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個小印第安人評課稿
十個小印第安人評課稿
眾所周知,傳統意義上的鋼琴課是一種注重技巧訓練、一對一的器樂課,而作為我校校本化課程的代表課程之一,我們也一直在由小課到大班集體課教學的轉型過渡中摸索,尋找一些更加行之有效教學方法,而在汪賽雲的這節鋼琴課上看到了一些好的思維、創意,下面從幾個方面談談個人感受:
1、從教案來看,這節課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內容安排,都非常緊湊充分,利用鋼琴和其他課堂小樂器、多媒體等手段,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體現了新課標的要求。從而由“興趣”牽引著學生去主動學習,效果則事半功倍。
2、教學設計很新穎。透過角色的變化,“教師”——“導遊”和美洲大陸印第安土著民風引入新課,圍繞著一個虛構的情節——“去參加印第安篝火晚會”展開教學,很有創意,體現了多元文化的融合。而教師由一個“授業者”轉型為一個“指導者”,拉近了師生距離,融合了課堂氛圍。
3、從教法上看,教師掌握了學生好奇、好動、好模仿特點,採用了唱、彈、遊戲(律動)等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其中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去開啟一個個的`百寶箱……三個“小老師”的引入也是這節課的一個亮點,培養學生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友好精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形象感強。而在學法上更多的讓學生去模仿、比較、創編、練習、觀摩……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這節課上,汪賽雲老師表現出紮實的教學基本功,以極具親和力的教態和語言,扮演了一個生動的印第安“導遊”。
4、一點建議。在學生分組練習《十個小印第安人》過程中,適當引入評價機制中的自評、他評、互評,“優”與“缺”要分明,在鍛鍊學生的觀察力與自信心上會不會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