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謙齋《寨兒令·嘆世》原文翻譯與賞析
馬謙齋《寨兒令·嘆世》原文翻譯與賞析
《寨兒令·嘆世》這是一首感嘆入仕之難及仕途險惡的小令,流露了對現實的不滿之意。下面一起來欣賞馬謙齋《寨兒令·嘆世》這首曲吧!
【原文】
手自搓,劍頻磨,古來丈夫天下多。青鏡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窩。有聲名誰識廉頗,廣才學有用蕭何。忙忙的逃海濱,急急的隱山阿。今日個平地起風波。
【譯文】
摩拳擦掌,寶劍不斷地磨。自古以來天下有志之士何其多。手撫青銅鏡,臨鏡自照,已鬢生白髮,光陰白白度過。不得志困寧地這簡陋的`房舍,雖有聲威名誰又能瞭解今日的廉頗,縱然才學廣大怎奈不任用今日的蕭何。匆匆忙忙地逃到海濱,急急切切地隱居在山阿。就因為如今仕途禍福難測,平白無故地掀起了險惡風波。
【賞析一】
根據作者的作品,可以想見他開始是胸懷抱負積極進取的,也中了進士做了官,隨著對官場的認識的加深,才逐漸淡薄功名,最後終於歸隱了事。
這首曲子也許是他一生的寫照,但又不全是,它是整個封建社會無數有志之士一生遭遇的藝術概括。
這是一首感嘆入仕之難和仕途險惡的小令。曲者開始也是像自古以來天下很多有志之士一樣摩拳擦掌,希望能將自己報國的雄心實現,但結果呢?“青鏡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窩”(衡窩指簡陋的房屋)。
【賞析三】
馬謙齋,生卒年不詳,亦與張可久為同時人。曾在大都、上都等地為官,後辭官歸隱,到杭州過富裕的優遊生活。張可久說他是“簪纓席上團欒,杖藜松下盤桓”。他自己也說:“辭卻公衙,別了京華,甘分老農家。”現存小令十七首。
【賞析四】
青銅鏡中容顏已老,白髮頻生,而自己依然是才智不得施,被困在貧困的家中。接著曲者把自己與廉頗、蕭何作比較,自己縱有才能不得施展。
能做什麼呢?“忙忙得逃海濱,急急的隱山阿。今日個平地起風波”,現今世道仕途上福禍難測,還是匆匆忙忙地逃到海濱,急急切切地隱居在山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