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農業專案建設和技術服務電視會議上的講話稿

在全市農業專案建設和技術服務電視會議上的講話稿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市委、市政府就全市農業專案建設和技術服務工作召開的一次高規格、大範圍的專題會議,也是在全市秋季農業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戰前再動員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動員組織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和廣大農業科技人員,以種養業基地建設專案為載體,以科技服務為切入點,深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力促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會上印發了市政府《關於鼓勵農業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和技術服務工作的意見》,市農業科學院和3名農業優秀科技人員代表作了典型發言,他們在促進農業科技由潛在生產力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過程中出色地發揮了助推器的作用,為全市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樹立了榜樣,他們的做法和經驗各具特點,很有推廣價值,希望大家認真學習借鑑。下面,我就切實做好種養業基地專案建設和農業科技服務工作講三個問題。

  一、統一思想,進一步深化對加快種養業基地專案建設和開展農業技術服務重要意義的認識

  兩年多來,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農業結構調整紮實推進,主導產業優勢凸顯,基地規模不斷膨脹,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業綜合素質和效益不斷提升,農民收入快速增長。為深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今年市裡又制定出臺了《關於扶持經濟基礎薄弱縣種養業基地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調動了各地加快種養業基地專案建設的積極性。7縣共申報各類種養基地專案441個,專案申請補貼金額達8615萬元。其中種植業81個,林業57個,畜牧業248個,漁業55個。經有關主管部門嚴格審查和組織專家組實地考察論證,共立項167個,預計補貼金額2307萬元。市裡補貼專案未涉及的幾個區、市也大都參照市裡的補貼辦法,結合自身實際,制定出臺了更大力度和操作性強的扶持政策措施。但就全市總體來講,種養業生產基地數量少、規模小,標準化、規範化程度低,特別是農業技術服務滯後,服務方式和手段不適應結構調整和農業形勢發展需要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已成為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最薄弱環節和制約農業結構深度調整的最大障礙因素。因此,圍繞加快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搞好農業技術服務為切入點,加快種養業基地專案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又緊迫的任務,也是轉變農村經濟工作方式的一個新的實踐和新的探索。

  (一)堅持科學發展觀,必須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用工業理念經營農業,用現代工業手段裝備農業,用科學技術武裝農業,對農業實行企業化管理、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和重要標誌,也是科學發展觀在農業領域的重要體現。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就是要按工業化的要求組織農村經濟執行,就是要把農業生產當成專案來抓。抓專案就要進行市場調查與分析,看有沒有市場、市場有多大、市場前景如何?抓專案就要以效益為中心,進行效益分析,要算透賬,努力追求效益的最大化;抓專案就要進行可行性研究論證,分析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趨利避害,努力規避風險,追求高成功率。這就需要我們改變小農經濟的思維方式,改變催收催種、大呼隆、大擁班的舊的工作方式,改變重生產、輕服務的領導方式,把工作的著力點轉到科學決策上來,轉到研究和遵循經濟執行規律上來,轉到提供優質高效服務上來。

  (二)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必須在科技服務上下功夫。我們常講,農業發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農業上也不例外。多年來,農民最盼的是科技服務,最急需的是科技人員的技術指導。結構調整的實踐告訴我們,結構調整能否順利推進,關鍵因素是要選準種什麼、養什麼?這就是個市場問題;就要解決怎麼種、怎麼養的問題,這就是個靠技術問題。從過去的實踐來看,凡是結構調整搞得成功的地方,都十分注重對農民的技術培訓,聘請專門的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技術服務都很到位,如任城區喻屯鎮的甜瓜種植,兩年的時間由原來的幾千畝發展到3萬多畝,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市農科院技術人員的集中培訓和現場指導。相反,一些地方結構調整遲遲推不動的重要原因就是技術服務不到位,一些農民即使知道調整能賺錢,因不懂技術,也不敢盲目跟進。開展技術服務,人才哪裡來,在實踐中我們也湧現出一批經驗豐富的科技帶頭戶,但更重要的要靠我們經過多年大專院校培養出來的一大批農業科技人員。這些人員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和農業專業技術特長,綜合素質好,事業心強,他們大都來自農村,有對農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可以說,這是農業戰線的一支生力軍,是我們最重要的        生產力。但由於長期以來,體制、政策、觀念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這支隊伍的作用並未得到充分發揮,有的滿足於在辦公室裡寫論文,跑職稱;有的不注重學習,知識老化,不適應農業發展的需要;有的缺乏吃苦精神,不願撲下身子下基層;還有的雖然有服務的動機,但由於缺乏應有的工作、生活條件,缺少健全的工作機制而難以施展其抱負。因此,要搞好科技服務,我們就必須把工作的著眼點放在如何鼓勵農業科技人員到第一線幹事創業上,讓他們的聰明才智在為“三農”服務上閃光。這就是市裡剛剛出臺的《關於鼓勵農業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和技術服務工作的意見》的背景和初衷。

