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類的水解》評課稿
《鹽類的水解》評課稿
《鹽類的水解》評課稿1
為保持工作室教研的連續性,深化研究課題的研究效果,根據原計劃安排,工作室聯合省級骨幹王xx小組確定於20xx年12月10—11日在xx省xx中學舉行一次教研活動。本次活動的主題是以xx中學張攀老師和海口四中覃小芳老師奉獻兩節“鹽類的水解”複習課同課異構課為載體,聚焦複習課的有效性研究、化學觀念的建構,培養學科素養。課前反覆研討,課堂重點觀察,課後針對點評。
關於如何上好複習課,首先我們要準確定位複習課的功能。“複習課是教師指導學生溫習已學過的教學內容,以強化知識,加深理解的課型,是查缺補漏、舊中出新的課型,是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融會貫通,達到系統地掌握知識的課型。複習課是相對新授課的一種課型,其目的在於提高學生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在於引導學生把握知識規律,從而舉一反三。”
為了讓觀課更有目的性,讓議課時能針對的解決存在的問題、達成共識。在觀課前,我與上課教師充分交流,瞭解授課者的課堂設定意圖,並制定了六個觀課角度,具體如下: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和達成
複習課的教學目標常常被忽略,複習課變成了新課的重複版或壓縮版,致使複習低效甚至無效。關注複習課的教學目標從關注學情開始。如覃老師透過設定自主檢測題透過課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喚醒及摸底,達到了解學情,根據學生答題情況熬夜制定符合學情的複習目標、修改教案。在完成新課的基礎上,提升教學目標的層次。再樹立微粒觀、平衡觀,滲透化學學科素養;再認識水解原理、能熟練書寫水解方程式。而不是仍然停留在“瞭解”、“理解”、“學會”等新課學習目標的層次。
二、體會“對教材是如何處理的”
新課與複習課的授課區別在於是否有課前診斷,這樣才能讓複習課具有針對性,實質為學生解決疑難點。在知識點重複的基礎上,是否能總結提升、提煉歸納,重拾知識碎片,構建知識網路,同時密切關注與中高考考點、考題銜接,培養學生從考題挖掘考察哪些知識點的解題能力,做到知此知彼,百戰不殆。而不僅只是為了解題而解題。
覃老師的課堂以鹽類的水解原理與應用為複習主體,透過“自主複習”、“明確目標”、“任務合作”、“總結提升”、“遷移應用”、“考題賞析”等環節層層推進教學程序,完成複習目標。張老師的課堂內容是鹽類的水解原理與水解方程式的書寫,透過習題的講解、知識點歸納、再應用為複習主線展開。以上兩者對複習的精簡取捨都做的不錯。
三、教學過程中怎樣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以課前診斷為複習課的起點,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劉良華教授曾說:“有效教學有時需要教師保持“無為而教”的自我剋制,不過多地干擾學生的自由學習空間。教師的使命,更多地是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課程資源,喚醒和激勵學生親自去接觸、體驗課程資源。”本課題,兩位老師較好地把握了自己的角色,適時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學生有較多的展示學習、思維外顯的機會,如多次讓學生上臺板演、講解、展示作品等。在課題實施過程中,滲透了學科素養,加強了化學中的微粒觀、平衡觀的形成,引導了學生學會對已學知識的複習方法,整理知識碎片,串成線、形成知識網路。
四、觀察課堂教學效果
覃老師在點評自主複習部分時,展示部分完成的比較好同學的名單,讓全班同學翹首以待,場面躁動、興奮。利用鼓勵、讚揚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點燃喜歡化學的激情。整堂課在覃老師的引領下,課堂沉靜而思考。而不是總能聽見大家洪亮的齊聲作答熱鬧場面。
五、學習與借鑑授課者的教學方法
張老師年輕帥氣,與學生的親和力強,言語幽默詼諧,課堂輕鬆歡快,值得大多數不苟言笑的老師們學習。覃老師的'教學思路清晰,循循善誘,環環相扣,以複習課前診斷為起點,以任務合作的方式完成各個環節的複習任務,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把課堂還給學生。這種做法值得我們去探究認同並推廣。
六、一點建議
覃老師善於發現優生,給予展示的機會也更多,建議關注面更廣一點,讓更多學生賞識到成功的喜悅和被讚許的興奮。張老師的板書還有更加規整一些,起到引領示範作用,課堂複習習題要具有梯度,問題的設定要更具有針對性,追問要層層遞進,引發思考高潮。
以上是我對本次課題《鹽類的水解》同課異構課的粗淺認識,請各位專家及同行斧正!
非常感謝兩位老師的精彩獻課!
《鹽類的水解》評課稿2
今天我們領略了xx一中化學組王xx、李xx芬老師的風采。他們分別就《鹽類的水解》第2課時為我們上了傳統課型和學生活動課型。各有各精彩。評課期間,工作室的成員還對傳統教學與創新教學的作了對比,分析利弊。
第一節課是李老師的高二(8)班。李老師為學生們準備了每人各不相同的離子學習卡,還為他們準備了神秘的禮物作為表現優異小組的獎品。她以學習卡搶答活動複習了鹽類水解規律,不但能鞏固原有知識,還調動了課堂氣氛。
本節課有三個亮點。一是李老師不按常規出牌,她將課本的演示實驗—探究外因對氯化鐵溶液水解的影響,改成了探究外因對硫酸銅溶液水解的影響。分別對比了用熱水、冷水配製硫酸銅溶液,然後往硫酸銅溶液中分別加入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碳酸氫鈉粉未、硫酸銨粉未做了一組對比實驗。用實驗現象來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用已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二個亮點就是對“越稀越水解”這個理解難點用了很簡單易懂的方法解決了。李老師採用了速率-時間平衡影象結合鹽類水解離子方程式的方法,分析了加水稀釋後,正逆反應粒子濃度減少輻度大小的比較,非常直觀地讓學生知道是正反應方向粒子濃度減少輻度更大,所以平衡正向移動。第三個亮點當然就是學生活動的創設了。李老師充分運用了她心理學的知識,積極開發學生右腦。她所創設的“大聲喊”“站起來”,都寓樂於教。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在評課間,大家也就課堂氣氛過於活躍會不會有反作用?學生會不會只記得好玩的活動而記不起到底這節課我學了什麼內容?如何引導學生課後梳理知識、總結知識點這幾個問題紛紛發表了意見。
第二節課是王xx老師上的,王老師採用傳統教法。先回顧鹽類水解的實質、條件、規律這些內容。然後用幾個問題與探究引出影響鹽類水解的主要因素。再透過演示課本實驗探究,得出實驗結論,歸納小結。用幾個相關的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整一節課內容飽滿、環節流暢。對教學內容邏輯的梳理和重難點的把握十分的精準。教學方法十分有效。習題的講解分析到位,講鹽類水解的應用時能將學生生活、社會實際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絡起來。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