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乂雜言》的原文及作者介紹

《送郭乂雜言》的原文及作者介紹

  作品介紹

  《送郭乂雜言》的.作者是岑參,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99卷。

  送郭乂雜言

  作者:唐·岑參

  地上青草出,經冬今始歸。

  博陵無近信,猶未換春衣。

  憐汝不忍別,送汝上酒樓。

  初行莫早發,且宿霸橋頭。

  功名須及早,歲月莫虛擲。

  早年已工詩,近日兼注易。

  何時過東洛,早晚度盟津。

  朝歌城邊柳嚲地,邯鄲道上花撲人。

  去年四月初,我正在河朔。

  曾上君家縣北樓,樓上分明見恆嶽。

  中山明府待君來,須計行程及早回。

  到家速覓長安使,待汝書封我自開。

  註釋

  ①開元二十八年(740)春作於長安。

  ②今始歸:指己自河朔歸長安。

  ③博陵:隋博陵郡,唐改為定州,治所在今河北定縣。郭之故鄉當在博陵。信:訊息。

  ④霸橋:在長安城東灞水上。霸亦作灞。

  ⑤東洛:即洛陽。

  ⑥盟津:古黃河津渡名,在今河南孟縣西南。相傳周武王伐紂,在此與諸侯會盟。

  ⑦朝歌:商朝帝乙、帝辛(紂)之別都,在今河南淇縣。嚲:垂。

  ⑧邯鄲:戰國趙都,在今河北邯鄲市西南。

  ⑨河朔:黃河之北。

  ⑩恆嶽:北嶽恆山,主峰在今河北曲陽縣西北。

  11、中山:借指唐定州治所安喜縣(今河北定縣)。戰國時中山國,活動中心在今定縣。漢中山國治盧奴,後燕慕容垂都中山,都在今定縣。明府:縣令。

  12、長安使:指上長安的使者。

  作者介紹

  岑參(cén shēn) (約715年—770年)唐代詩人。南陽(今屬河南)人。自幼從兄受書,遍讀經史。二十歲至長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遊河朔。三十歲舉進士,授兵曹參軍。天寶(742~756)年間,兩度出塞,居邊塞六年,頗有雄心壯志。安史亂後回朝,由杜甫等推薦任右補闕,轉起居舍人等職,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後罷官,客死成都旅舍。其詩題材廣泛,長於七言歌行。更多古詩欣賞文章敬請關注“可可詩詞頻道”的岑參的詩全集欄目。

  岑參的詩題材廣泛,除一般感嘆身世、贈答朋友的詩外,出塞以前曾寫了不少山水詩,詩風頗似謝朓、何遜,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岑參所作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與高適齊名,並稱“高岑”,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有《岑嘉州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