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錦九篇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範文集錦九篇

  時間是箭,去來迅疾,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要好好計劃今後的工作方法。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無頭緒的狀態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生物學科的教學大綱要求進行教學。把學生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守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透過學習,激發他們多觀察大自然中的生物現象,並能積極參加 綠化,美化環境的活動。保護野生動物以及愛國衛生等實踐活動 。全面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透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夠擁有較高的應試能力,考出好的成績。

  二、學生情況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學生在小學階段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課的學習興趣濃厚。但仍有個別同學探究能力尚需提高。

  學生剛步入初中,七年級學生往往對課程增多、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對學習生物學這科不夠重視,對老師佈置的作 業不認真完成,沒有做到課前預習,課後複習 。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大部分學生對學習生物學很感興趣,對老師佈置的課外實驗能按時完成,積極配合老師上好每一節課。

  三、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在期末統考成績三率達標。

  (2)能力培養方面:透過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考探究能力,實驗能力,瞭解一些自然現象,以及生物科學的發展前景。

  四、教材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上,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加體會到生物與生活的關係。

  五、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按照學校課時安排,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作如下計劃。

  1、(9.2-9.6) 致同學們

  2、(9.7、9.10-9.14) 第一單元第一章 認識生物

  3、(9.17-9.21) 第一單元第二章 瞭解生物圈

  4、(9.24-9.29) 第二單元(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一章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第一節練習使用顯微鏡 與第二節 植物細胞

  5、(10.1-10.7) 國慶放假 做好前九月份的複習工作(複習卷子)

  6、(10.8-10.12) 第三節 動物細胞 第四節 細胞的生活

  7、(10.15-10.19) 第二單元 第二章 細胞是怎樣構成生物體 第一節 細胞透過分裂產生新細胞與第二節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8、(10.22-10.26) 第三節植物體的結構層次與第四節單細胞生物

  9、(10.29-11.2) 期中複習(前2個單元)

  10、(11.5-11.9) 期中考試 期中評卷

  11、(11.12-11.16)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 第一節藻類、苔蘚和蕨類植物以及

  第二節 種子植物

  12、(11.19-11.23)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節種子的萌發與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13、(11.26-11.30)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以及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迴圈

  14、(12.3-12.7)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

  15 、(12.10-12.14)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第一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16 、(12.17-12.21) 第二節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7、(12.24-12.28) 第六章 愛護植被 綠化祖國

  18、(12.31-1.4) 複習期中考試以來的內容

  19、(1.7-1.26 ) 總複習 期末考試與評卷

  六、教學措施(應對策略和教學設想)

  1、精心設計導語,透過生動的語言,藉助情感教育,激發學習興趣,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2、做好演示實驗,達到培養學生能力之目的。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3、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4、在語言、板書和操作等方面達到規範、準確和熟練。

  5、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

  6、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積極配合老師上好每一節課。

  7、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注重班級學生成績的平衡發展。

  8、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已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9、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10、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

  11、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1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

  13、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14.每個單元測驗一次,隨時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15、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16、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17、幫助學生確定恰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18.對學生嚴格要求,課前認真預習,課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後認真複習,爭取把當天學習的知識消化.作業及時認真完成。 總之,透過本學期教育教學,全面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理解、掌握有關知識的同時,培養相應的能力,以應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想盡一切辦法、盡一切努力在期末考試的檢測中考個好的成績,給學生和家長一個滿意的答卷。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總目標要求

  透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七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

  1)初步獲得生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生理功能、分類、遺傳、進化和生態等基礎知識。

  2)獲得有關人體結構、功能以及衛生保健的知識,促進生理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3)知道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能力

  1)正確使用顯微鏡等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工具和儀器,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資訊的能力。

  3)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能力。在科學探究中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生產或社會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和改變祖國面貌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2)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

  3)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秘,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4)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5)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二.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初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透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教材在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需要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應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注意課內外活動的結合。打破課堂內外的約束,有計劃地安排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活動,包括必要的調查、訪問、參觀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保證活動的落實,並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應重視以下五種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透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絡,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在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提高學生綜合成績為重點,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使每一個學生透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1.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蘇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上冊)。

  2.在繼續抓好“課改”實驗的過程中,努力學習有關教育理論,不斷提高對“課改”的認識,力爭在原有的基礎上,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3.繼續探究試教過程中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吸取過去兩年的教學經驗,繼續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固化“課改”教學新成果。

