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結構遊戲的組織與指導

主題結構遊戲的組織與指導

  結構遊戲是幼兒的創造性遊戲之一,使用各種結構材料(如積木、積塑,沙石、泥,雪、金屬材料等),透過想象和手的造型活動,構造物體或建築物,實現對周圍現實生活的反映。皮亞傑認為這種遊戲“既包括了感覺運動的技能,又包括了象徵性表現”,有利於促進幼兒多種能力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構建園本課程的過程中,把結構遊戲作為重要的研究內容,在組織方式、指導策略等方面,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

  創設遊戲環境,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結構遊戲

  讓孩子成為遊戲的主人,必須尊重幼兒的遊戲意願,讓幼兒能夠自主選擇結構材料、自主選擇操作方式、自主選擇場地、自主選擇玩伴、自主選擇遊戲主題,這便是我園開展結構遊戲的五項自主原則。如小班“我愛我家”的結構主題就源自於園本課程中“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孩子們根據主題活動的相關內容,用壘高的技能把紙盒、積木等搭出“我家的房子”,並拼接成居民小區,還在“小區”內用平鋪的技能搭出小路、花園等景物。再如中班“美麗的幼兒園”、大班“可愛的家鄉”等結構主題,同樣都是在園本課程主題活動的基礎上由孩子們自主確定的。在主題教學活動的基礎上,孩子們積累相關的主題經驗,並將之運用到結構活動之中,很多結構成品,都反映了孩子們在主題活動中的學習經驗。

  孩子們能做、能想的,讓他們自己去做去想;孩子們能探索、發現的,讓他們自己去探索發現;孩子們能計劃、安排的,讓他們自己去計劃安排;孩子們能選擇、判斷的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判斷;孩子們能獲取的,讓他們自己去獲取。只有這樣,才能讓遊戲真正成為幼兒的自主活動。

  重視遊戲指導,幫助幼兒提高結構遊戲水平

  結構遊戲的'成功,必須依賴於幼兒結構技能的掌握,越複雜的結構活動,對智力和動作技能的要求就越高。這就要求我們細緻觀察幼兒的結構活動,並適時提供結構技能的指導。在提供新的結構材料之時,我們首先引導幼兒認識結構材料,識別材料的大小、形狀、凹凸、顏色等特徵,並初步學習該材料的結構操作技能,如排列組合、接插鑲嵌、拼搭連線、穿套、編織、黏合造型等等。為了便於幼兒掌握結構技能,我們採用了由淺到深、由簡單到複雜的材料提供方式,如從擺弄實物及材料到拼排有形物的分割材料,從拼圖、鑲嵌板等到幾何形板塊的任意組合,從積木、七巧板等到操作無形象意義的結構元件……同時,我們從引導幼兒模擬結構開始,逐漸引導幼兒進行命題結構,最後按意願進行自由結構活動。在具體的主題結構活動中,我們首先從指導幼兒觀察入手,透過討論啟發,引導幼兒嘗試探索,最後在交流講評中引導幼兒擴充套件想象,嘗試創新。例如:在構建“我愛我家”“美麗的幼兒園”“可愛的家鄉”等結構主題中,教師有重點地指導幼兒進行實地觀察,然後用談話、繪畫等形式,幫助幼兒加深觀察印象,引導幼兒遊戲願望,激發創造意識。在遊戲中,教師有目的地啟發幼兒講述並各自思考結構形體,鼓勵互相學習,使幼兒從零散的、不完整的結構物象中合作建構,最後完成結構作品。

  模擬結構的指導方式能夠幫助幼兒很快地掌握結構新技能和結構難點,學會分步建構各結構部件並將結構部件組合成整體。觀察討論的指導方式能夠幫助幼兒學會結構分析的方法,分解實物或圖紙結構物,最終完成結構過程。交流講評的指導方式則可以幫助幼兒相互學習結構經驗,提高幼兒的結構水平。教師的適時指導,有效地促進了幼兒結構遊戲的進一步發展。

  在園本主題結構遊戲的組織與指導過程中,園本主題活動是幼兒自主結構遊戲活動的內容來源,也是教師指導幼兒積累結構經驗的重要載體。我們利用主題環境的創設、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動的內容引發幼兒的遊戲,在參與幼兒遊戲的過程中瞭解幼兒的遊戲需要,並透過調整結構材料、示範結構技能等方式,引導幼兒結構遊戲的進一步發展,有效地提高了幼兒結構遊戲的水平,促進了幼兒多種能力的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