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工作的計劃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學工作的計劃

  一、 課標對本冊教材的要求:

  學生在生活中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的事。教學中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中的科學,並能在課堂教學時一一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悟其中蘊藏的科學道理,體驗科學的要義。教學中要注意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拋棄等問、應答的心理,由嘗試提出問題開始,到能提出有價值的,適合開展探究的問題,這不是一下子就能達到的,教師要廣開言路,採取多種訓練形成,努力達到新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探究活動時不能要求太高,要注意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背景,合理進行假設,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付諸實施”。這樣的探究活動才不流於形式,學生也不感到空洞、乏味。

  二、 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新一輪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程小學《科學》的第一冊。首先,本冊教材在呈現形式上突破了過去教材的單一性,比較多地強調童趣,內容上力求反映學生生活中的某些方面,旨在讓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感到親切。易引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材為了很好地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編寫時著力於透過引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關注身邊的事物、關注周圍的'世界,如《生命之源—水》等單元,讓學生從這些日常生活、常見事物裡發現科學,學習科學。並由此生髮出對生活,對科學的喜愛,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再次教材拋棄了過去分單元、分年級,把某一個知識分割開來的做法,以主題單元為編排特色。在內容上做到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力求給學生一個適合的探究過程。如《它們是什麼做的》等單元都是以大單元形式,呈現的知識像“漏斗”一樣面寬而深入。第四,教材編寫時為了授課者更易於分析和把握教材的特點,充分領會教材的設計理念,提供了大量的科學探究活動,如《生命之源—水》單元中的《觀察水》,以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具體問題“水是什麼樣的?”展開探究,讓學生透過參與這些活動,獲得感知與體驗,積累內化與頓悟的基礎,使學生在新知與經驗背景中產生衝突,從而獲得新的認識。

  三、 學情分析:

  本冊教材對應的學生是從未接觸過系統學習科學的,但是他們有教多的生活經驗生活對學生來說要比文字、實驗來得真實得多,秋去冬來,花開葉落;一日三餐、冷冷熱熱,一一都是學生在生活中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的事。他們都喜歡提問題,對任何事情都有強烈的好奇心。

  四、 教學措施:

  教學中要注意充分挖掘其中的科學,並能在課堂教學時一一重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悟其中蘊藏的科學道理,體驗科學的要義。教學中注意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讓學生拋棄等問、應答的心理,由嘗試提出問題開始,到能提出有價值的,教學中不一味為探究而探究,學習科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探究絕不是惟一的目標和方式。因此才探究活動時不能要求太高,注意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背景,合理進行假設,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付諸實施”。力求從學生生活開始,多采用小組學習的形式,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關注生活的學習中發現生活的美,感受生活給我們帶來的快樂,體驗科學、技術、生活長河中給人類帶來的種種變化,從而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這一切都讓學生感受生活科學如此之近,又如此“遙遠”。小組學習的形式又讓學生感受到個體與集體學習的差異性,嚐到合作、交流、分享的好處,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教 學 進 度

  周次

  日期

  教學內容和課時安排

  備註

  1

  9.1~9.4

  預備課   科學是……

  9月1日開學

  2

  9.5~9.11

  做一名小科學家

  3

  9.12~9.18

  尋找有生命的物體

  4

  9.19~9.25

  校園裡的植物  校園裡的小動物

  5

  9.26~10.2

  動物.植物.人

  中秋節放假

  6

  10.3~10.9

  動物.植物.人

  國慶節放假

  7

  10.10~10.16

  單元總結課 生命離不開水

  8

  10.17~10.23

  觀察水 神奇的水(1)

  9

  10.24~10.30

  神奇的水(1-2)

  10

  10.31~11.6

  地球上的水 單元總結課

  11

  11.7~11.13

  常見材料(2)

  12

  11.14~11.20

  紙(2)

  13

  11.21~11.27

  紡織材料 金屬

  14

  11.28~12.4

  塑膠(2)

  15

  12.5~12.11

  單元總結

  16

  12.12~12.18

  儘可能多地提出問題(2課時)

  17

  12.19~12.25

  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2課時)

  18

  12.26~1.1

  單元總結

  元旦放假

  19

  1.2~1.8

  整理與複習  綜合評價

  20

  1.9~1.15

  期末測試

  21

  1.16~1.22

  期終考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