  4.繼續探究新課程的評價體系,特別是建立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標準,並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總結過去兩年中的教學的經驗和體會。

  三、學生情況分析: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學生透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

  四、教學總目標要求

  透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八年級上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知道動物的行為大多是透過運動來完成的,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都與它們的行為有密切的聯絡

  3)獲得關於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的知識。

  4)透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能力:1)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製作甜酒”等實踐性較強的活動。

  3)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更好地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認識科學透過技術轉化為人們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手段,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又具有實踐價值。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因此,其實踐價值就相當於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具有兩面性。此外,儘管社會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會化,但是,科學始終不是萬能的,人類社會面臨的所有問題,並非都能依*科學來解決。

  五.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初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透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

  應重視以下五種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透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絡,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透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七年級下冊)

  三、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3、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8、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9、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四、教學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5、按學校要求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總課時為22周,初一、初二每週3課時。

  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初一生物本學期的內容比較重要、難度也是比較大,重要內容幾乎佔初中生物全部內容的一半,所以初一本學期教學任務就比較重。課時安排如下:要在期中考試前兩週學完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營養》、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氣第三章《人體內的物資運輸》以及第四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的內容,留兩週的複習時間。

  初二要在期中考試前大概第七週學習完八年級下冊的所有內容,即第五單元《生命的演化》、第六單元《生物和環境》和第七單元《生物技術》的內容,留一週的時間進行考試複習。

  初一要在期末考試前兩週學完《七年級上冊》後一半的內容,留兩週的時間進行考前複習。

  初一在期末考試結束後就進入對於《七年級上冊》全冊內容的綜合複習,分章節分專題對問題全面提升綜合,以便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以及對知識的應用,真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在期末考試的檢測中考個好的成績。

  初二要在初二會考之前時間複習《七年級下冊》的全部內容,期中考試之後要對初中的所有內容進行全面、系統的複習鞏固提高,為初二生物會考做準備。彌補初一所學生物內容不繫統、不全面的現實。在複習過程中主要透過練習題來引導學生自主複習,在給學生分析講解練習題的過程中系統地、全面地、分章節分專題對問題全面提升綜合,以便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以及對知識的應用,真正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最後在會考之前兩個周,要對初二學生進行大量的模擬訓練,我們生物備課組全體教師盡全力、想盡各種辦法,努力使得每一個初二學生都在會考中取得一個良好的、自己和家長都滿意的成績。

  在本學期,初二準備舉行,以提高學生對於生物知識的運用,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並且增強和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對於初一學生在期末考試前,要強化訓練和模擬考試全面提高學生對於知識的應用和問題的解決能力。要加強各種題型訓練。①單項選擇題②填充題③識圖作答題④簡答題,實驗題分解在以上四種題型之中。想盡一切辦法、盡一切努力在期末考試的檢測中考個好的成績,給學生和家長一個滿意的答卷。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新的學年開始了,本學期我擔任了我校七年級5、6、7班的生物教學任務,為了更好的搞好生物教學工作,特制定了以下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透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學任務

  本學期講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生物學》(七年級下冊)。

  三、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

  3、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4、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8、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9、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四、教學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5、按學校要求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總課時為46課時,每週2課時。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教學目標: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初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情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靈活、應變,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共30課時)

  第一章 周圍的生物 3課時

  第二章 探索生命 3課時

  第三章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2課時

  第四章 生物體的組成 4課時

  第五章 綠色植物的一生 10課時

  第六章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7課時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 學生基本情況

  初一年級有兩個班,40班和41班,40班有95人,41班有93人。文化生都是經過嚴格選拔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學習態度比較端正能較好的遵守課堂紀律,而體育生成績太差,自信心不足。文化生雖然基礎較好,但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不高,針對這種情況,這個學期集中精力抓紀律,想盡各種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有興趣產生動力。盡而提高全體同學的生物成績。

  二、 教材基本情況

  本學期教材內容共三單元即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部分生物與細胞,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包括第一章認識生物和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等單元的教學活動,應使學生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認識到生物具有區別於非生物的特徵,生物與環境之間是互相影響、相互依存。瞭解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其型別,理解生物圈是生物共同的家園。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包括四個章節。本單元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認識到除病毒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是包括動植物

  細胞在內的絕大多數細胞共有的基本結構;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細胞核內含有遺傳資訊,細胞能夠生長和分裂,細胞透過分化形成組織、器官進而構成生物體。

  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包括六章內容。本單元應使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