  (三)發展產業化經營,必須在基地建設上求突破。眾所周知,龍頭加基地加農戶是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基本模式。龍頭帶動有利於基地迅速發展壯大,反過來,基地發展到一定規模,也有利於龍頭企業的形成和發展。在實踐中我們有很多靠龍頭帶動而發展起來的重要產業,如兗州的綠源公司、鄒城的呱呱鴨公司帶動了肉鴨產業的迅速發展,任城南張甜菊糖加工帶動了5萬畝甜葉菊種植。但與此同時,也不乏基地膨脹到一定規模而促使龍頭的形成和發展的典型事例,如金鄉大蒜、魚臺圓蔥,都是在種植基地達到一定規模的基礎上形成了專業批發市場,進而帶動了深加工的發展。也有由於基地的規模太小而使龍頭企業難以形成和發展壯大的例子,例如梁山的臻嘉公司由於缺少足夠的肉牛、肉羊,建成兩年多來至今不能達產,還有鄒城平陽寺的蘑菇加工,微山、梁山的蘆筍加工等,都由於缺乏原料而不能滿負荷生產。另外,一些地方的農產品只要有市場,即便當地沒有龍頭企業也能迅速發展起來,如喻屯甜瓜、泗水西瓜、看莊土豆等。因此,在工作指導上我們要避免思維方式的簡單化、模式化,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適合發展什麼就發展什麼,適宜在什麼時候對接就在什麼時候對接,絕不能把本地有沒有龍頭作為每個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現階段,我市農業結構調整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矛盾是基地規模太小,種養業產品結構不優、經濟作物偏少仍然是我們的短腿和最大的制約因素。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更多的功夫下在種養基地的培育上,使基地儘快進行規模化擴張,為龍頭企業形成和發展提供物質基礎,為農業招商引資提供必要條件和資源優勢。正是從這種現實出發,市裡才下大氣力對種養業基地專案進行補貼,以激發和調動大家抓基地建設的熱情。

  二、突出重點,努力提升種養業基地專案建設和技術服務工作的整體水平

  加快種養業基地專案建設,實現秋季農業結構調整的新突破,一定要突出重點,抓好一些關鍵環節和關鍵措施的落實。

  一要注重政策激勵。強有力的政策激勵,是推進種養業基地建設的重要保障。兩年多來,為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市和各縣市區都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今年以來,在市裡出臺《關於扶持經濟基礎薄弱縣種養業基地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之後,專案涉及的7個縣都相應制定了配套政策,其他市、區也都參照市裡做法制定了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從最近調查瞭解的情況看,這些政策的制定和實施,產生了明顯的激勵效應。7縣專案申報數量足以說明問題。鄒城市近期對申報立項的種養業基地建設專案進行了排程,目前各鄉鎮申報的專案總數39個,補貼金額達1400餘萬元。希望各縣市區在制定政策時,從多個層面下功夫。既要注重調動涉農部門和鄉村幹部抓專案的積極性,又要調動廣大農民群眾、龍頭企業參與調整的積極性,還要調動農業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服務的積極性,從而形成結構調整和專案建設的大合唱。各縣市區在制定好自己政策的同時,還應千方百計鼓勵大家爭取上級政策的支援,並注重各項政策的捆綁和整合,形成農業資金的集約和規模優勢,以便集中力量辦大事。要用足用好政策,還要注重宣傳政策。要透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讓人們全面瞭解和熟悉政策,達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政策的激勵作用。如果群眾不瞭解政策,政策的制定就毫無意義。

  二要堅持重點突破。三年大調整,今年是最後一年。結構調整成效如何,關鍵看今年秋季,重點是種植業調整能否突破。今年的一些重要舉措,其著眼點就在這裡。現在已到了蓄勢待發、集中攻堅階段,希望大家務必抓住今年秋季這個最後衝刺的機會,奮力拼搏,務求實現新的突破。要實現重點突破,就要全力抓專案建設。縣市區黨政領導都要聯絡重點專案,市直農業主管部門要派出技術指導組跟蹤重點專案,縣直農口部門和鄉鎮黨政領導都要包保重點專案,務求立項一個建成一個。要實現重點突破,還要注重抓典型帶動,抓示範引導。要在全市儘快培育一批農業科技帶頭人、專業村、專業鄉和專業區域,以點帶面,梯次推進。尤其是沒有立項專案的鄉鎮更要積極培育典型,從典型戶、典型村抓起,透過點上突破,為爭取專案奠定基礎、創造條件,不能無所作為。路帶經濟具有很好的示範帶動作用,應作為重點積極發展。

