源,高帆去何已②。

  作品註釋

  ①幹:大水之旁。

  ②滄:蒼。水色青蒼,所以流水稱“滄流”。未可源:言不能窮其源。已:止。末二句寫水程行役之勞。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赴零陵(治所在今湖南零陵)內史任,在新亭止宿時所寫的。新亭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地近江濱,當時是朝士們遊宴之所。

  作品賞析

  詩歌的前四句寫江景。江面開闊,看不見對岸,遠遠望去,迷迷濛濛,樹木彷彿浮在滔滔的江水之旁,所以說“江干遠樹浮”。再把眼光移向更遠處,只見“天末孤煙起”,一股雲煙在天的`盡頭飄然而起,顯得那麼孤寂淡遠。在這二句中,詩人用一個“遠”字和一個“孤”字寫出了大江景色的廣渺、寂寥。

  “江干遠樹浮,天末孤煙起”二句是分寫江、天,而“江天自如合,煙樹還相似”二句則寫江天在詩人視覺中的綜合形象。江天一色,渾然一片,分不出哪兒是天邊,哪兒是水際;遠樹朦朧,像雲煙一樣輕淡,而云煙變幻,也像遠樹一樣“浮”在江天相連之處,雲煙遠樹混為一體。這二句著意寫江景的迷濛淡遠。

  面對著浩渺的江天、朦朧的煙樹,詩人心中湧起一股迷惘的情緒,他不禁吟出傷感的詩句:“滄流未可源,高颿去何已。”“颿”,同帆。詩人說:江水浩蕩,滔滔不絕,難以窮盡其源!我這隻揚帆的小船要飄流到何時,才能停泊?這是詩人對著江水發出的感慨,其中也隱隱透露出對仕官前程的擔憂。

  這首詩以寫景為主,但景中寓情,使人彷彿看到一位心事重重的旅人在眺望江天遠樹雲煙。詩歌的筆調疏淡,語言清麗。

  作者簡介

  範雲(451-503)南朝文學家。字彥龍,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縣西北)人。少好學,善屬文,下筆即成。仕宋,為郢州西曹書佐,轉法曹行參軍。齊時,入竟陵王蕭子良幕府,為“西邸八友”之一。遷尚書殿中郎,曾出使北魏。又任零陵內史、散騎侍郎、始興內史、廣州刺史,坐事下獄,獲赦免。後起為國子博士,蕭衍執政,範雲入其幕府,與沈約同心輔佐之。梁立,官吏部尚書,封霄城縣侯,領太子中庶子,遷尚書右僕射。卒贈侍中衛將軍。事蹟具《梁書》卷一三及《南史》卷五七本傳。有集三十卷,已佚,《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得其詩四十二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