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宗儒,字秉文,鄧州穰人原文及譯文

趙宗儒,字秉文,鄧州穰人原文及譯文

  趙宗儒,字秉文,鄧州穰人。父驊,字雲卿,少嗜學,履尚清鯁。開元中,擢進士第,補太子正字,調雷澤、河東丞。採訪使韋陟器之,表置其府。又為陳留採訪使郭納支使。驊以嘗陷賊,貶晉江尉。久之,召拜左補闕,遷累尚書比部員外郞。建中初,遷秘書少監。敦交友行義,不以夷險恩操。驊位省耶,衣食窶乏,俸單寡,諸子至徒步,人為諮美。涇原兵反,驊竄山谷,病死,贈華州刺史。宗儒第進士,授校書郎,判八等,補陸渾主簿。數月,拜右拾遺、翰林學士。時,父驊遷秘書少監,德宗欲寵其門,使一日並命,再遷司勳員外郎。貞元六年領考功事自至德後考績失實內外悉考中上殿最混淆至宗儒黜陟詳當無所回憚右司郎中獨孤良器、殿中待御史

  杜倫J以過黜考,左丞裴都、御吏中丞盧侶降考中中,凡人中上者,才五十人。帝聞善之,進考功郎中。累遷給事中。十二年,以本官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賜服金紫。居二歲,罷為太子右庶子,屏居慎靜,奉朝請而已。遷吏部侍郎,召見,勞日:“知卿杜門六年,故有此拜,

  曩與先臣並命,尚念之邪?”宗儒俯伏流涕。元和初,檢校禮部尚書,充東都留守。三連至檢校吏部、荊南節度使,散冗食戍二千人。歷山南西道、河中二鎮,拜御史大夫,改吏部尚書。

  穆宗立,詔先朝所召賢良方正,委有司試。宗儒建言:“應制而來者,當天子臨問。試有司,非國舊典,請罷之。”詔可。俄檢校右僕射,守大常卿。太常有《五方師子樂》,非大朝會不作。帝嗜聲色,宦官領教坊者,乃移書取之。宗儒不敢違,以訴宰相。宰相以事專有司,不應關白。以懦不職,罷為太子少師。大和初,進太子太傅。文宗召訪政理,對曰:“堯、舜之化,慈儉而已,願陛下守之。”帝納其言。六年,授司空,致仕。卒,年八十七,冊贈司徒,諡日昭。宗儒以文學歷將相,位任崇劇,然無儀矩,以治生瑣碎失名。

  (《新唐書列傳七十六》)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履尚清鯁清鯁:清高剛直

  B.衣食窶乏窶乏:貧乏

  C.散冗食成二千人散冗:散亂

  D.非國舊典 舊典:舊時的制度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貞元六年/領考功/事自至德後/考績失實/內外悉考中上/殿最混淆/至宗儒/黜陟詳當/無所回憚/.

  B.貞元六年/領考功事/自至德後考績失實/內外悉考中上/殿最混淆/至宗儒/黜陟詳當/無所回憚/

  C.貞元六年/領考功/事自至德/後考績失實/內外悉考中/上殿最混淆/至宗儒黜/陟詳當/無所回憚/

  D.貞元六年/領考功事/自至德後考/績失實/內外悉考/中上殿最/混淆至宗儒/黜陟詳當/無所回憚/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趙宗儒年輕時酷愛學習、為人正直。而他的父親趙驊深受朝廷重用,身居要職,在交友行義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B.趙宗儒曾中進士,在主管考查政績方面事務,周詳妥當,革除弊端,亳不畏懼,朝廷要臣因此而受到相應的處分。

  c.趙宗儒任相兩年,貶為太子右庶子,深居簡出,升任吏部侍郎後,皇帝回顧趙宗儒父子一同任命的情景,讓其動容。

  D.趙宗儒任太子太傅時,勇於直涑,勸告文宗,談論治國之道,以堯、舜為標杆,堅守仁慈勤儉,文宗接受了建議。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採訪使韋陟器之,表置其府。又為陳留採訪使郭納支使。驊以嘗陷賊,貶晉江尉。(5分)

  (2)宗儒不敢違,以訴宰相。宰相以事專有司,不應關白。以懦不職,罷為太子少師。(5分)

  參考答案

  4.C 閒散

  5.B

  6.A 年經是酷愛學習的是趙驊

  7.(1)採訪使韋陟非常器重他,上表安排他在幕府中任職。又任陳留採訪使郭納的支使。趙驊因曾落人賊中,貶為晉江尉。

  (2)趙宗儒不也違抗,告訴宰相。宰相認為此事應由有司決斷,不應稟報。因他懦弱不稱職,罷官為太子少師。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