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詞多謝洛城人翻譯及賞析

憶江南詞多謝洛城人翻譯及賞析

  《憶江南詞·多謝洛城人》作者為唐朝詩人、劉禹錫。其古詩全文如下: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裛露似沾巾。獨坐亦含顰。

  【前言】

  《憶江南詞二首其一》是唐代詩人劉禹錫創作的組詞作品。第一首詞寫的是一位洛陽少女的惜春之情。她一邊惋惜春天的歸去,一邊又覺得春天對她也有無限依戀之情。詩人透過擬人化手法,不寫人惜春,卻從春戀人著筆。楊柳依依,叢蘭灑淚,寫來婉轉有致,耐人尋味。最後“獨坐亦含顰”,以人惜春收束全詞,更增添了全詞的抒情色彩。該詞抒發了惜春、傷春之情。

  【註釋】

  ⑴憶江南:詞牌名,亦名《望江南》。據《樂府雜錄》,《望江南》本名《謝秋娘》,李德裕鎮浙西,為妾謝秋娘所制,遂改為《望江南》。後白居易依調作《憶江南》詞,《望江南》也就又作《憶江南》了。

  ⑵多謝: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洛陽。

  ⑶袂:衣袖。

  ⑷裛):沾溼。裛露:沾上露水。裛通浥,沾溼。

  ⑸含顰:謂憂愁不語。顰,同顰,皺眉。

  【翻譯】

  春光去時離情依依,像在感謝留戀她的洛陽人。柔弱的柳條隨風飄揚,像舉起衣袖告別離去的春;叢生的蘭花被露水沾溼,像惜春的淚水溼透了羅巾;那傷春的美女獨坐庭院,望著柳和花將愁眉皺緊。

  【賞析】

  第一首的主旨是傷春。詞中,先寫春向人們告辭,柳、蘭喻春含淚揮手而別,後寫一個女子惜春情態,一邊惋惜春天的歸去,一邊又覺得春天對她也有無限依戀之情,作者以擬人手法,把人的表情動作賦予春,有依依難捨之情,鬱郁感傷之意,抒發了惜春、傷春的感情。構思新穎,描寫細膩,手法多變,充分體現了詩人樂府小章的“清新流暢、含思婉轉”的藝術特色。

  “春去也,多謝洛城人”。“春去也,多謝洛城人。”“去也”兩字感情色彩極濃,不輕輕放過。在臨別之際一聲“去也”。抵得上很多言語,其中當然也包含著不忍去、不願去、又不得不去的衷曲。後來柳永《雨霖鈴》詞“願去去千里煙波”,連用兩個“去”字,也是為了突出他心頭不忍去、不願去而又不得不去的複雜感情。這是從春的一方即客觀的一方言之。再從愛春、惜春的一方即主觀的`一方言之,則“去也”兩字更為關情。《西廂記·長亭送別》有句雲:“聽得道聲“去也”。鬆了金鋇;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此恨誰知!”如果借來作為“去也”兩字的註解,就不難想象那種愛春、惜春而又尤計留春的惆悵之情。“多謝洛城人”則又轉換角度,以春天的口吻,向惜春之人遙遙致意。作者在短短七字之間展現了兩種不同視角的轉換,揮灑自如,更顯示出其傑出的想像力和文字駕馭能力。

  “弱柳從風疑舉袂,叢蘭泡露似沾巾”兩句,緊承前句“多謝洛城人”而來,不寫人之惜春,而先寫春依戀人,描繪出一幅氣韻橫生的送春畫圖,且看那纖弱的柳條隨風依依輕搖,就好像揮手作別輕揚起的衣袖;而葡花沾滿露珠,更有如一位不勝嫣羞的美人,在離別之際淚溼紙巾。

  “獨坐亦含顰。”如果說,前面四句都是從春的惜別一邊著筆的話,那末這最後一句寫到了惜春之人,即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從句中的“獨”字可以領悟到,這位抒倩上人公的心情非常寂寞惆悵。旖旎的春光曾給她以歡樂與安慰,或者說,曾激勵她滿懷憧憬地追求美好的理想,但是,曾幾何時,春鬧花謝。歡樂成為過去,安慰被失望所代替,理想也終於落空。愁緒煎熬使她坐臥不安:從句中的“亦”字可以表現出除“獨坐”以外的獨眠、獨酌、獨吟都已一一行之而終於無法排遣愁緒。在百無聊賴之中,惟有借“獨坐”以自持性情,但“獨坐”既久,仍不免顰眉蹙額,為愁緒所包圍,由此總見得愁緒纏綿深長而避之無由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