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崧《點絳唇·夜宿臨洺驛》閱讀答案及賞析

陳維崧《點絳唇·夜宿臨洺驛》閱讀答案及賞析

  點絳唇·夜宿臨洺驛

  陳維崧①

  晴髻離離②,太行山勢如蝌蚪。稗花盈畝③,一寸霜皮厚。

  趙魏燕韓,歷歷堪回首。悲風吼,臨洺驛口,黃葉中原走。

  【注】①陳維崧(1625-1682),清代文學家, 其性豪邁,尤擅填詞。初家道興旺,少年得意。後家門中落,又值明清之交,顛沛流離,生活坎坷。②離離,排列密集貌。③稗,雜草。

  晴髻:古代女子的髮髻。

  1.這首詞的開頭在描寫山巒時比喻奇特,試加以簡要分析。(4分)

  2.結合詞的下闋,說說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參考答案:

  1、答案:一是月光下的太行山峰如女子黑黑的髮髻,寫出山體高峻,排列密集。一是把山嶺之勢比作蝌蚪遊動,形容山勢連綿,逶迤雄闊。(2分)這樣的比喻生動描繪出夜晚時月光下太行山靜矗和起伏的獨特景象。(2分)

  2、答案:“趙魏燕韓,歷歷堪回首”,表達了俯仰今古,世事滄桑,感慨萬端;(2分)“悲風吼,臨洺驛口,黃葉中原走”,闊大蒼涼中,寄寓詩人飄泊不定、感時懷古的悲愴心緒,既有故國之痛又有身世之悲。(2分)

  賞析:

  此詞雖為短調,容量卻很大,感慨興亡的主題借闊大蕭瑟之景,表現得極其濃烈,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

  此詞是寫在晴朗的月夜下,作者之所聞所感。遠望中的太行山如蝌蚪那樣累累疊疊地排列在眼前;而近處的.原野,枯萎的稗草,在月光下如凝霜堆積。如果說上片直寫所見,則下片主要寫所感:從歷史回憶中著眼。此地關山,乃兵家必爭,戰國諸雄,就曾在此反覆較量。“趙魏燕韓,歷歷堪回首”,表達了俯仰今古,世事滄桑,感慨萬端;“悲風吼,臨洺驛口,黃葉中原走”,闊大蒼涼中,寄寓詩人飄泊不定、感時懷古的悲愴心緒,既有故國之痛又有身世之悲。“悲風吼”,此所聞,更加強了所感。一個“悲”字,表現的顯然是作者的主觀情感:既是歷史的感慨,更是現實的反映。“中原黃葉走”,便是歷史與現實、象徵與寫實、整個人生與個人命運的交融一體,寫盡從古到今歷史風雲變化的無常,和個人在此中的無可奈何。在這首詞裡,作者把極大的山景看得像蝌蚪那樣能夠細小,反把細小的稗花看得很大;遠在千年的往事,他看得很清楚,而近在咫尺的風物,卻一片模糊。這種異常的表現手法,所揭示的正是作者那種強烈又不無茫然的“悲”情。其中,山巒的比喻奇特:一是月光下的太行山峰如女子黑黑的髮髻,寫出山體高峻,排列密集。一是把山嶺之勢比作蝌蚪遊動,形容山勢連綿,逶迤雄闊。

  作者

  陳維崧(1625—1682),字其年,號迦陵,江蘇宜興毫村人。“少清癯,而腮須侵淫及顴準,士大夫號陳髯。”(見《國朝先正事略》)出身於官宦家庭。其祖父陳於廷,明萬曆二十三年進士,崇禎初年任左都御史,為東林黨的中堅人物。其父陳貞慧,諸生,以氣節著稱,為明末四公子之一。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