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數學工作計劃範文

三年級上冊數學工作計劃範文

  篇一: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知識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與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一、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時、分、秒;筆算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測量;倍的認識;多位數乘一位數;數字編碼;長方形和正方形;分數的初步認識;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這側教材對於數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教材同樣的風格和特點。所以本冊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和體驗、體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同時,由於教學內容的不同,本教材還具有下面幾個明顯的特點:

  1、改進筆算教學的編排,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2、量與計量的教學聯絡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3、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倍的認識以及分數的初步認識;

  2、教學難點:時分秒的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測量。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2、會筆算三位數的進位加、退位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3、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4、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進位乘法,並會進行估算。

  5、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能運用分數的初步認識解決實際問題。

  6、初步認識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 正方形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

  7、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經歷集合思想的形成過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識的意義。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用“韋恩圖”解決有重複部分的問題的價值,理解集合圖中每部分的含義,能解決簡單的有重複部分的問題。

  8、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選擇解決問題策略的重要性,養成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體會數學的嚴謹性,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9、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措施

  1、按計劃、保質、保量地完成本期的教學工作,在教學時要注意認真進行備課,上課以及批改作業等各個環節,保證教學質量穩中有升。

  2、認真整頓課堂紀律,狠抓學生的常規教育,讓孩子有良好的聽課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注意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樂趣,適時恰當的運用小組交流的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密切關注學困生,從態度、興趣、習慣、方法等各方面入手,從課上到課下,把握各種時機幫助輔導,努力讓他們在原有水平上能進一步的提高。

  5、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

  五、教學進度

  第一週:時分秒

  第二週: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筆算三位數不進位加以及不退位減

  第三週:筆算三位數進位加

  第四周:筆算三位數退位減

  第五週:國慶節假

  第六週:萬以內數加減、估算單元整理與複習

  第七週:毫米、分米的認識

  第八週:千米的認識和噸的認識

  第九周: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第十週: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第十一週:口算乘法、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不進位乘法 第十二週:筆算一位數乘多位數進位乘法

  第十三週:0的認識、因數中間、末尾有0的筆算乘法 第十四周:估算、解決實際問題

  第十五週: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初步認識

  第十六週:認識周長、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第十七週:分數的初步認識、分數的簡單計算

  第十八週:分數的簡單應用

  第十九周:數字編碼、集合

  第二十週:期末總複習

  篇二:新課標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學計劃

  一、班級學生情況分析

  本屆三年級學生已使用了兩年的實驗教材,對一些基礎性的數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本學期除了要加強學生的基礎知識訓練以外,還要加強對單親孩子的個別輔導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力爭使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時、分、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倍的認識,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噸的認識,數學廣角—集合(重疊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數字編碼)等。

  這學期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四邊形,所以培養他們的計算能力及空間思維能力是關鍵。在教學中加強數學數量關係的分析,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審題,提高解題能力。最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多尋找方法,使他們樂學,願學。

  三、教學重點

  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長方形和正方形

  四、教學難點

  時分秒的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

  五、教學目標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會正確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會解決簡單的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

  4、會區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會進

  行簡單的換算,會恰當地選擇單位;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理解“倍”的意義,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和“求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方法。

  7.學生會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數學思考方面

  1、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初步體會集合思維,逐步形成空間的觀念。

  2、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靈活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結合具體情境,透過直觀操作,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體會學習分數的必要性。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儘量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另外,對於不同層次的學生,佈置難易程度不同的作業。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絡,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七、課時安排

  一、時、分、秒(4課時)

  秒的認識1課時

  時間的計算1課時

  練習1課時

  複習1課時

  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5課時)

  兩位數加兩位數1課時  兩位數減兩位數1課時

  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1課時  加、減法的估算1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三、測量(8課時)

  毫米、分米的認識3課時  千米的認識2課時  噸的認識1課時  解決問題1課時  複習1課時

  四、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6課時)

  1、加法2課時

  2、減法3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五、倍的認識(4課時)

  倍的認識1課時  解決問題2課時  複習1課時

  六、多位數乘一位數(11課時)

  1、口算乘法1課時

  2、筆算乘法8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數字編碼1課時

  七、長方形和正方形(4課時)

  四邊形1課時  周長1課時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1課時 複習1課時

  八、分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1、分數的初步認識2課時

  2、分數的簡單計算1課時

  3、分數的簡單應用1課時  複習1課時

  九、數學廣角—集合(1課時)

  十、總複習(4課時)

  篇三: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一、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兩年的數學學習後,三年級學生,對一些基礎性的數

  學知識有了初步的認

  識。學生已經比較習慣於新教材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

  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這為學生對本冊的學習

  打下了重要的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學困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級學困生有好幾位學困生。這些同學自覺性不夠,今後首先還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如學前的自習、課後的複習等。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對於教學內容的編排和處理,是以整套實驗教材的編寫思想、編寫原則等為指導,力求使教材的結構符合教育學、心理學的原理和兒童的年齡特徵,體現了前幾冊實驗教材同樣的風格與特點。所以本冊實驗教材仍然具有內容豐富、關注學生的經驗與體驗、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鼓勵演算法多樣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體現開放性的教學方法等特點。

  【三】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讓學生在認識時分的基礎上,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秒針的特徵,初步在學生的頭腦裡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透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2.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能計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

  使學生懂得應根據要解決的具體問題及資料特點選擇適當的估算方法,初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及估算意識,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

  3.讓學生經歷觀察、比劃、測量等學習活動,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使他們初步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並能掌握毫米與釐米間的關係,進行簡單的換算。認識長度單位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4.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不進位、不連續進位、連續進位),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及在生活中應用

  5.在實踐活動中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體會數量之間的相互關係。經歷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求一個數裡包含有幾個另一個數”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用轉化的方法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6.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

  7.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8.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絡,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措施

  1、教師在備、教、批、輔、考等教育教學環節,對學困生多加關懷,厚愛一層,從抓基礎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在備課時,關注學困生,注重基礎知識和興趣知識點設計教案。

  2、在課堂上,加強基礎知識和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困生樹立“我也能回答教師提問,我也能學好功課”的信心

  3、批改作業時,對學困生進行面批,多以引導和補習為主;考完試,找學困生談心,以鼓勵教育為主。

  讓學困生找出自己學習上的優勢與長處,喚起心靈深處的自我向上的意識,由消極被動地學習向積極主動地學習轉變,由自卑向自尊自強轉變,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實解決了學生的厭學思想, 從根本上消除輟學的現象,確保了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五】教學進度一覽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