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求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怎麼寫
學校要求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和建議怎麼寫
1、校訓是學校的臉面;校訓是學校的招牌、形象、靈魂。校訓要追求歷史感、獨特性、人本化,要淡化“政治性”,強調教育的“人類學”意義。
2、學校文化要從細節入手,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並且會生活、懂得生活、熱愛生活、創造生活,可惜中國現階段的學校一般沒有文化,千年老校也沒文化,除了教學樓和綠草坪,哪裡有文化的影子?文化應無處不在,潛移默化。
3、校園裡的一切的“規則”,都應由學生自定、監督和執行,可以成立“班級紀委”,自己的事自己辦。如果每間教室都充滿希望,學校就有希望,中國就有希望。
4、學生犯錯可以“懲罰”,但絕不能侮辱。“勞動懲罰”更要不得。上帝在還是個孩子時都會犯錯,要平等善待每一個學生。“教育”從手段上有時候可以總結為“刺激”,教育即刺激,也就是激勵調動每個人追求美好、自我約束、敬畏自然、遵守大道。
5、誰應該成為班主任?當然是學生。學生是主體、主人、主角。班級的管理權歸屬學生所有。為什麼不嘗試“兩黨執政”?把班級劃分為AB兩黨,輪流執政,比拼精彩,一切的希望其實都可能教室裡萌芽。
6、你的學校有沒有氣質?有什麼樣的氣質?建議所有校長要圍繞“學校氣質”加以思考。氣質需要修煉,文化一旦內化就變成了氣質。
7、除非特殊情況,一般不要隨意“請家長”,更不要給學生輕易下結論。哪裡有差生,差生都是教師“培養”和製造出來的.,不是嗎?
8、把讓學生寫檢查變成由教師寫作與學生的“對話錄”,任何溝通都是從心開始的,板著臉訓斥的結果只能是“離心離德”,讓學生恨你不死。
9、學校應該是這樣的一個場所:讓情感得以“體驗”、靈魂能夠“飛翔”、讓精神得以“升騰”。教師豈能成為“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有什麼權利“塑造”和“雕刻”別人?!一切教育都應該服從天性、尊重自由、自然地生長。
10、誰都有無數個”第一次“,要巧借每個學生的“第一次”,為他們的生命成長奠基,這才是“教三年,為三十年負責”的正確做法。教育即細節!誰還記得第一次入團是什麼時候?第一個六一節呢?第一次沒評上三好學生教師給予你怎樣的疏導?請問,你的第一次給了誰?
11、中國有無數個節日,每個節日用好了都可以變成一個充滿意義的“成人禮”。所謂成人,即做有責任的人,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有可能對他人負責,連自己都不愛,豈能愛校愛國?
12、人都喜歡“追憶”,成長就是告別清澀和平庸,走向輝煌、被人接納,每個人都需要讀者,因而學生的“成長檔案”要走出檔案廚,走到離學生最近的地方,讓每一個人去見證自己和同伴的成長,這是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
13、教育就是在心靈上寫詩,因此要多開設特殊的“課程”,寫詩不是開詩歌課,而是開富有詩意的課,比如清風課、明月課、樹葉課、小草課,有趣的人才能上出有趣的課,可惜今天無聊的教師總量不少,他們眼裡沒詩,只有死掉的知識。
14、教育最有價值的資源是學生。要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展學生。別怕學生“出問題”,不出問題要教師幹嗎?“問題學生”是學校的成名“資源”,想出名嗎?請善待、研究、轉化、激勵每一個“問題學生”。
15、學生這個詞不是“群體”,而是一個個鮮活的“名字”,不是由無數個個體組成的,而是一個群體裡有無數個有個性的個體,千人一面的學校一定長於“殺人”,不可把“殺人”讀成“規範”和“負責”。
16、課改的宗旨是為了實現三個解放:解放學生、教師、學校。為何一定要改,教學說到底是在“構建課堂生態”,原有生態太過於惡化,必須綜合治理“生存環境”,課堂難道不是生命的棲息地?課改成在教師、敗在校長。校長不幹事、神仙也枉然。
17、高效課堂是知識的超市、生命的狂歡。你得理解超市、狂歡兩個詞的教育寄託和內涵。超市體現的是選擇性,狂歡體現的是生命狀態。一個人的生命是N個45分鐘組成的,課堂其實就是一段生命和情感經歷。
18、教育性首先是不反“人性”,起碼守住這道“教育的底線”——不讓孩子跳樓。專制使人成為非人,跳樓有時候是另一種不得不的反叛和逃逸。
19、有出息的學校必走的“三步曲”。從“學習自主”到“班級自主”然後到“校園自治”。
20、學校的任務主要是促進學生個人的自由發展,即身體和心靈的健全發展,或者說叫“心靈的進化”。而不是用書本知識去禁錮學生的發展,創造力是爹!
21、把孩子引入大海,而不是引入水管。讓孩子成為一個會探索和行動的“人”;會思考和表達的人;有尊嚴和自由的人!
22、教育即解放;教師即開發;學生即創造;課堂即生長。核心追求是培養每一個人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當然也包括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