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德育中的契機教育隨筆
淺談幼兒德育中的契機教育隨筆
幼兒德育是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設體系最初的環節,擔負著啟蒙和奠基的重任。但是,面對當今日益變化的社會,幼兒德育的培養更要與時俱進,勇於創新。因此,教師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更要善於抓住契機、有機滲透,使德育真正落到實處。
新學期的迎新活動又開始了,全園師生共同參加了別開生面的“動物運動會”。為了激發幼兒的積極性,老師特地準備了豐富的獎品――精美的巧克力、多彩的棒棒糖,還為獲得第一名的幼兒準備了金色卡紙做的“金牌”。在活動中,孩子們熱情緊張地投入活動,在激烈的競爭中竟然出現了多次平局。在頒獎時,由於預計金牌數數量的不足,有好幾個孩子沒有掛到金牌。於是,老師就想多發巧克力和棒棒糖來彌補。可是,孩子們眼睛一直盯住別人脖子中的金牌,對於老師的獎品並不留戀。尤其是幾個小班的孩子,他們用胖胖的小手輕輕撫摸著同伴脖子中的金牌,羨慕的眼光流露無疑。在拍“冠軍照”時,老師為這些沒有掛上金牌的幼兒掛上了金牌,當他們象奧運冠軍一樣站在領獎臺上,手捧著金牌,撅著小嘴的臉蛋才重綻笑顏……
活動以後,孩子們議論紛紛。於是,我們的問題也呼之欲出:“金牌和精美的巧克力哪個重要?”孩子們不約而同地回答:“金牌”。“為什麼金牌非常重要?”幼兒們更是發表不同的見解:金牌當然不一樣,它代表著光榮,代表著我們班級的榮譽;金牌代表著第一名,得到很不容易;金牌能為國家爭光,讓我們國家揚眉吐氣;金牌代表一個國家強大,劉翔、姚明就是我們的偶像;我們以前是“東亞病夫”,現在我們有了金牌,我們不再受別人欺負了;我們要在北京奧運會上奪到更多的金牌……在孩子們的議論中,一股“金牌衝擊波”激發出孩子內心強烈的集體榮譽感,而一種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也從孩子心中油然而生……而我也巧妙利用這個時機開展了一次生動的師生品德教育互動活動。活動後,孩子們親手製作了幾塊“金牌”,並逐一送到了其他班級,為一些沒拿到金牌的孩子補上了“金牌”。現在,這些代表著孩子和班級榮譽的“金牌”,一直掛在每個教室中間。
在我們品德教育中,幼兒德育的目標往往過於系統抽象和成人化,德育內容過於陳舊缺乏新意,不符合幼兒的身心規律,因此往往會造成品德教育的低效。隨著二期課改的深入發展:如何使幼兒德育更好地符合時代的變化,讓幼兒德育更好地發揮作用,讓幼兒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教育?這些一直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在教育實踐中,我認為:一日活動中的契機教育是教師開展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因為幼兒時期是一個人最早產生道德規範、形成道德準則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幼兒園各類豐富多樣的活動內容和形式,打開了幼兒認識世界的視窗,有利於幼兒德育的訓練、強化和養成。幼兒園中“時時有德育,處處有德育”,德育始終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作為教師應該從小處著手,細心觀察幼兒生活中的一舉一動,採用最適合幼兒特點的方法,把握活動中的每個契機,對幼兒進行適時適機的教育,將有利於幼兒良好情操的形成和情感的積極體驗。
陳鶴琴先生認為:“怎樣的環境,幼兒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這樣的印象。”生活是德育最好的土壤,幼兒的一日活動中,蘊涵著許多教育的契機,關鍵在於教師要及時發現、善於捕捉,進行“現場德育”,那麼幼兒才會真正地學會去追求真善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