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促進教師教育的調查研究的論文

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促進教師教育的調查研究的論文

  論文摘要:教師開發課程資源實際上就是探尋一切有可能進入課程、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滿足教學需要的因素、條件和方法。課程資源的利用就是充分挖掘被開發出來的課程資源的教育教學價值。本文透過調查、訪談了解了職業技術院校中教師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現狀,提出教師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一些建議,以多種途徑促進教師教育,使其專業能力得到發展。

  論文關鍵詞:教師;課程資源;教師教育

  本文透過調查研究,瞭解職業技術學院中教師開發利用普通心理學課程資源的現狀,從而提出教師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一些建議,以多種途徑促進教師的教育,使其專業能力得到發展。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為了瞭解教師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現狀,筆者對貴陽地區部分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以問卷和訪談形式進行的,目的是透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瞭解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的現狀,重點是瞭解心理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92份,回收有效問卷73份,回收率為78%。

  二、結果分析

  透過調查,我們發現,在職業技術學院中的教師對課程資源的認識及其開發和利用基本處在初級階段。

  第一,對課程資源的含義認識有限,狹義理解課程資源。雖然9l%的教師都能認識到教材並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但大多數教師只把在教學過程中會用到的各種諸如教科書、課件、報刊、雜誌、影視資料等認為是課程資源,而沒有意識到教師自己和學生的知識、經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也是課程資源。對課程資源概念理解的缺乏將會成為制約教師進行課程資源開發的因素。

  第二,教師對自己在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中的主體地位不清晰。對誰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的認識上,45%的教師認為課程專家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28%認為是教育主管部門,27%的教師認為教師應該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這說明教師忽略了自己在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中的主體地位,缺少課程資源開發的動力與意識,這也成為制約教師進行課程資源開發的因素。

  第三,教師在思想認識上與現實的差距。幾乎所有的教師都一致認定課程資源對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力有促進作用,但是由於大部分教師對課程資源的概念、內涵和作用並不是十分了解,僅知道大致的一些內容,只有11%的教師對課程資源的概念比較瞭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沒有形成自覺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同時教師在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過程中,有各種實際的困難,如學校對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不太重視,影響了教師對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進一步的訪談中,有90%的教師認為在職業技術學院中,學校對教師的考核主要依據其科研成果,加之在所調查的職業技術院校中,專職教師的工作量都比較大,這影響了他們參與課程資源開發的興趣和精力投入。

  雖然在教師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存在著一定的問題。但在實踐中,他們也在做出各種努力,儘量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在教師對校內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中,調查結果顯示:有90%的教師,除使用教材和教輔資料外,會透過各種途徑參閱其他教學參考資源。由於各個學校財政條件所限,各所學校的圖書館資源條件不一,教師對學校圖書館資料資源利用情況差距較大。同時,這些學校都不是專職師範生培養院校,相應的收藏的心理學圖書資料都比較有限,限制了教師對校內圖書資源的開發利用。在所調查的學校中都會經常開展各類教研活動,如:共同備課、教案評比、校內教學交流等。並且教師的教學交流不侷限某教研室內部,有82%的教師會和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教學交流。對學生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所有被調查的教師都會尊重自己的學生體現出教師都有良好的`師德,這為教師開發學生課程資源奠定了良好的前提。而且有64%的教師會經常和學生交流學習中的體驗和感受。

  在教師對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中,調查結果顯示:只有36%的教師會經常帶學生外出參觀,在訪談中大部分教師都認可外出參觀可以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興趣,但是組織學生外出,在學生安全、紀律方面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所以都不太願意帶學生外出參觀。在對媒體資源的開發利用中,92%的教師都會利用網路查詢一些和教學相關的資源,如在備課時蒐集一些相關教學材料,下載課件等。有27%的教師會向學生推薦影視作品。現代社會傳媒發達,影視資源豐富,有各種寓教於樂的專欄節目,影視作品已成為學生資訊來源的渠道之一。影視作品資源是一種活躍的課程資源,它具有形象性、生動性,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師應該加強對影視資源開發利用的力度。而心理學和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絡,相關影視資源也非常豐富從教師對校內和校外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情況可以看出,雖然教師對課程資源的概念沒有系統性的理解,但在教學實踐中都會有意無意的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只是教師通常獲得課程資源的途徑都是依賴於教材、報刊、影視資源等這類物質資源,而對教師和學生的知識、經驗、情感、價值觀等人力資源涉及較少。從總體來說,教師對校內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是比較重視的,而對校外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教師首先要克服“怕麻煩”、“增負擔”的思想,才能積極的心態開發校外各種課程資源。

  三、對教師開發利用課程資源的建議

  第一,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加強對教師的理論培訓,提高教師的課程資源意識,促使教師角色的轉變使教師積極參與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在抽樣調查訪問中,我們發現教師對課程資源的認識還處在初級階段這就需要幫助教師樹立課程資源意識,幫助教師清晰的認識課程資源的內涵、性質、種類、特徵以及課程資源在對於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師和學生的發展中的價值。隨著教師對課程資源認識的加深,凡是有利於課程實施、有利於與學生髮展的教育資源都是課程資源尤其認識到教師自己的知識、態度、價值觀等等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課程資源,這樣教師作為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主體之一,完成從傳統單一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課程實施者角色的轉變,成為課程的開發者和實施者,充分挖掘各種資源的潛力和深層次的價值,才能使各種資源和學校課程有效的融為一體,更好的發揮課程資源的作用。因此,在對教師的各種培訓中,幫助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資源觀念,提高教師對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技能,充分調動教師參與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二,加強對教師協調、溝通能力的培養。教師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不僅是學校傳統教學方式的轉換與超越,同時也是教師教育方式的重要變革,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師必須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自然,走進學生家庭,走近學生生活;要從“科學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然要與社會、家庭、其他學科教師以及文化場所取得廣泛而密切的聯絡,這就要求教師具有一定的協調與溝通能力,不僅要溝通家庭、學校、社會以及其他學科,並與之協作,而且要成為學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協作者、溝通人。

  第三,教師開展對教學的反思。反思是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將自我和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的物件,不斷地對自我及其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檢查、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過程。而經驗是指教師由教學實踐得來的知識與技能。教學反思的成果是一種潛在的課程資源,它既能使教師在一線教學中的直接經驗上升到理論,同時又能直接作用於教學實踐。反思在教師成長中起著更為主動、關鍵的作用。因此被看做是促進教師成長的重要方式。教師參與課程資源開發要重視實踐與反思,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自身的教學實際出發,形成“開發——實踐——反思——開發”的迴圈模式,特別是反思環節的訓練,首先反思資源開發與教材內容的融合、匹配,反思學生的學習活動、接受效果,反思教學活動的過程,尤其是在其中發生的一些意外突發事情等等這些具有動態生成性的課程資源,然後進行自我評價矯正,提高課程資源開發的反思能力。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寫教學日記,進行教學觀摩、與同事和學生進行交流等。這些方式不僅可以給自己的教學實踐留下了記錄,也可以對自己的教學發展路徑做長期的跟蹤,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分析,找出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的環節。

最近訪問