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昱《詠史》閱讀答案和翻譯賞析

戎昱《詠史》閱讀答案和翻譯賞析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注】本詩作於安史之亂後,當時藩鎮割據厲害,朝廷採用求和政策。

  (1)這首詩整體上所採用的是什麼表現手法?請簡要分析。(5分)

  (2)作者是如何展現他諷今的寫作目的?結合全詩作具體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借古諷今。設喻皇帝做出英明的決斷,要重用賢臣,不要一味地屈辱求和。

  (2)首聯開門見山,指出和親是歷史上最拙劣的政策。頷聯寫和親的實質就是把國家的安危託於婦人之手。頸聯確切無疑地指出和親政策不能打敗敵人。尾聯則以問句形式說明為君主定下和親政策的不是忠臣。詩人就是這樣一步步表明求和政策的失誤的。

  參考譯文

  漢朝的.史書上,記載著和親的拙劣計策。

  國家的安定要靠賢明的君主,怎能夠依靠婦人。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顏,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埋著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誰真正堪稱輔佐之臣呢。

  賞析:

  從題目看,這是一首詠史詩,詠史詩往往借古諷今,本詩也不例外。全詩純是議論。首聯是說,漢朝歷史上,在對外關係上,採用的最低劣的外交手段就是和親。頷聯指出稱之低劣的原因:治理國家固然要依靠明主,可是把國家的命運完全託於婦人之手,實在不是治國之本。頸聯的意思是,怎麼能女色送給敵人,以此乞求國家的安全?它以反問的方式指出和親政策其實沒有多大用處。句中的“玉貌”指女色,“將玉貌”就是獻出女色。“擬”意為打算。“靜胡塵”是說使胡塵靜止不動,言外之意是使敵人安靜下來,不再進犯。尾聯的“千年骨”代指已逝的古人們。這兩句對歷史上的臣子們提出了質問:你們到底誰才真正是輔佐君主的忠臣呢?言外之意是,你們都不是忠臣。更具體一點說,凡是主張和親的臣子,沒有一個是忠臣。

  這首詩大概是詩人當國家危難而採取求和政策之時,感到痛心疾首,所以借古諷今,一方面希望皇帝重用賢臣,不要一味屈辱求和;一方面希望做臣子的不要再出求和這種餿主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