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製的評課稿
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製的評課稿
本節課《一定溶質質量分數溶液的配製》的內容,在初中進行的唯一一個定量實驗操作,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溶質質量分數的基本計算, 這為本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同時本節課也是由理論轉變為實際的橋樑,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趙老師在本節課充分體現了自主互助的課堂教學模式,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觀三個角度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節課是一節有創意、較為生動的教學演示課,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得當,體現了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本科學組人員在聽課過程當中給趙老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多角度的觀察,發現了許多的亮點,但也挖掘了這堂課的一些不足之處,對趙老師本人及我們共同的組員有了很多借鑑之處。
觀察點一:師生互動等級
趙老師先從簡單的描述性問題入手,什麼是溶液的質量分數?透過分析,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溶質質量分數的意義。得出溶液的質量和溶液密度之間的關係。再透過提問完成:.50克5%的氯化鈉溶液中,含有溶質氯化鈉 克,水 克。 (請你完成)再引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溶液的配置,下面的一系列問題就順次出現,溶液的配置需要什麼儀器?需要什麼試劑?各個儀器有什麼重要的作用,以問 題推進互動,既可以引起學生思考又可以突出重點,問題環環相扣,使得整個課堂非常緊湊。思維非常慎密層層推進化繁為簡,提問的語氣語速表情控制的很好,對 學生的啟發作用引領作用很好。既有問題的推進,又有評價推進,幾個問題的設計都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有討論強烈的需求,但是學生討論不是很積極,較拘束。
觀察點二:學生活動
學生參與面廣,採用邊問邊答(集體回答形式)方式,貫穿整節課,參與人數有2/3以上,學生能應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進行相關的計算和溶液配置的操作,從學生的回答情況和計算板演來看,程度較好的的學生掌握情況較好。遺憾的是,沒有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對引起配製溶液質量分數偏小或偏大的原因也進行了集體討論,大約只有1/2的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觀察點三:教師的提問及解決方式
本節課本身就是一節實驗操作課,經過楊老 師巧妙地設計,把溶液的質量分數,溶液的配置,溶液的稀釋、以及質量與體積之間的換算的計算,和實驗操作有機的融合在整堂課當中,大大增加了課堂密度,提 高了課堂效率。所以整堂課提問內容不是很多,大多數為機械性質的問題,理解和運用性質的問題不是很多,且個體和討論探究性問題過少,鼓勵性問題相對缺乏。
觀察點四:學生的錯誤和教師的處理
趙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熟練地駕馭與課堂當中,富有教學機智,對學生在課堂當中出現的問題絕大多數能一一給與解決,如在溶液的配置過程當中需要什麼儀器,學生遺落了配置的燒杯,趙老師及時給與提醒,溶液應配置在燒杯內。學生板演出現了500ml*20%=98%*V,趙老師讓學生自己主動去發現錯誤,然後在黑板上跟上了500ml*1.14g/cm3*20%=98%*1.84cm3*V.在討論配置的過程當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偏大還是偏小時,對於液體的體積的讀數俯視液麵最低處和仰視液麵最低處會造成質量分數的偏大還是偏小,趙老師透過畫圖進行了細緻地講解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學生在攪拌時,玻璃棒碰到了杯底和杯壁,趙老師沒有發現,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