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工作計劃

一年級上冊數學工作計劃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又將迎來新一輪的努力,來為以後的工作做一份計劃吧。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工作計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上冊數學工作計劃1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教研工作計劃,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以“新課標背景下的課堂教學”為主題,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教研教改為突破口,以最佳化課堂教學為切入點,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為目的,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教研活動,轉變教學思想,改進教學行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一年級數學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數學課堂教學力求體現: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絡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二、教研目標

  1、深入課堂研究,提高學生課堂知識的鞏固率和資訊交流率。

  2、認真學習領會新標準,加強學習教學新理念和優秀經驗,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業務素質,轉變教學方式。不斷充實自己,提高本組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教研能力。

  3、在學生中開展形式多樣的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數學在學習生活中的體驗,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4、面對班級學生學習實際,採取有效措施,抓好“培優補差”工作,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切實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提高教學質量。

  三、強化本組教師常規管理,提高教學質量。

  1、認真備課。

  (1)個人備課:每位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年輕教師一定要備詳案)備課教案必須有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作業佈置和板書設計,要體現教法、學法靈活、恰當,講練內容科學、合理,及時添補和撰寫課後反思。

  (2)集體備課:每週三下午集體備課,專時專用,備課時要有計劃、有重點、有記錄,統一課內外作業和課時進度,在教材處理和教法、學法上多探討,不斷最佳化教學目標、過程和方法,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上多想辦法,提高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要求認真準備,積極發言。

  2、認真上課。

  在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的同時,要關注學生數學思考、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要做到以學生為本,能力為中心,活動為重點,教學過程要開放靈活,組織形式要寬鬆民主,評價要多元。

  3、認真輔導。

  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要防補結合,課內外結合,要定時間、定計劃、定內容組織好學習有困難的個別學生的輔導工作,做到措施得力,方法恰當,效果顯著。

  4、認真對待作業。

  作業的佈置要適量,要科學合理,批改要及時、規範。

  5、認真考核。

  及時進行單元測試及講評,以恰當的方式評價學生,激勵學生不斷進步。

  6、認真總結。

  認真總結教學中的得與失,及時撰寫教學論文或有價值、有意義的教學反思,至少做到一個小節寫一個反思。

  7、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習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本學期根據學生的興趣及特長,準備開展一次口算賽、筆算比賽和一節綜合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營造愛動腦、勤學習的氛圍。

  四、教研組活動安排:

  九月份

  1、集體學習小學數學教學課程標準,制訂本學期教研計劃。

  2、認真學習與教改相關的材料。

  3、組內互相聽課,研究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十月份

  1、研究如何開展學生的學習活動。

  2、各位教師上輪流課,彙報課,組員共同評課、交流。

  十一月份

  1、寫數字比賽。

  2、學生作業檢查展覽。

  十二月份

  1、師徒結隊彙報。

  2、口算、計算能力比賽。

  一月份

  1、研究制訂期末複習計劃。

  2、集體研討如何上好期末複習研究課。

  組內研討課課題:

  1—5認識和加減法 《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

  分類 《分類》

  6—7的認識 《6、7的認識》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解決問題

  在新的學期,我們一年級全體教師將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積極投身到教學工作中,最佳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爭取優異的成績。

  一年級上冊數學工作計劃2

  一、優生、後進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9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5人。班級總體素質較好,尤其有幾個學生表現更出色,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很強,思維活躍,學習興趣也比較濃,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反應快,能夠獨立完成作業,課堂發言積極,良好的學習風氣已經形成。為能使他們的求知慾得到滿足,智力得到開發,才能得到充分展示,需要對他們進行較深層次的教育。但也有個別學生基礎較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但是他們畢竟是剛進入小學,還不能很好地適應小學生活,應該給他們更多的時間,給他們更多的幫助,讓他們也能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二、輔導目標

  1、透過個別輔導,幫助和促進優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開闊他們的眼界,爭取使他們在增進知識和提高能力這兩方面得到進一步的培養。使我班的優秀學生更加優秀,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創新意識。

  2、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消除他們的自卑心理,讓他們能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好作業,在教師的輔導和優生的幫助下,逐步提高學習成績,並培養較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語文基本能力,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3、帶動全班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輔導內容

