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巴蜀檄》原文及翻譯
《喻巴蜀檄》原文及翻譯
《諭巴蜀檄》是一篇政府文告,緣自使臣唐蒙出使西南夜郎僰中時,曾徵發巴蜀吏卒擾民,引起當地百姓大驚恐,於是武帝派司馬相如前往責唐蒙,並代表朝廷諭告巴蜀百姓唐蒙所為並非皇帝之意,以安定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喻巴蜀檄》原文及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喻巴蜀檄》原文
告巴蜀太守:蠻夷自擅,不討之日久矣,時侵犯邊境,勞士大夫。陛下即位,存撫天下,輯安中國,然後興師出兵,北征匈奴。單于怖駭,交臂受事,屈膝請和。康居西域,重譯請朝,稽首來享。移師東指,閩越相誅;右吊番禺,太子入朝。南夷之君,西僰(bó)之長,常效貢職,不敢怠墮,延頸舉踵,喁喁然皆爭歸義,欲為臣妾;道里遼遠,山川阻深,不能自致。夫不順者已誅,而為善者未賞,故遣中郎將往賓之,發巴蜀士民各五百人,以奉幣帛,衛使者不然,靡有兵革之事,戰鬥之患。今聞其乃發軍興制,警懼子弟,憂患長老,郡又擅為轉粟運輸,皆非陛下之意也。當行者或亡逃自賊殺,亦非人臣之節也。
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唯恐居後;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仇。彼豈樂死惡生,非編列之民,而與巴蜀異主哉?計深慮遠,急國家之難,而樂盡人臣之道也。故有剖符之封,析珪之爵,位為通侯,居列東第,終則遺顯號於後世,傳土地於子孫。行事甚忠敬,居位安佚,名聲施於無窮,功烈著而不滅。是以賢人君子,肝腦塗中原,膏液潤野草而不辭也。今奉幣役至南夷,即自賊殺,或亡逃抵誅,身死無名,諡為至愚,恥及父母,為天下笑。人之度量相越,豈不遠哉!然此非獨行者之罪也,父兄之教不先,子弟之率不謹也,寡廉鮮恥;而俗不長厚也。其被刑戮,不亦宜乎!
陛下患使者有司之若彼,悼不肖愚民之如此,故遣信使曉諭百姓以發卒之事,因數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讓三老孝悌以不教之過。方今田時,重煩百姓,已親見近縣,恐遠所溪谷山澤之民不遍聞,檄到,亟下縣道,使鹹知陛下之意,唯毋忽也。
《喻巴蜀檄》翻譯/譯文
告知巴郡、蜀郡太守:周邊少數民族不順從朝廷搞對立,卻沒有受到軍事打擊已經很長時間了,還時常侵犯邊境,使官吏勞苦。當今皇上登位,體恤安慰天下百姓,團結穩定中原內地,然後發動並派出軍隊到北方征討匈奴。匈奴王恐懼,拱手屈服,下跪求和。康居等西方屬國,即使需要中介語言翻譯才能溝通,也請求來朝廷慶賀,畢恭畢敬地跪拜進獻貢禮。於是轉移軍隊東征,致使閩越王被弟弟殺掉;又乘勢向右攻下南越,南越王派太子來朝廷作人質。南方西方各少數民族的君長不斷效力進貢,不敢懈怠,伸長脖子踮起腳跟,人人仰慕傾心,競相爭先歸順,都想被使喚;只因路途遙遠,山川阻隔很嚴重,不能親自來朝拜。不順從的已被討伐,然而表現好的還沒獎賞,所以派中郎將唐蒙去禮節性訪問西南各少數民族君長。在巴郡、蜀郡徵招士兵各五百名,只是去搬運作為禮品的財物和保衛使者以防意外,並沒有軍事行動和投入戰鬥的憂患。現在聽說他卻啟用了軍事法則,使青年驚懼,老人憂慮;州縣又擅自派人去轉運糧食和繳納物。這些都不是皇上的旨意。另一方面,應徵的人有的逃跑,有的自殺,這表明他們缺乏作普通百姓的`品德。
邊境地方的人,一聽說烽火燃起,就都拿上弓箭騎馬奔赴,或扛著武器跑來,汗水不斷線淌流,還唯恐落後。他們頂著刀口,冒著飛箭,義無反顧,還主動獻計獻策,計策也神速見效,人人心懷憤怒,如報個人仇恨。難道他們喜歡死討厭生,不是中國籍的人,與巴蜀的人不同一個皇上嗎?是他們考慮得深遠,因而樂意盡老百姓的義務。因此有人立了功,得到封官職、授爵位的憑證,生前當公侯,住豪宅,死後留美名揚後世,傳封地給兒孫。他們做事很忠實敬業,然後才能當官享受安樂,名聲永遠流傳,功勳顯著,永不磨滅。因此賢人君子肝腦塗原野,膏血潤野草也不逃避。現在乾點兒搬運禮品到南方的差事,就自殺或逃跑被殺,人死了又無好名聲,被稱為最蠢的人,還影響到父母也受羞恥,被天下人嘲笑。人的胸懷見識相差豈不是太遠了嗎?然而這不只是應徵人的罪過,父兄教育沒有率先垂範,子弟遵循教導就不會嚴謹,就缺少好品德和恥辱感;而且當地社會風氣也不純樸誠實,那些人被處罰、殺頭,不也是應該的嗎?
當今皇上憂慮使者唐蒙和郡縣官吏像上述那樣,擔心不成器的愚民又是如此,所以派親信使者把徵招士兵的事明確告訴百姓,順便用自殺逃跑是對朝廷不忠的罪名來斥責他們,用沒教育好的過失來責怪鄉村小吏。現在正值農忙時期,不想輕易召集人眾,給農民添麻煩,已經親自會見附近縣的人,還擔心遠處高山深谷的人不能普遍知曉。這檄文一到,趕緊下發各縣,讓百姓都知道皇上的心意,希望不要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