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士赴蘇州李中丞招以詩贈行》原文

《送沈士赴蘇州李中丞招以詩贈行》原文

  作品介紹

  《送沈士赴蘇州,李中丞招以詩贈行》的作者是杜牧,被選入《全唐詩》的第520卷。

  原文

  送沈士赴蘇州,李中丞招以詩贈行

  作者:唐·杜牧

  山城樹葉紅,下有碧溪水。

  溪橋向吳路,酒旗誇酒美。

  下馬此送君,高歌為君醉。

  念君苞材能,百工在城壘。

  空山三十年,鹿裘掛窗睡。

  自言隴西公,飄然我知己。

  舉酒屬吳門,今朝為君起。

  懸弓三百斤,囊書數萬紙。

  戰賊即戰賊,為吏即為吏。

  盡我所有無,惟公之指使。

  予曰隴西公,滔滔大君子。

  常思掄群材,一為國家治。

  譬如匠見木,礙眼皆不棄。

  大者粗十圍,小者細一指。

  榍橛與棟樑,施之皆有位。

  忽然豎明堂,一揮立能致。

  予亦何為者,亦受公恩紀。

  處士有常言,殘虜為犬豕。

  常恨兩手空,不得一馬箠。

  今依隴西公,如虎傅兩翅。

  公非刺史材,當坐巖廊地。

  處士魁奇姿,必展平生志。

  東吳饒風光,翠巘多名寺。

  疏煙亹亹秋,獨酌平生思。

  因書問故人,能忘批紙尾。

  公或憶姓名,為說都憔悴。

  註釋

  1、全詩校:“一本無送字”。李中丞:李道樞,開成二年(837)任蘇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這首詩作於開成三年,時杜牧在宣州幕。詳見胡可先《杜牧詩文人名新考》。

  2、苞:通包,懷有。

  3、鹿裘:粗陋的裘衣,貧者所穿。見《晏子春秋》外篇。

  4、隴西公:指李道樞。隴西為李姓郡望。

  5、屬:通“矚”。吳門:指蘇州。

  6、滔滔:水大貌,喻人的度量。

  7、掄群材:選拔人才。

  8、礙眼:眼光所及。

  9、榍:門限。原作“屑”字加一個提手旁,徑改。橛:短木樁。

  10、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

  11、恩紀:恩情。

  12、有常:全詩校:“一作常有”。

  13、巖廊:指朝廷。0魁奇姿:奇偉特出的姿質。

  14、亹亹:進貌,此指上升。

  15、批紙尾:在紙張的'末尾作批答。《夢溪補筆談》卷三:“前世風俗,卑者致書於仰尊,尊者但批紙尾答之。”

  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代表作有《江南春》、《泊秦淮》、《過華清宮》等。杜牧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 他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註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別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晚唐詩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矯之。其七絕尤有逸韻遠神,晚唐諸家讓渠獨步。 牧之有抱負,好言兵,以濟世之才自詡。工行、草書。《宣和書譜》雲:“牧作行、草,氣格雄健,與其文章相表裡。”董其昌《容臺集》稱:“餘所見顏、柳以後,若溫飛卿與(杜)牧之亦名家也”,謂其書“大有六朝風韻”。傳世墨跡有《張好好詩》。著作甚富,主要著有《樊川文集》,《舊唐書》卷百四十七、《新唐書》卷百六十六皆有傳。《張好好詩》,行草墨跡,系太和八年(834)32歲時所書。帖為麻箋,縱28.2釐米,橫162釐米,46行,總322 字。從整幅詩卷中可以看出,其書法深得六朝人風韻。真跡現藏故宮博物院。此篇書法作品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更得樸實無華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題簽、題跋印章。曾經宋直和分府、賈似道、明項子京張孝思、清梁清標、乾隆、嘉慶、宣統內府及張伯駒收藏。曾著錄於《宣和書譜》、《容臺集》、《平生壯觀》、《大觀錄》等。杜牧由於以詩稱著,故其書名為詩名所掩蓋。此書刻入《秋碧堂法帖》。延光室、日本《昭和法帖大系》均有影印。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