  認識生物圈中的基本型別;瞭解被子植物的一生;從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迴圈,製造有機物、為各種生物構建身體和進行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維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等方面理解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方面:

  知道人類起源和發展與人類個體發生和發育的大致過程;瞭解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的大致過程及相關的結構基礎;瞭解人的各種生命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生物圈或生活環境密切關聯,而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又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嘗試觀察、調查以及資料分析的基本方法,提驗科學探究中控制變數和設計對照實驗以及測量和處理資料的方法,初步養成探究的思維習慣。加深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發展在植物栽培等方面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初步形成愛護生物的情感、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和追求人與自

  然和諧發展的觀念。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不斷有新的觀點出現。啟迪學生進一步養成勤于思考、樂於探索、勇於實踐的學習習慣;並規範自己的行為,形成愛護綠色植物的美好情感,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

  四、主要措施

  1、提高自身政治業務素質方面

  參加政治學習,提高自身政治素質,多閱讀,多蒐集資料。不斷豐富知識,努力提高業務水平,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 更新觀念,改進教法

  生物課主要講一些有生命物體知識,內容抽象,單憑興趣不夠,應該進一步加強實驗課教學。

  3、 參加教學研究活動

  積極參加教研組的各項活動,提高授課水平。

  4、 資訊反饋

  加強備、批、改,做到背學生、背知識、背教法,及時瞭解學生動態,不斷徵求各方面意見,調整自己的教學活動。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七年級(2)和(10)兩個班,共有學生113人,大部分同學們課堂發言積極主動,求知慾強。也存在一小部分學困生,作業不能按時按量完成。總體來看學生們正處於對人體生理和性問題產生好奇的青春期階段,對於本學期生物學學習內容應該興趣比較濃厚。在這學期作為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生物知識。

  二、教學內容和教材體系

  《生物學》下冊僅一個單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單元的七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來。教材透過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技能訓練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人的個體發生和發育,青春期的發育特點和衛生習慣的養成以及認同優生和優育。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這部分的教學透過多種探究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人的食物來源於環境,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以及人體透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調節生命活動。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本章重點是透過例項分析、模擬探究和擬定計劃等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人類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第一章人的由來。從人類的起源講到人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及人口的調控,全部內容一線貫穿,層次分明,邏輯性強,知識完整。

  第二章人體的營養。食物中的物質和能量是人體細胞物質和能量的來源,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要經過消化和吸收才能被細胞利用,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力求將人的營養問題始終與周圍環境相聯絡,以便使學生認識到人與生物圈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在“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活動中,注重培養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的能力,以及收集和處理資料的技能。在“測定某種食物中的能量”和“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的探究活動中,注重學生對探究過程的反思。資料分析是從日常生活中獲得,從教材裡“部分食物一般營養成分表”中獲得或者從教材的插圖中獲得。這就說明了獲取資料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這就告訴學生圖表、插圖、資料等都可以作為資料運用在分析活動中。技能訓練著重培養學生解讀圖表和資料的能力,使解讀圖表及資料的能力的訓練貫穿在全課文的教學過程中。

  第三章人體的呼吸。食物、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本章內容包括“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和“空氣質量與健康”三節。第一節簡要介紹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透過資料分析掌握呼吸系統的組成器官及各器官主要功能。第二節主要了解外界氣體進入人體組織細胞的問題。第三節則是主要明確空氣質量與健康的密切關係。

  第四章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透過前面三章內容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人從生物圈中獲取了食物和氧氣。但是,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和大氣中的氧氣被人體吸收後,怎樣才能運送到全身各處的組織細胞中並被細胞利用呢?組織細胞在生活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又是怎樣運離細胞的呢?這就需要運輸這些物質的結構基礎。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材順理成章地安排學習“人體內物質的運輸”這一章。同時,也為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作好了教學鋪墊。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血液、血管、心臟和輸血與血型4節,每節知識相對獨立。血液有獨特的組成成分和相適應的生理功能。血管和心臟都具有各自的結構和生理功能。這三節條理清楚,邏輯性強,有利於學生對血液迴圈系統形成一個完整的、清晰的認識。第四節還特意地把與現實生活關係密切的輸血和血型作了介紹。目的是讓學生獲得有關輸血和無償獻血等知識,並透過介紹無償獻血,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關心他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第五章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本章共分兩節,第一節“尿的形成和排出”側重於從尿液形成的生理結構和功能方面安排教學內容。第二節“人糞尿的.處理”是從生物圈角度引導認識人體產生的糞尿排入到周圍環境中,將對環境造成汙染,增強環保意識。

