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大小評課稿範文

可能性大小評課稿範文

  1、《可能性》屬於“統計與機率”這一知識領域的“機率”範疇,由於機率知識比較抽象,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在教學本節課時,主要是以直觀的內容為主,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資源。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對例題作了適當的取捨,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課程理念?

  2、在教學過程設計上,以活動為主線,把”學數學”變為”做數學”,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老師以“摸球”的活動引入,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透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實踐來驗證猜測,在這個環節裡,學生經歷了“實驗—統計—彙總—分析”的全過程,這樣既實現了新課程下的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又複習了舊知,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動開始,就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

  3、練習設計精巧,既有基礎性的練習,又有發展、提高性的練習,還有開放性的練習。巧用分數來進行可能性大小的比較,既深化了學生對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認識,又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絡,培養了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的情感,發展了學生的應用意識?

  4、整堂課師生之間完全是一種”朋友式”?”夥伴式”的合作關係,課堂氣氛是和諧的?寬鬆的。但是這並不等於放縱自流。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特別是教師比較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並重視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摸球時“每個人的任務分工,順序安排,怎樣記錄,討論內容……”都非常清楚,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小議“可能性大小”一課

  1、設計清晰,從猜測,到論證之後小結,練習,環環相扣,結構緊湊。

  2、動手操作充分,包括摸球,塗轉盤,在活動中讓學生更加真切的體會到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以及決定可能性大小的`因素。

  3、教學重點突破不夠,在新授部分沒有能夠清楚地揭示可能性的大小跟物品的多少有關。在快下課時才總結已經晚了,因為學生並沒有帶著最清晰的思路去進行練習。

  4、練習過少,而且練習比較單調。可以多增加些不同角度的練習,同時也可讓學生舉例說說生活中可能性大小的例子。

  5、過於追求形式,要求摸球20次,摸多了也不算錯,因為越多越準確。塗顏色不一定為了好看而塗滿,用陰影來畫也是很好的。

  “活動中知新”聽課有感

  1、在學生分組摸球活動,驗證並體會到:每次摸出的結果是黃色球還是紅色球,是隨機的,而不是人的主觀意願控制的(摸球時晃動盒子,並且摸球人看不到盒子裡的球)。透過彙報展示統計的結果,讓學生體會到哪種顏色的球多,摸出的那種顏色的球可能性就大。哪種顏色的球少,摸出的那種顏色的球可能性就小。有了這樣的結論,教者提出“如果老師再摸一次,摸出哪種顏色球的可能性大?”這個問題,學生只是作以簡單地進行判斷。如果讓所有小組同時摸一次,看摸出來的紅球多還是藍球多更能讓學生再一次地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到多次實驗的結果是隨機的,但黃色球多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紅色球少摸到的紅色的球可能性就小。

  2、判斷轉盤的指標停在哪種顏色上可能性大,教者是讓學生根據圓盤塗色部分結合摸球實驗結論進行類推的,並讓學生把指標停留在哪種顏色的可能性大小和不同顏色佔整個圓盤的幾分之幾大小聯絡起來。這一點教者做的非常好,把比較分數的大小方面的知識(代數知識體系)運用到統計與機率體系上,加強了兩大體系的聯絡。學生髮現這一結論後,如果讓學生多次轉動一下轉盤會更好地驗證自己的判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