  三要強化科技服務。今年的農業結構調整和專案建設,要堅持以強化科技服務為切入點,全面貫徹落實市政府《關於鼓勵農業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和技術服務工作的意見》。這次會後,市農口各主管部門要立即組織本系統農業科技人員分成若干個技術指導組,積極與專案單位和有關縣市區對接,按照市政府19號檔案的要求,借鑑蹲點包村的做法,儘快到專案區展開工作。各專案單位和有關縣市區要主動與市農口各主管部門取得聯絡,提出各自的人才需求,搞好雙向選擇,並要積極為農業科技人員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條件        。科技人員到專案區後,首先要借鑑市農科院的做法,逐村舉辦科技培訓班,幫助農民傳授技術,解疑釋惑,這樣既能解決群眾的技術難題,又能使群眾消除疑慮,積極參與調整,起到發動群眾的作用。希望各縣市區也要參照市裡做法,結合本地實際,儘快制定出鼓勵本地農業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和技術服務的意見,並切實抓好落實。在注重發揮農業科技人員作用的同時,也要注重發揮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土專家和農村科技帶頭人的作用。

  三、強化責任,確保專案建設和科技服務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實施以種養業基地為重點的農業專案建設,搞好農業技術承包和服務,是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方式的'重大轉變,也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從橫向看,農業專案涉及到種植業、林果業、畜牧養殖業和漁業等多產業、多部門;從縱向看,牽聯市、縣、鄉、村、企業和農戶多個層次,尤其是面對千家萬戶的老百姓,加之農業專案自身的產業特殊性,與農民群眾的利益關係直接,專案實施涉及面的廣度、操作的難度以及管理的複雜程度都比較高,這是廣大農業戰線和基層幹部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因此,各級各有關部門務必要加強對種養業基地專案建設的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切實把專案建設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一要嚴格落實黨政領導責任制。建立層層負責的領導責任人制度。各縣市區要建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和協調管理機構,實行一個專案一套班子、一套管理制度和一套政策辦法。特別是鄉鎮一級,是專案建設的直接承擔者。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是專案建設的第一責任人,對本地的農業建設專案負總責,要親歷親為,始終抓在手上,抓細抓實,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二要嚴格落實技術人員服務責任制。要建立嚴格的技術承包服務責任制,科技人員與被服務的單位,要按照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簽訂規範的技術承包或者技術服務合同。市政府《關於鼓勵農業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和技術服務工作的意見》,對參與農業建設專案承包服務技術人員的責任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參與專案建設承包服務的技術人員,要以科教興農為己任,從加快全市農業發展的大局出發,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鞏固擴大共產黨先進性教育成果的高度,對自己所承包的種養業基地專案技術高度負責,特別是要對承包的專案拿出切實可行的技術意見,提出有效的技術措施,切實滿足專案建設各個環節對技術的需求,有效解決好農業科技入戶率低、入戶最後一公里梗阻問題,加快農業先進、適應技術成果的推廣普及。

  三要嚴格落實監督管理責任制。各級涉農部門根據職責分工,要切實擔負起專案的監督與管理責任,既要加強對種養業基地專案建設的管理,又要督促本系統科技人員搞好技術承包和技術服務,實行全過程監督管理。各級財政、監察等相關部門要切實加強對專案建設特別是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堅決防止弄虛作假、摻雜使假行為。透過強有力的監督管理,確保專案建設順利進行。

  四要繼續堅持督導排程制度。這次會議後,農口各包保縣市區責任部門要立即下去展開督導工作,並要堅持明查暗訪相結合,特別要直接深入到村、到戶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反映,然後向縣、鄉反饋情況,提出指導性意見。近期,市領導也將分赴各縣市區進行督導排程。市農業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堅持一週一排程,要排程到鄉鎮和專案單位,並將督導和排程的情況及時進行通報。

  五要嚴格落實考核獎懲制度。今年的考核任務十分繁重,不僅要對專案建設情況進行嚴格的考核驗收,還要對農業科技人員開展技術承包和技術服務的情況實行單獨考核,又要對五大產業體系建設情況進行年度考核和三年綜合考核。儘管考核任務重、難度大,市裡有決心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堅持嚴格按程式辦事,堅持嚴格按已出臺的檔案規定兌現獎懲,絕不含糊,請有關方面給予積極支援和認真監督。

  同志們,加強種養業基地專案建設,搞好農業技術承包和服務,是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方式的重大轉變,也是市委、市政府深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的重大舉措。今年是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的決戰之年。當前全市秋季農業結構調整的序幕已經拉開,各級各有關部門一定要緊緊抓住並利用好這次難得的機遇,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特別是充分利用好秋季農業結構調整前的一個多月的有效有限時間,切實增強時間觀念、季節觀念,時間要一天天計算,工作要倒排時間表,切實做到思想再發動、領導再加強、精力再集中、措施再落實,迅速掀起全市秋季農業結構調整的高潮,確保全市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實現新的更大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