  第六章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本章的教學內容首先從人體對外界資訊的感知入手,引出眼和視覺以及耳和聽覺,然後才介紹神經系統的組成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最後介紹激素調節。本章的內容主要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人體透過神經系統實現神經調節;第二部分是人體透過內分泌系統實現激素調節。

  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人類在地球上出現以後,其生存和發展一直與自然資源緊緊相依。人類對環境的影響,不僅僅侷限於自身的生命活動,還包括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並且後兩者的影響更大。

  三、欲達到的教學目標

  透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七年級下冊)課程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1、知識目標:

  讓學生知道人類起源和發展;知道人類個體發生和發育的大致過程;瞭解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大致過程及相關的結構基礎;瞭解人的各種生命

  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生物圈或生活環境密切關聯著,而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又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2、能力目標:

  透過觀察與思考、探究、實驗和資料分析等活動,加深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進一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並實施探究計劃,記錄和分析探究結果。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透過測量獲取資料,設計表格記錄和整理分析資料的技能。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結合科學發現史、科學家的故事和具體探究過程,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悟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設、如何作出假設、設定重複實驗以減小誤差、用工具測量的必要性、五點取樣法、數學推演算法等。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科學實驗的重大意義;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人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隨著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斷改善,對某一問題的認識,不斷有新的發展和新的觀點出現;認同科學是實事求是的;使學生進一步養成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樂於探索、勇於實踐的優秀品質;形成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並規範自己的行為,積極參加環境保護活動;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係,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健康發展。

  四、採取的措施

  1.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2.注意課內外活動的結合。打破課堂內外的約束,有計劃地安排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完成的活動,包括必要的調查、訪問、參觀等,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保證活動的落實,並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

  3.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4.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5.倡導探究性學習。

  6.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7.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8.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質量為目標”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想聽並聽懂。

  9.幫助學生確定恰當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10.管好班級的紀律和秩序,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

七年級上冊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以安圖縣教育局XX年教育工作重點為指導,結合學校工作計劃和教學工作計劃,繼續深入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堅持面向全體,面向每一個學生的教育方針;堅持為每一個學生的生存就業和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思想。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積極營造良好的教學與學習氛圍,全面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透過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能夠擁有較高的應試能力,考出好的成績。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初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1、透過上學期期末統考的成績分析以後,爭取及格率要達到90%,優秀率要達到50%。這學期應該注重班級學生成績的平衡發展,特別關注生物學困生的學習發展。

  對生物學困生,要真正瞭解他們對生物學習的態度,分析學習不好的原因,個別找來談心,上課隨時關注他們的反應,看他們是否參與到學習中,是否對生物有興趣,鼓勵他們多回答問題,對於他們的變化做好記錄。課外走進他們的生活,帶領他們去了解一些實際性的生物問題,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2、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導語;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3、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4、繼續探究符合新課標的課堂教學模式,並注意及時收集和整理相關的資料和模式。爭取呈現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習和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並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校本教研,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5、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例如,提供相關的圖文資訊資料、資料;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引導學生分工合作,樂於交流。鼓勵學生學會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四、教學要求:

  1、重點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實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

  2、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4、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透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 但學生透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

  五.主要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1)提高貫徹課程目標的自覺性

  初中生物學課程目標涵蓋的生物學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透過每節課或每項活動來逐步完成的。因此,在制定每節課(或活動)的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課程目標的體現和貫徹;考慮到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特別要注意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等方面的要求。

  (2)組織好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並提高其質量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3)加強和完善生物學實驗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在新教材的教學中,讓學生掌握生物學學習方法,對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養有很大作用。

  應重視以下五種學習方法,加強對學生學法的指導,教學學生學習。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引導探究-->獲得結論-->測試反饋

  (2)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學會運用學到的生物學知識來解釋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所遇到的生物學現象,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

  (3)識圖學習法:

  新教材圖文並茂,色彩鮮明,可讀性強。它形象、直觀、不僅有利於教師把有關知識講清楚,而且利於學生理解內容,便於記憶。

  (4)比較、歸納學習法:

  透過對知識的比較歸納,可找出知識之間內在聯絡,使知識間的關係更明瞭。

  (5)綜合學習法:

  引導學生運用相關學科(如物理、化學)的知識來解決生物學問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