  培優主要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初步培養他們的寫話能力。介紹或推薦適量課外閱讀,讓優生擴大閱讀面,攝取更多課外知識,並根據教學進度,選擇課外書中的相關內容以及學生自己發現的一些問題給予指導。定時安排一定難度的練習任務要求他們完成,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補差的內容是教會學生敢於做題,會做題,安排比較基礎的內容讓他們掌握,並安排一個優生對他們進行長期的跟蹤學習。還要訓練差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課堂上創造情境,讓差生嘗試說、敢於說、進而爭取善於說。

  四、具體輔導措施

  1、課外輔導,利用課餘時間。

  2、採用一優生帶一差生的一幫一行動。

  3、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

  4、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

  5、對差生實施多做多練措施。優生適當增加題目難度,並安排課外作品閱讀,不斷提高做題和寫作能力。

  6、採用激勵機制,對差生的每一點進步都給予肯定,並鼓勵其繼續進取,在優生中樹立榜樣,給機會表現,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成功感。

  7、充分了解差生現行學習方法,給予正確引導,朝正確方向發展,保證差生改善目前學習差的狀況,提高學習成績。

  8、重視中等成績學生,保持其成績穩定和提高。

  9、必要時與家長聯絡,協助解決差生的學習問題。

  一年級上冊數學工作計劃3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20以內的數和最基礎的加、減法口算,幾何形體、簡單的統計、認鐘錶等教學內容。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在認識10以內的數之前,先安排數一數、比一比、分一分、認位置等內容的教學;在10以內加、減法之前,先安排分與合的教學。透過數一數,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能表示物體的個數;透過比長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輕重,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比較;透過分一分,讓學生接觸簡單的分類,並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透過認位置,讓學生認識簡單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體的位置是相對的`;透過分與合的教學,為建立加、減法概念和正確進行加減法口算作準備。這裡所體現的比較思想、分類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後面學習數與運算、空間與圖形、統計等知識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書設定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於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於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二、班級情況簡析

  一年級學生由於剛進校因此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數學的興趣較濃,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有少數同學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慾,所以教師要有層次、有耐心的進行輔導,要使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方面: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認識20以內的數,並學會讀寫;初步理解20以內數的組成,認識符號<、=、>的含義,會用符號或語言描述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結合具體的情境,初步瞭解加法和減法的含義;經歷探索一位數加法和相應減法的口算方法的過程,能熟練地口算一位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初步學會20以內加減法的估算。認識鐘面及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結合具體的情境認識上、下、前、後、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觀念。透過具體物體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認識這些形體相應的圖形,透過實踐活動體會這些形體的一些特徵,能正確識別這些形體。感受並會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大小和輕重。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易統計表,透過實踐初步學會簡單的分類,經歷和體驗資料的收集和統計的過程,並完成相應的圖表。根據統計的資料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數學思想方面:初步學會從數學思維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如數出物體的個數,比較事物的多少,比較簡單的長短、大小、輕重等。在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如在認識20以內數時透過比較、排列發現這些數之間的聯絡,在學習“分與合”時發展學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認鐘錶”時進行比較、綜合和判斷等。能用“分”與“合”的思想進行初步的數學思考,能聯絡具體情境探索一位數加、減法,並經歷與同伴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正確地、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的演算法;對估計的過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釋。在探索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之間位置關係的過程式中,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簡單的收集、整理資料的過程,具有對簡單事物和簡單資訊進行比較分類的意識,具有簡單的統計思想。

  3、解決問題方面: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和現實情境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並能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解決問題;能對簡單的幾何體進行簡單的分類,能聯絡情境描述一些物體的相對位置;能在教師的組織下收集有效資訊並進行分類、整理,用簡單的統計方法表示問題解決的結果等。體驗與同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與態度方面: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產生好奇心,有學習數學的熱情,有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能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會讀寫20以內的數

  2、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

  3、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

  4、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五、滲透教育

  1、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2、結合有關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集體、愛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學措施

  1、教者要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勇於創新,堅持教學“六認真”。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3、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4、對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拓寬知識面。

  5、重視學困生的補課工作。

  七、課時安排

  全冊課時安排:共計約61課時

  1、數一數………………………………………………約1課時

  2、比一比………………………………………………約2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約10課時

  4、認識物體和圖形……………………………………約3課時

  5、分類…………………………………………………約2課時

  6、6—10的認識和加減法……………………………約21課時

  7、11—20各數的認識…………………………………約4課時

  8、認識鐘錶……………………………………………約2課時

  9、20以內的進位加法………………………………約12課時

  10、總複習………………………………………………約4課時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