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礦物和我們》評課稿
《岩石礦物和我們》評課稿
今天有幸聽了 吳老師的《岩石、礦物和我們》這堂課。整節課聽下來一個整體的感覺是教學思路清晰,環節銜接自然,並較好的達成了教學的三維目標。
先說說我要好好學習借鑑的地方
1、語言的魅力
聽吳老師的課總有一種激情澎湃的感覺,吳老師的語言總是這麼的抑揚頓挫,有種讓人“不得不聽”的感覺。尤其是在第一與第二環節的銜接處,吳老師講到“如果這塊岩石不小心砸到了你,你有什麼感覺?”時加上肢體語言,給人一種真的好想要砸過來的感覺。一下子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起來。
2、合理有效的處理教材
第二個環節教材要求學生透過各種途徑瞭解岩石礦物的用途,然後再一起交流。吳老師則透過大螢幕的形式直接告訴學生岩石的用途及其發展過程,然後讓學生找找教室裡的存在的岩石和礦物,並在結束時留給學生一個作業——調查寧波地區礦產資源的分佈與儲存量。真正體現了學以致用。
3、評價的藝術
本堂課課堂上我比較關注著學生的回答以及教師的評價。發現吳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很富藝術感,每個學生回答後都給以一定的肯定,如:課堂上有個同學被叫起來回答問題了,然而又回答不出時,教師即時的接上:“我知道你已經知道了答案,可能還不能很好的表述出來,先坐下,我們聽聽別人的回答吧!”這樣親切的語言,讓學生有一種樂於回答並且想要回答的感覺,進一步促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接下來我針對其中的細節部分談談自己的拙見。
1、本課開始,吳老師出示了一塊岩石,讓學生說說它的特點。學生透過前面的.學習已經學會了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去觀察一塊布認識的岩石了。但此處教師又花了大概5-8分鐘時間去回顧研究岩石的方法(包括重複學生的回答),個人此處可以不用花費這麼多的時間。
2、吳老師在要求學生研究礦物更多用途時,在大螢幕上出示了許多種礦物和岩石要求學生將這些岩石根據表格裡的標準分類。這裡我想問個為什麼?為什麼要限制岩石礦物的種類呢?為什麼要讓學生只按照書本中的這麼幾個標準分類。這樣個人認為會牽制學生的思維。
以上是個人的不成熟的想法,不當之處請予以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